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常见症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常见症状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胃癌、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胆胰疾病或血液疾病、尿毒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黄疸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前者如黄疸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肝癌等,后者常见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急性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一、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按照病变器官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食管疾病

常见疾病有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息肉以及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等。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

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十二指肠炎等。

(三)小肠疾病

常见疾病有急性肠炎、肠结核、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Crohn病、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及乳糜泻等。

(四)大肠疾病

常见疾病有结肠炎、痢疾、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息肉、大肠癌及阑尾炎等。

(五)肝脏疾病

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

(六)胆道疾病

常见疾病有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等。

(七)胰腺疾病

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八)腹膜、肠系膜疾病

常见疾病有各种急、慢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和结核、腹膜转移癌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消化系统各器官疾病的症状都不相同,同一器官不同疾病的症状也有差异。以下是常见症状。

(一)吞咽困难

腐蚀性或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内异物、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等疾病均可有吞咽困难。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食管功能性痉挛的吞咽困难呈间歇出现。

(二)胃灼热

胃灼热是一种胸痛和剑突后的烧灼感,主要为酸性或碱性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

(三)反酸、嗳气

反酸是由于酸度较高的的胃内容物经功能不全的食管括约肌反流至口腔,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嗳气见于胃腔内气体溢出口腔,多提示胃腔内气体过多或食管括约肌松弛,可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或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也可与精神因素影响或不良饮食习惯吞入过多气体有关。

(四)胸痛

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均可引起胸痛,即所谓非心源性胸痛。

(五)恶心、呕吐

恶心与呕吐常先后发生,也可同时出现。常见的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脱垂症、胃肠道或全身性急性感染、各种食管狭窄、食管内异物、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等,也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或炎症引起的颅内高压、迷路炎或其他心脏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药物等所致。

(六)呕血和黑粪

呕血者常有黑粪,有黑粪者不一定有呕血,这主要与出血的部位、量、速度有关。呕血和(或)黑粪均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粪颜色的变化与出血病变的部位、出血量及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若出血量大,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迅即呕出,则呈鲜红或暗红色;若出血量不大,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经胃酸的作用变为正铁血红素,则呕吐物呈咖啡渣样;血液若在肠道运行较快、停留时间短,则呈紫红色或暗红色;若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经肠道细菌的作用变为硫化物,则呈黑色,如黏稠发亮,常被称为柏油样大便。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胃癌、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胆胰疾病或血液疾病、尿毒症等。临床上应正确区分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与服用铁剂或铋剂等药物引起的黑粪。

(七)便血

排出的粪便带有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或排出全为血液,均称为便血。出血部位大多在回肠以下。上消化道和空肠的出血,如出血量大,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短,粪便的颜色也可呈暗红色。高位结肠出血,血与粪便混杂;低位结肠、直肠出血,血液附着于成形粪便的外面;痔或肛裂出血,血液可在排便后滴下。

小肠疾病引起的便血可见于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伤寒等疾病。结肠和直肠出血常见于菌痢、阿米巴痢疾、炎症性肠病、息肉、肿瘤、痔、肛裂等。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便血,如血液病、尿毒症等。

(八)腹胀

腹胀可由于胃肠内积气或积食、便秘、腹水、胃肠道梗阻、腹内肿物或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所致。

(九)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常提示机体存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紊乱。按腹痛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内脏性腹痛、感应性腹痛、躯体性腹痛;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腹痛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胃肠道感染、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肝癌、腹膜炎、缺血性肠炎等;也可常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生殖系统疾病(卵巢囊肿蒂扭转)、泌尿系统疾病(输尿管结石)、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全身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铅中毒)等。

详细了解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的时间、有无放射痛,以及与饮食和排便的关系等,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十)腹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大类,后者一般是指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

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急性菌痢、副霍乱、急性锌中毒等。

慢性腹泻病因较多。肠源性腹泻者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菌痢、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胃源性腹泻者如胃酸缺乏;胰源性腹泻者如慢性胰腺炎;肝、胆疾病如重症肝病、阻塞性黄疸等;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详细了解病史,观察粪便的性状、量与臭味,是否伴有不消化食物、脓血,是否伴有里急后重症状等,对腹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十一)黄疸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值(3.4~17μmol/L)所致的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现象。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障碍,如胆红素形成过多、胆红素结合的摄取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

按黄疸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阻塞性黄疸。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黄疸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前者如黄疸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肝癌等,后者常见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急性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陶土样粪便常见于肝内或肝外完全性梗阻,重症病毒性肝炎亦偶有发生。胆总管结石若伴有寒战、发热、休克,多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征兆,常提示病情危重,护理上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应联系医生积极抢救。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亦常伴有高热,提示病情凶险,要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