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肝脏疾病的CT检查常规做平扫,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需作CT增强扫描。螺旋CT成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检查的最佳方法。CT灌注扫描有助于肝癌的定性诊断。肝包虫病有特征性CT表现,容易确诊。同样,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评价肝脏及血管的有效手段。因此,CT检查不宜作为肝疾病的普查及筛选,同时CT也不能观察功能性改变。

CT检查以其清晰的横断面图像能明确显示肝脏的解剖形态和周围的毗邻关系,明确肝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了解肿瘤有无转移、门静脉及腔静脉有无瘤栓等,对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1.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肝脏疾病的CT检查常规做平扫,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需作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采用快速注射、快速扫描、延迟时间足够长的技术,曾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肝血管瘤与肝癌的鉴别。肝癌于注射对比剂早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反映了肝癌肝动脉供血快速排空的特点,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肝血管瘤于增强动脉、静脉期边缘增强,对比剂逐渐向心性填塞,最终病灶呈等密度,反映肝血管瘤内血流缓慢、排空迟缓的特点,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二者明显不同。同时可以观察肝门脉及其分支有无癌栓、有无合并肝硬化改变及远处转移等。CT上发现“靶征”或“瞳孔征”有助于坏死性肝转移癌的确诊,但不多见。部分转移癌CT表现类似于原发性肝癌,部分动脉期强化类似于海绵状血管瘤,强化持续时间长,肿瘤范围缩小,呈等密度改变,须注意鉴别。肝胆管癌于延迟期出现强化可能是其一个CT特征。

采用CT血管造影技术提高了小肝癌的确诊率,准确率达90%。但需经皮动脉插管进行,已少用。

螺旋CT双期或三期动态扫描经静脉途径进行,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对比剂,可准确地进行全肝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扫描,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动-静脉双期显示病灶,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螺旋CT成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检查的最佳方法。CT灌注扫描有助于肝癌的定性诊断。

2.肝非肿瘤性肿块 在肝占位性病变中,CT对肝囊肿、脓肿等液体潴留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肝囊肿的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无强化。肝脓肿强化可以见到脓肿壁的强化,甚至可发现脓肿内的积气,具有特征意义。肝包虫病有特征性CT表现,容易确诊。

3.肝脏弥漫型病变 CT对肝脏弥漫性病变如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症等具有重要价值。CT是诊断脂肪肝最敏感的方法,结合增强扫描,准确率优于超声和MRI,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

4.肝外伤 对于肝脏外伤,肝内血肿、肝包膜下血肿、腹水、肝撕裂伤等,CT诊断清晰、准确、迅速、全面,是首选检查方法。

5.其他少见病变 对于少见疾病如肝腺瘤、局灶结节增生即使行动态CT扫描有时也难以发现特征CT表现,须综合超声、核素扫描、MRI等其他方法鉴别。

6.活检及介入治疗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各种介入治疗,准确、安全,是最佳选择。

7.肝移植供受体血管评价 CT血管成像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在肝移植术前供体、受体血管可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得到普遍认可,逐渐取代了血管造影,成为肝移植术前评价供、受体肝血管的首选方法,可发现受体肝动脉的变异、腹腔干狭窄、脾动脉瘤、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通畅性等;观察供体肝动脉变异、肝左内叶动脉状况,门静脉变异及肝静脉解剖。同样,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评价肝脏及血管的有效手段。

8.检查技术注意事项 单纯CT平扫特别是常规10mm CT平扫,可能对肝内小病灶漏诊,如小肝癌、小血管瘤;部分等密度较大病灶不做CT增强扫描也可能漏诊,所以,对于超声发现病灶而CT平扫未见异常的患者,应该常规做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最近的观念已经将增强扫描列为腹部CT的常规项目。应当注意,个别早期肝癌平扫和增强可能都表现不典型或出现假阴性,应重视超声检查所见,磁共振有助于明确诊断。传统CT由于屏气幅度不一致的影响,也可能漏扫病灶。对含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不能行CT增强扫描。因此,CT检查不宜作为肝疾病的普查及筛选,同时CT也不能观察功能性改变。

多层螺旋CT一次数秒完成多个器官的扫描,是多脏器复合外伤和恶性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实现了各向同性数据采集,各种后处理对疾病的诊断更加有利,如多平面重建观察疾病与周围的邻接关系;一般增强扫描,经后处理即可得到CTA血管三维图像,如显示肾血管、肝门区血管、胰腺周围血管,髂血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