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

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T管已完全脱出体外则可明确诊断。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后1~3d内出现的T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一般均有胆汁性腹膜的表现,因此应进行手术治疗。也有少数病例,在T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后立即沿原窦道置入导尿管以利于胆汁引流,避免二次手术。若腹膜炎症状持续加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则应适时手术治疗。

【原因】

(1)年轻医师不了解T管周围窦道形成的过程,术后与腹腔引流管一并拔除。

(2)将T管误认为腹腔引流管拔除。

(3)拔除腹腔引流管时,将T管一并带出。

(4)术后患者烦躁、无意识情况下自行拔出。

(5)T管在腹腔内张力过大,术后腹胀可使T管脱出。

(6)缝合T管上下胆管不严密。

(7)T管在腹壁处固定不牢固。

【临床表现】

T管引流术后窦道形成是由于局部刺激、炎症反应,使T管周围逐渐被胶原纤维包绕,5~7d时形成较为疏松的纤维性包裹,10~14d时纤维结缔组织继续生长形成致密牢固的窦道。因此,T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后的临床表现与T管脱出的时间有关。距手术时间愈短的T管脱出,临床表现愈严重。胆总管检查及引流术后1~3d内发生的T管脱出,由于Oddi括约肌的水肿、胆汁无法排入肠道。因此,胆汁由胆总管壁漏入腹腔,形成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及发热等症状。如术后3~4d以后发生T管脱出,可因胆总管下端通畅与否使其临床各异,如胆总管下端通畅,胆汁漏出量,可形成局限在右上腹或右腹的腹膜炎,且致腹膜炎症状不明显。

【诊断】

T管引流术后出现持续性剧烈的腹痛、腹胀、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应当考虑T管脱出。如T管已完全脱出体外则可明确诊断。但如出现T管部分脱出,即T管未完全脱出腹壁,但两短臂已全部脱出胆总管或其中一短臂脱出胆总管,可表现为T管引流量减少,出现不同程度腹膜炎的症状,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行T管胆道造影可发现造影剂沿T管全部或部分流入腹腔。

【处理】

治疗原则为通畅引流胆汁,及时治疗腹膜炎。

(1)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后1~3d内出现的T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一般均有胆汁性腹膜的表现,因此应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重新放置T管,肠线荷包缝合固定,充分彻底冲洗腹腔。术后使用抗生素、支持治疗以防治胆汁漏等的发生。也有少数病例,在T管被错误拔出或滑脱后立即沿原窦道置入导尿管以利于胆汁引流,避免二次手术。

(2)胆总管探查术3~4d以后出现的T管滑脱,尤其是T管部分脱出,可无腹膜炎症状或腹膜炎症状较轻。如腹腔内胆汁引流量较少,腹膜炎症状较轻可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行非手术治疗,即给予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同时通畅引流腹腔胆汁。若腹膜炎症状持续加重、非手术治疗无效,则应适时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T管放置,拔除技术。T管要求质软、有弹性、刺激性小,按胆管口径选择适当型号。安放前要修剪T管短臂,近肝端1~1.5cm,远端2~2.5cm,短臂中央V形开窗。

(2)术中T管进行腹壁皮肤固定时应当注意T管长臂的腹腔段保持一定的松弛度,避免产生张力。

(3)放置腹腔引流管时,应距T管有一定的空间,防止拔除腹腔引流管时将T管带出。

(4)术后对T管及腹腔引流管应分别作不同标记,以方便两者的辨认,避免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错误拔出T管。

(5)加强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心,防止术后因患者烦躁或神志模糊自行将T管拉出的情况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