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梢型 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可伴有相应区内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2.周围神经型 ①单一周围神经的病变:感觉障碍局限于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如桡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受损;②神经干或神经丛的病变:如一肢体多数周围神经各种感觉障碍,为神经干或神经丛病变,如外伤所致的臂丛神经损伤。
3.节段型 ①后根型:为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常伴放射性疼痛,见于脊神经根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如累及前根还可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②后角型:为损伤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③前连合型:为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早期等。
4.传导束型 ①脊髓半离断型: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②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感觉过敏带,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见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③后索型: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糖尿病、脊髓痨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④侧索型: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和皮质脊髓束,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病变对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及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5.交叉型 表现为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伴有其他延髓内结构损害的表现。如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的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
6.偏身型 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均可导致对侧偏身(包括面部)的感觉障碍,可伴有肢体瘫痪或面舌瘫等。
7.单肢型 因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一般病变仅损及部分区域,故常表现为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有复合感觉障碍为其特点;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发作性感觉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