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鼻部疾病的诊断

鼻部疾病的诊断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T主要用于检查鼻窦与鼻腔内肿瘤,特别是小的肿瘤。CT表现①有1型鼻窦炎的表现;②可见鼻腔、鼻窦息肉,以窦口鼻道复合体多发,表现为鼻腔、鼻窦的均匀软组织密度,低于鼻甲黏膜;③鼻道狭窄或闭锁。多单侧发病,囊肿增大,可累及其他鼻窦、眶和颅底。局部侵袭,易术后复发,晚期可恶变。CT表现①病变骨骼膨胀,呈均匀毛玻璃样致密的骨结构,可见囊性变;②鼻窦窦腔变小;③可侵犯颅腔、眼眶等。

CT主要用于检查鼻窦与鼻腔内肿瘤,特别是小的肿瘤。CT有可能区别良性与恶性肿瘤,但难以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CT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范围比较容易和准确。对于鼻窦炎,CT可发现窦腔黏膜增厚,密度增高等改变,以及钩突、筛泡、鼻中隔等结构解剖情况,为鼻内镜手术入路和处理病变指南。

(一)鼻、鼻窦外伤

1.鼻骨骨折 CT表现:①鼻骨单纯线状骨折为轻微外伤所致,仅见骨折线,没有明显骨折断端的移位,伴有鼻背软组织肿胀;②鼻骨偏侧性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常伴有骨折断端下塌、移位;③严重的病例骨折片呈粉碎状,可伴有鼻中隔脱位;④鼻骨多发粉碎性骨折可以同时涉及到上颅骨额突、泪骨、鼻中隔,并可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泪骨移位,筛小房、筛小房纸板、额骨眶突骨折(图5-37)。

图5-37 横箭头示鼻骨骨折,斜箭头示筛小房骨折

2.鼻窦骨折

(1)上颌窦骨折:上颌骨骨折可以发生在上颌窦的前、外侧壁,顶壁(眶底),上颌骨额突,而齿槽突骨折较少见。骨折可以是线状或粉碎性,骨碎片可以移位。若骨折涉及到眶下线和眶下孔则临床可有面部感觉异常。

CT表现①可显示骨折线、移位的碎骨片、面部皮下软组织气肿;②上颌窦内的积血、积液和黏膜增厚;③眶内软组织疝入上颌窦内,眶内软组织损伤和颅脑损伤(图5-38)。

图5-38 左上颌窦前、后、外侧壁骨折,窦腔、鼻腔积液,广泛皮下气肿

(2)筛小房骨折:筛小房骨折可由直接外伤或颅面部挤压伤所致,常合并额窦、眼眶、鼻根等处的骨折,有时可合并视神经管和颅底骨折。

CT表现①纸样板即筛小房外壁是常见的骨折部位,多为线状骨折,可致眶内积气、血肿;②筛小房气房骨壁骨折,气体消失,内见液体密度;③颅内积气。

(3)额窦骨折:额窦外伤骨折较复杂,按骨折部位分前壁、后壁和鼻额管骨折。每种骨折又可分为线型、凹陷型和粉碎型骨折。

CT表现①可显示骨折线、移位的碎骨片,眼睑、额部皮下软组织血、气肿;②后壁骨折伴颅内积气;③额窦积液。

(4)蝶窦骨折:罕见,多为线状骨折。

(二)鼻窦炎性疾病

1.急性鼻窦炎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病理改变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

CT表现:①鼻腔黏膜肿胀肥厚,鼻甲肿大,鼻腔、鼻道狭窄;②鼻窦内黏膜肿胀增厚,呈软组织密度影,相应的窦腔变小;③中央可残留部分空气影,可与窦腔内的分泌物形成气-液平面;④窦壁骨质多无改变,少数有密度减低,但无骨质破坏(图5-39)。

2.慢性鼻窦炎 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或迁延所致,可偶发也可多发。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慢性鼻窦炎分3型。

(1)1型鼻窦炎:即单纯慢性鼻窦炎。

CT表现①鼻腔黏膜肿胀肥厚,鼻甲肿大;②鼻窦内黏膜肿胀增厚,可继发囊肿;③窦腔骨壁的硬化增厚,为持续性炎症刺激所致,无骨质破坏;④窦腔内脓性分泌物和部分残留的窦腔内的空气形成气-液平(图5-40)。

图5-39 双上颌窦黏膜肥厚

图5-40 1型鼻窦炎右上颌窦、筛小房见软组织密度影,右上颌窦腔内液平

(2)2型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CT表现①有1型鼻窦炎的表现;②可见鼻腔、鼻窦息肉,以窦口鼻道复合体多发,表现为鼻腔、鼻窦的均匀软组织密度,低于鼻甲黏膜;③鼻道狭窄或闭锁。息肉组织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不均匀(图5-41)。

(3)3型鼻窦炎: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或)筛小房骨质增生。

CT表现①有2型鼻窦炎的表现;②筛小房骨质增生,但无骨质破坏(图5-42)。

图5-41 2型鼻窦炎:双中鼻道、上颌窦、筛窦见软组织密度影

图5-42 3型鼻窦炎:全组鼻窦及中鼻道见软组织密度影,筛小房骨质增生

3.真菌性鼻窦炎 又称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从病理学角度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真菌病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真菌病。

