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经电生理监测电刺激器

神经电生理监测电刺激器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若H反射消失则表示该神经根或其相关的反射弧病变,临床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腰椎病、腰骶神经根病变的诊断。

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F波、H反射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1.M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阴极置于神经远端,阳极置于神经近端,两者相隔2~3cm;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s),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的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干而逆向的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测定方法及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s);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3.F波测定 ①原理:F波是以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CMAPs)后的一个较晚出现的小的肌肉动作电位,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因首先在足部小肌肉上记录而得名;②电极放置:同MCV测定,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③F波特点: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重复刺激时F波的波形和潜伏期变异较大,通常连续测定10~20个F波后计算其平均值,F波的出现率为80%~100%。

4.H反射 ①原理:H反射(H-reflex)是利用较小电量刺激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突触连接传入下运动神经元而引发肌肉电活动;②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腘窝胫神经处,记录电极置于腓肠肌肌腹,最佳刺激强度依个人不同反应而定。

(二)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的主要异常所见是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严重的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NCV测定主要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F波有助于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的确定。由于F波可以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对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可弥补MCV的不足,临床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的诊断。H反射相对稳定地出现于正常成人S1根所支配的肌肉,其他部位则较少见。若H反射消失则表示该神经根或其相关的反射弧病变,临床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腰椎病、腰骶神经根病变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