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中风治阳明为主

为什么中风治阳明为主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讲阳明提纲。临床见到大便坚硬,就可以辨为阳明病。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这条单提出问题,是为了告诉我们,阳明为胃家实。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这条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太阳伤寒传阳明,一个是少阴表证伤寒传阳明。伤寒一般说的都是太阳,其实也有少阴,绝对没有少阳伤寒和阳明伤寒。阳明只能说是中寒,是由于过食冷饮伤胃气,或者寒凉药太过造成的。

今天讲阳明提纲。前几天讲了太阳病提纲,太阳病是个六经中的阳中表证,而阳明病呢,是阳中的里证,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热啊。为什么呢?它们都属于“阳”这个范畴。三阴病偏于寒的多,但也有发热的,那是特殊现象,这个三阴发热,放到后面去讲。今天先讲阳明问题。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什么叫胃家实啊?胃家呢,就是指脏腑的这个“腑”,临床狭义多指胃肠道,广义是指“腑”。谁说说“腑”都包括些什么?

学生: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

还有呢?

学生:这个“腑”包括奇恒之腑吗?

对了,包括这个。骨、脉、脑、髓、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尤其是脑,阳明病里有个症状,就是发狂,它和脑这个“腑”就联系上了。先知道一下这个概念,以后会讲到。

胃家知道了,那么这个实呢?是指实证实邪来说的。在阳明里,还特指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大便硬,很坚硬。临床见到大便坚硬,就可以辨为阳明病。胃中燥、烦、实、大便难就是说的这个实质。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上面这三个合病,都具有胃家实,所以,都可以称为阳明病。这里单独说说太阳阳明的脾约。什么是太阳阳明啊?看下面这条: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本来是太阳病,你给发汗发过头了,伤了津液了嘛。尤其这个太阳中风,最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太阳中风要发汗,要微似汗才能好,你给捂得全身大汗,就出问题了。我们说,太阳伤寒多出点汗还不要紧,中风可要注意这个!这个胃啊,喜欢津液润养,就怕燥。六腑都是这样。这个脾,《内经》说,有输布津液的作用。你汗发多了,津液不多了,脾就没事干了,闭门休息了,它没东西给胃了,也没东西给全身了,这个胃肠没津液来润了,大便就干硬了。这是脾约的意思。

这条的下半句“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是说少阳阳明的。这句话要分析一下,大概有错误。错在哪里?“呕不能食”这块该是个断句,用逗号。“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重点在这个“呕不能食”!它代表少阳病。这个要在少阳里具体讲,今天大家有个印象就行。它有这个症状,你按照太阳去治,误诊了不是?发汗不好就利尿,伤了津液了,大便干硬了,转属阳明了。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这条讲的也是那个太阳阳明问题。解释得很清楚,我们就不说了。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这条单提出问题,是为了告诉我们,阳明为胃家实。大便硬啊。但它还有外证。它在身体上表现的外部症状是什么呢?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汗自出和自汗出要区别开。

学生:是不是太阳阳明证?

这个阳明外证,不是太阳证。太阳是发热恶寒,阳明是不恶寒,就是怕热啊,热得厉害,全身热,这个热由里到表往外发,把肌表的津液都给蒸出来了。

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宋本是:即自汗出。)

这条很模糊。什么意思呢?病得了一天,很短,没有热,就是怕冷恶寒。他回答了,说,别看不发热,这是邪气直接入阳明了,入表必然恶寒发热啊。阳明为阳之里,性热,外邪直接入里,内腑就要开始动用内里的卫气抗争,等消耗多了,就要内里发热,内蒸而汗出。所以才这样的。

宋本的“即自汗出”也没什么不对,但细说起来,就不确切了。自汗出是表虚啊,自汗嘛。这个阳明汗出可是里热蒸出来的汗,蒸蒸发热,是阳明汗出发热的标志之一。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这条解释得很有意思,他说了,这个外邪,它直接入的阳明,它不能再传变了。为什么?他说,阳明土也,万物所归,不能变化了。只能呆在阳明里了。所以呢,虽然开始怕冷不发热,终归还是要热的。他这种解释是五行论解释,解释得很模糊。

