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病人由于各自机体的差异和所患疾病的不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因为脑血管病的发生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等。抑郁又称为情感低落,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多发生在脑血管病后的3~6个月,2年内的发生率为30%~60%。病人表现为淡漠、忧愁、怀疑和否定、心境苦闷、觉得自己日后生活灰暗,平时总爱唉声叹气,无原因的悲伤,做什么都没有心思,有时伤心流泪,严重时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想活了,这不但对脑血管病病人的生命危害大,而且也影响疾病本身的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可能引起脑血管病后继发性残疾,这样既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也对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当病人出现上述表现时,应想到病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应尽早给予干预。
治疗的方法如下。①心理治疗:主要采取心理支持疗法,以指导、劝解、安慰、鼓励、支持、保证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消除悲观情绪,唤起病人的积极主动性,改善和消除情感障碍。②家庭治疗: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生活上给予病人悉心照顾,行动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带领病人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多与病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讽刺挖苦病人,对病人失去耐心,这样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病情。一旦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要加强看护,以防发生意外。③药物治疗: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普唑伦、阿米替林、马普提林、丙咪嗪、多虑平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如氟西丁、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上述药物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应用。④其他治疗如音乐治疗、放松治疗、中医药治疗、针刺治疗等。因为脑血管病后的抑郁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一旦发生应给予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