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多动症注意障碍

儿童多动症注意障碍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缺陷障碍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但需要注意抽动障碍病人约20%合并多动症。多动症表现的是长期持续性注意缺陷和活动增多。对于注意缺陷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教育引导、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1.中枢兴奋药 是治疗注意缺陷障碍的首选药物,有效率为70%~80%。

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国外报道学龄儿童中患病率3%~5%,近半数起病于4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4∶1~9∶1。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5%~10%。

一、病  因

本病的病因至今仍未弄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发病相关因素如下:

1.遗传 注意缺陷障碍具有遗传倾向,病人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1%~64%,双卵双生子同病率33%。寄养子研究发现,病人血缘亲属中患病率高于寄养亲属。此外,有人认为多基因遗传可能是本症的遗传方式。

2.生物化学因素 研究表明,本病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主要包括:①病人尿中甲氧羟基乙二醇(MHPG)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如家族遗传因素阳性者更为明显;②本症患儿尿内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含量低于正常儿童;③患儿血小板单胺氧化酶(MAO)降低。此外,有人认为本症与5-羟色胺代谢失调有关,如全血5-羟色胺水平降低,服中枢兴奋药治疗,症状改善后,全血5-羟色胺水平可升高。

此外还发现部分病人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但头发中锌含量升高。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发现,多动症病人运动前区及前额叶皮质的血流量减少,推测其代谢率降低,而这些脑区对注意和运动的控制有关。磁共振成像(MRI)发现病人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脑电图显示慢波增多,快波减少,在额叶导联最为明显。

4.发育异常 病人的母孕期或围生期并发症多,幼年期有动作不协调,语言发育延迟等问题。

5.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方式可能有影响。如家庭不和、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均可增加儿童发生多动症的危险性。

6.其他因素 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但这方面意见不一,且对照研究资料较少。

二、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是主要症状之一。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课、做作业也心不在焉。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或其他随身物品,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程度轻者对某些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重度者对任何活动都表现注意力涣散。

2.活动过多和冲动 病人经常显得很不安宁,手脚的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仿佛精力特别旺盛。在采取行动前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不能安静听课,小动作明显增多,坐不住,不遵守课堂的秩序和纪律,常干扰同伴,或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或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

3.学习困难 本症病人大多数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由于注意缺陷和多动,影响了病人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及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造成学业不良。

4.神经心理的发育异常 病人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病人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等问题。智力测验显示部分病人的智商偏低,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注意集中量表得分较低。

5.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障碍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0%~58%,往往表现不听从父母和老师的管教,攻击行为和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打人、辱骂、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及说谎、逃学、流浪不归、欺骗等。

三、诊  断

诊断主要依据家长及老师提供的病史,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精神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诊断标准(CCMD-3):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说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四、鉴别诊断

(一)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低下儿童常有多动症状,但主要症状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学习接受能力差,成绩不良,多数仅能达到较低水平,重度者不能接受教育,判断力和理解力差等特点可与多动症区别。两者并存者,可分别作出诊断。

(二)精神分裂症

早期可能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容易与多动症混淆。但精神分裂症病人会逐渐出现其特殊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孤僻离群、行为怪异等,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

(三)品行障碍

某些品行障碍的儿童也常表现不安心学习、多动,但基本突出问题是以反复的、持续的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别人和公共利益的反社会行为。

(四)抽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肌群不自主的快速、短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弄眼、耸肩、歪颈、挥手等,也可以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易被误认为多动或顽皮,通过仔细的精神检查容易发现抽动症状的特点,可与多动症相鉴别。但需要注意抽动障碍病人约20%合并多动症。

(五)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病人伴有多动、冲动和注意障碍的同时,还具有言语障碍、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等典型临床表现,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

(六)情绪障碍

儿童在焦虑、抑郁或躁狂状态的情况下都会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病人也可能因为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或因为要求没有满足而产生焦虑、不愉快情绪。两者的区别在于情绪障碍患儿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病程呈发作性,持续时间较短。多动症表现的是长期持续性注意缺陷和活动增多。

五、治  疗

对于注意缺陷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教育引导、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针对患儿的特点耐心进行教育和管理,避免对病人歧视、惩罚或其他不当的教育方法。可恰当运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使患儿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克服注意力涣散和多动。合理安排日常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物可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儿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1.中枢兴奋药 是治疗注意缺陷障碍的首选药物,有效率为70%~80%。目前临床常用的药为哌甲酯,剂量10~40mg/d,早晨、中午服用。匹莫林,每日早晨服药1次,剂量为20~40mg。这类药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症状轻者、6岁以下和14岁以上儿童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中枢兴奋药。此类药物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每周六、日及节假日停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用有食欲缺乏、失眠、头晕等,一般在用药4周到6个月内消失。疗程可视病情而定,可间断用药数月至数年。

2.抗抑郁药 包括丙米嗪(米帕明)、氯米帕明或氟西汀。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只有当中枢兴奋药无效,或合并抑郁症、品行障碍或抽动障碍时选用。

3.α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可乐定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情绪不稳,也具有减少抽动症状的作用,适用于合并抽动症状、攻击行为、对立违抗行为以及失眠的多动症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