“主土也”,不要理解为五行的那个概念,是万物依赖大地的意思。“无所复传”,是指病传到阳明,就不能再传了。实际来说,由阳明再传他经的也有不少,不是绝对的。如果到了阳明就一切停止变化了,就万事大吉,几付承气汤解决了,这不现实,也不符合疾病六经循环转变的道理。我们临床也见到不少阳明病进一步发展为少阴厥阴的,这都要看患者的体质决定的。

这个要如何理解呢?大家记住一点,就是无论什么病,变化到阳明病了,就要随着大便清除了,也说明病到阳明了,就要快好了。张子和的攻下法,就是强制疾病归属阳明,快点排出去,用好了奇效;用不好,要出乱子的。在于经验和辨证功夫。病的出路就是汗、吐、下三个。无论什么病,最终好的时候,多少要出现这个现象,我们医家也很会利用这三种方法来治病。

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这条是讲伤寒外感3天,脉粗大洪盛,就是阳明脉象。他这个“伤寒三日”这句没什么太大意义。非得三天才到阳明?他大概意思是说啊,病得了不是一天了,经几天观察排除其他证了,出现的这个脉象,就可以断定是阳明病。这个脉代表内热得厉害。它应该是对183条说的,这样就好理解了。

187条应该列入太阴病里,这里先越过去。(278条见下)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转系是什么?

学生:转化合并?

是讲其他经的病发展转归到阳明。“系”阳明。它没说是“传”,这个要分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啊。

这条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太阳伤寒传阳明,一个是少阴表证伤寒传阳明。还有一个我们发挥引申的,就是太阳伤寒传别的经后,又出现阳明证,也就是所谓的数经合病问题。还有,脾约证,是太阳阳明证,什么意思呢?就是《内经》说的脾为胃行津液,在伤寒里面是说,太阳大汗伤了津液,导致阳明病的出现。

还有,就是少阳中风、阳明中风等说法,都是说风邪入中得深,理解为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可以不可以?严格说不可以的。如果可以这样认为,就不会提出太阳中风、阳明中风的名词了。少阳中风,可以直接小柴胡解决,它为什么不说用桂枝加小柴胡呢?阳明中风,也是指白虎汤证,没说桂枝加白虎汤?

这条是说,无论哪经的病转归到了阳明,出现了发热,并且不断汗出,微汗出。不是大汗,大汗要亡阳的。如果出现这个现象,就证明到阳明了,经过调治就马上会好的。

学生:这个伤寒,代表邪气,不是太阳病的伤寒?

伤寒,确切说是寒。书上提到伤寒或者中风,都是有其深意的。他没提中风转系阳明嘛。

伤寒一般说的都是太阳,其实也有少阴,绝对没有少阳伤寒和阳明伤寒。阳明只能说是中寒,是由于过食冷饮伤胃气,或者寒凉药太过造成的。这个所谓中寒,其实说的是病因,在辨证治疗上要按照太阴去辨才对。伤寒指的都是表,中风可以直接入其他经。中寒指的寒气直接入胃中,中寒是说内里中了寒邪,不应是胡老解释的中焦有寒饮,因为不确切。这个寒不要理解为表证的伤寒。这是阳明篇不好讲的地方。

学生:中寒是说内里中了寒邪,那寒饮会不会随之而生?

当然会。你治疗就要按照太阴去治嘛。中风无论入了哪里,一般都会表现一些太阳表证存在的症状。中寒是个概念,告诉你这个寒饮是外来的。后面具体讲阳明的时候就知道了,含义很深,搞不好就理解错误了。

还有后面的少阴,叙述的提纲症状太少,这都是问题,一定是有阙文的,要补充。糊里糊涂地臆测乱解也不行,要用临床实践来定论。

学生:少阴是一个阳气亏虚的病。

一切真阳不足的证,都和少阴有关的。而那个炙甘草汤其实是补真阴的方子。

学生:南方火旺,真阴在南镇之?

是的。这个上焦可是先天真阴的位置,先天真阳在腹中啊。你们看看朱雀和玄武汤的配伍,就是调整这阴阳水火升降的。

学生:朱雀就像水龙头,玄武就像抽水机。朱雀和玄武汤应该是水火盛极之时使用。先后天阴阳之换位,这可能也是针灸家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玄机吧。

是的。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这条提到中风了吧,不要搞迷糊了,他讲的系列症状可不是阳明中风病。

学生:三阴病转化阳明呢?