CT表现:①鼻窦内软组织增生,可呈不规则息肉状,病变密度中等偏高,窦腔中央可残留空气影,一般无积液和液气平;②软组织可充满窦腔,可增强;增生的软组织内可见散在斑片状或沙粒状高密度的钙化区,为坏死区铁和钙结合沉积所致,此为真菌性鼻窦炎典型的特点;③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可见窦壁骨质硬化,骨质破坏少见;④侵袭性可见骨质破坏,并向鼻窦周围的颅面部扩展,表现为眶面部软组织密度增高、肿胀、眼球突出等,颅内炎症则表现为密度增高,脑坏死和脓肿表现为低密度区伴周围组织低密度水肿区(图5-43、图5-44)。

图5-43 右上颌窦及后鼻孔见软组织密度,内见不规则钙化影

图5-44 后鼻孔见软组织密度影,相邻骨质正常

4.鼻窦囊肿

(1)鼻窦黏液囊肿:常见,多发在筛小房,其次额窦,中、青年发病。多单侧发病,囊肿增大,可累及其他鼻窦、眶和颅底。

CT表现①窦腔内低密度的软组织影,肿块边缘光滑呈弧形,可见均匀细薄的稍高密度的囊壁,当囊肿呈高压时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性扩大,窦内间隔可消失;②窦壁呈弧形变薄或外移,囊内黏液一般为不增强的低密度区,CT值约20Hu左右,而窦壁可有线形增强;③囊肿扩大,可侵入眼眶、颅内、鼻腔等邻近器官,此时窦壁吸收(图5-45)。

(2)鼻窦黏膜囊肿:常见上颌窦,多单侧发病。

CT表现①上颌窦腔内有类圆形均匀、中等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基底多位于上颌窦的窦底壁或外侧壁,一个窦腔内仅单发,但可发生于双侧窦腔内;②囊肿大小不一,大者可占据整窦腔;③囊壁骨质多无改变(图5-46)。

图5-45 左筛小房黏液囊肿
窦内低密度软组织影,窦内间隔消失

图5-46 左上颌窦黏膜囊肿
见类圆形囊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

(3)上颌窦牙源性囊肿:上列牙发育障碍或病变,突入到上颌窦形成囊肿。分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

CT表现①囊肿为低密度的肿块,内含高密度的畸形小牙或正常的牙冠,可为多余齿或阻生牙;②囊肿可向鼻底和上颌窦内膨胀性生长,致相应骨质膨胀压迫性吸收破坏(图5-47)。

图5-47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上颌窦底壁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外壁为蛋壳样骨壁,囊内见高密度影

(三)鼻及鼻窦肿瘤

1.良性肿瘤

(1)骨瘤:多见于青年男性,额窦多发,其次筛小房。病理分为密质型、松质型和混合型。

CT表现①圆形或分叶状致密骨块,边界清楚光滑;②密质型骨瘤的密度均匀致密;松质型骨瘤边缘有细薄的骨皮质,瘤内可见均匀致密的骨小梁;混合型骨瘤多为纤维骨瘤,高密度的瘤体间杂有较多较低密度的部分。

(2)内翻性乳头状瘤:为鼻、鼻窦常见良性肿瘤,好发鼻腔外侧壁,原发于鼻窦较少见。局部侵袭,易术后复发,晚期可恶变。

CT表现①鼻腔和鼻窦内充满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呈不规则结节状,可使鼻甲骨及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变薄,增强软组织肿块有中度均匀强化;②鼻腔内乳头状瘤可向后扩展至鼻后孔、鼻咽部;③鼻窦的乳头状瘤可引起窦腔的扩大,筛小房间隔和上颌窦骨壁吸收破坏(图5-48)。

图5-48 内翻性乳头状瘤
该例有鼻手术史,上颌窦内壁骨质部分缺如,窦内见软组织影

图5-49 神经鞘瘤
右眶下见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

(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本病不属肿瘤病变,为自限性疾病,病变主要由成熟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及新生骨组织取代,常涉及多块颅骨。

CT表现①病变骨骼膨胀,呈均匀毛玻璃样致密的骨结构,可见囊性变;②鼻窦窦腔变小;③可侵犯颅腔、眼眶等。

(4)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由纤维组织和骨样组织混合构成的骨纤维结构不良。多发于青少年和30~40岁男性。

CT表现①椭圆形高密度的肿块,可有分叶,边缘清楚,瘤体周壁和肿块内可见钙化和骨化,中心部位可见斑点状钙化,有坏死区则呈低密度影;②肿块的壁较厚而不均匀,密度常欠均匀,瘤体内可有致密的骨性间隔或间杂低密度的囊性变区;③被侵犯的鼻窦的窦腔可膨大变形,窦壁变薄或为肿瘤取代;④肿瘤亦可向邻近的眼眶和颅底扩展。

(5)神经鞘膜瘤:鼻神经鞘膜瘤常发生于鼻中隔、上颌窦、筛小房,是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

CT表现①肿瘤表现为呈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少数肿瘤内可有钙化灶;②增强后瘤内可有斑片状不规则强化;③窦壁骨质受压呈弧形变薄,可有骨质破坏,肿瘤突破窦壁可侵犯周围结构(图5-49)。

2.鼻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或筛小房癌多见。肿瘤较小时,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轮廓多不规整,但窦壁完整,难与良性肿瘤鉴别。肿瘤长大,侵及窦壁则引起骨破坏,此时可确定为恶性肿瘤。

CT表现①鼻窦密度均匀增高,肿块边缘不规则,大时可见低密度坏死区;②窦壁骨破坏,肿块常超出受累鼻窦,侵及邻近结构,如鼻腔、眶窝、颞下凹等处;③增强扫描肿瘤轻、中度强化(图5-50、图5-51)。

图5-50 双上颌窦见高密度骨影,右侧著

图5-51 右上颌窦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壁骨质破坏,突入鼻腔、眶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