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发性单一的醛固酮减少症

原发性单一的醛固酮减少症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在一些CMO-Ⅰ和CMO-Ⅱ缺乏病例中出现了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因突变,而使酶的活性被破坏,导致醛固酮减少。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除病因治疗外主要采用潴钠激素,使尿钠排出减少,尿钾排出增多。对于危重的躯体疾病所致的醛固酮减少,因临床一般无严重并发症,仅进行对症治疗,不必应用盐皮质激素。

1.先天性酶缺乏 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需2个重要的酶的参与:Ⅰ型皮质酮甲基氧化酶(CMO-Ⅰ,也称18-羟化酶)和Ⅱ型皮质酮甲基氧化酶(CMO-Ⅱ,也称醛固酮合成酶)。前者使皮质酮在18位上羟化成18-羟皮质酮,再由后者使18-羟皮质酮在18位上氧化,最后合成醛固酮。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在一些CMO-Ⅰ和CMO-Ⅱ缺乏病例中出现了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为醛固酮生物合成最后步骤的催化酶)的基因突变,而使酶的活性被破坏,导致醛固酮减少。

CMO-Ⅰ型缺乏症少见,主要表现为球状带产生皮质酮过多,而18-羟皮质酮不相应增加,基本上没有醛固酮生成;CMO-Ⅱ型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很少见,几乎都为伊朗犹太人,它与CMO-Ⅰ的区别在于18-羟皮质酮较高。

CMO-Ⅰ及CMO-Ⅱ缺乏的临床表现轻重与诊断时年龄有关,患儿随年龄增加病情转轻,CMO-Ⅱ缺乏多在出生1周及3个月时表现明显。临床上出现严重脱水、呕吐及不能生长,并有低钠、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增高。

治疗上,婴儿和幼儿期要用盐皮质激素(氟氢可的松)治疗,年长的儿童、少年及大多数成人虽有类固醇激素的改变,却无临床症状,可不用药物治疗。有的未治病人在生长发育中也可自动正常化。

2.肾上腺球状带功能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破坏肾上腺球状带时可出现选择性醛固酮缺失。危重病人如败血症、心源性休克等病人由于持续应激使ATCH持续升高,而抑制了11β-和18β-羟化酶的活性,加之缺氧及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抑制了ACTH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对醛固酮分泌的刺激作用,也使肾上腺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减少。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除病因治疗外主要采用潴钠激素,使尿钠排出减少,尿钾排出增多。①氟氢可的松,0.05~0.15 mg/d,口服;②去氧皮质酮(DOCA)5~7.5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③甘草流浸膏口服;④对脱水、失钠者,需经口或静脉补充钠盐。

对于危重的躯体疾病所致的醛固酮减少,因临床一般无严重并发症,仅进行对症治疗,不必应用盐皮质激素。但要注意慎用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钙离子阻滞药、抗多巴胺能药及肝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