三阴转阳明都要出现汗出、便硬。

学生:就是说无论什么症状,只要出现了发热,并且不断汗出,微汗出,就是变为阳明证了?是这样吗?

这个也不要武断,他不过给提个醒,要你去注意这些,去考虑这些。呵呵,这条他也是讲太阳伤寒误下导致的阳明病,它应当放到阳明后面的误治里去讲。189条我们也放到后面讲。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这个才是真正讲阳明的风和寒的。能食,说明有热能消谷。不能食,说明里面停水了,有寒湿啊。这个分法,不是指大便实说的,是指阳明的外证说的。外证是什么呢?就是热、汗出、渴,白虎汤证!它还没有出现主要的大便硬而腹满痛的症状。

本阳明病,中风津液亏,胃热盛,消谷善饥。如果误下的,外邪入里,叫做客热,不能消谷。但不等于不能食。中寒,中焦寒饮而已,有系太阴之意,才不能食,吃了东西难受。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这个中寒啊,我们常见到的是伤冷饮了。它热而口渴,就多饮凉东西,太过了,伤了胃了。这些冷饮就停在胃里。结果,不愿意吃东西,食欲不振。胃伤了,胃气虚了,水饮不化津液了,小便因此也不能顺利了。手足濈然汗出,这个不是热出来的,是类似自汗的那种,中虚气不达四肢,不固而手足汗出。

他说,出现这些症状啊,水饮邪气就要进一步凝聚,要成形了,阳明大便要硬啊,酣饮寒凉,内里水饮旺了,自然要开始硬,后面溏。

“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他又给总结了一下,出现这个现象啊,是因为冷饮停在胃里了,不能蒸化水饮,水和食物混了,没能力分别了。

这条说明什么呢?告诉我们,一定不要治疗用药太过,也告诉患者不要乱吃过多的凉东西。见到阳明病,好,不就是热吗?多下点寒凉药!过了就出现这个中寒问题。直接一开始出现中寒的阳明病我还没见到。这条也是讲阳明治疗太过的。这个要弄明白。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这条也是,它不是单纯阳明病,它是太阳病啊(属阳明)。这条要存疑!我的个人意见是放到太阳病里面去讲。

阳明的提纲和病症分别就这些。阳明病就是六腑包括奇恒之腑的实证,这个实证有内热盛和大便硬这两个分别,常见的是阳明能食的中风,治疗太过就是阳明中寒。阳明病这个中风中寒,书里讲得很少也很乱,后人论得也模糊。其实临床意义不大,了解一下就行了。

阳明病多半都是误治或者其他经转归来的,它外证就是发热、怕热、口渴、咽干、蒸蒸汗出,内证就是胃肠大实大坚。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纯的外证出现,而没有大便坚硬的腑证。阳明病提纲讲完了。

学生:外证、内证,中风、中寒,有关系吗?还没怎么搞清。

外证发展下去终究要产生内证,内证必然涵盖外证。阳明中风证,就是阳明病普遍证。中寒是由中风的普遍证过用寒凉而来的。这个分清就好懂了。为什么说阳明中风是普遍证?因为这个风最容易进入深部,身体对它防卫容易疏忽。

学生: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这段属于阳明中风么?

这个不能定位阳明中风,更近于太阳。

学生:阳明病就是六腑包括奇恒之腑的实证,这个实证有内热盛和大便硬这两个分别,即是实证,那中风是如何引起实证的?

风能疏泄而干物。它到了阳明(可以直接或间接),会伤其津液。

学生:哦,那中寒呢?过用寒凉,伤其胃气,气不化津?

直接中寒我没见到过。夏天吃凉东西坏肚子那是太阴证。阳明的中寒是在中风基础上过用寒凉引起的。水饮阻在胃里,津液不足就渴,渴了就喝水,喝水不能化津液就又停在胃里,恶性循环。严重了,水多了,就口干不欲饮了。

学生:饮停胃里,会不会有胃胀、心下胀闷的症状?

当然会有的,不过轻重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