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慌气短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心慌气短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慢性心衰病史5年。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怔忡、水肿、喘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故气虚血瘀始终贯彻此病始终,为中医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了理论依据。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正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故临床加减使用常能奏效。患风湿性心脏病23年,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常服西药地高辛,因不良反应较大而难以坚持。

★ 从气虚血瘀,水湿内停论治

【病案】 孙某,男,68岁,2006年1月3日入院。有慢性心衰病史5年。本次住院症见心悸气喘,胸闷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尿少,双下肢水肿。查体:血压150/90mmHg(20.0/12.0kPa),呼吸28次/分,口唇发绀,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颈静脉充盈,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在西药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

处方:当归15g,益母草15g,桃仁12g,红花12g,泽兰10g,川芎10g,黄芪20g,茯苓20g,桂枝10g,猪苓10g,附子3g,赤芍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用上方5剂后,心悸、气喘、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小便增多。继服20剂而愈。随访1年,无复发。

【按语】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怔忡、水肿、喘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尤以心气、心阳虚损为主;标实在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气行无力,瘀血内聚。故气虚血瘀始终贯彻此病始终,为中医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了理论依据。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正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故临床加减使用常能奏效。(符惠娟,张琪.补阳还五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陕西中医,2007,1O:1409)

★ 从气虚血瘀,水饮凌心论治

【病案】 魏某,女,48岁,2000年9月初诊。患风湿性心脏病23年,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常服西药地高辛,因不良反应较大而难以坚持。现症见心悸气短,口唇发绀,疲乏无力,动则气喘加剧,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不能平卧。查体:颈静脉充盈,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13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Ⅲ级双期杂音,肝脏位于右肋下3cm处,质中,触痛。舌质紫暗,舌苔白厚,脉沉细结。心电图检查示:快速性心房纤颤。心脏彩超检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辨证为气虚血瘀,水饮凌心。方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桂枝12g,车前子12g(包煎),泽泻12g,柏子仁20g,茯神2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用上方5剂后,气短乏力、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但稍一活动即感心悸。续上方加炒酸枣仁30g,龙齿20g,以养血安神复脉。

三诊:又服药10剂后,心悸明显减轻。心电图复查示:右室肥大。上方随症加减,继续服药调理月余,好转出院。

【按语】 本例病程较长,以气虚为本,瘀血水饮上犯凌心为标。治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养血复脉。方用补阳还五汤,益气化瘀;桂枝温阳化气;泽泻、车前子、茯苓温化水饮,利水消肿。临床使用利水、消瘀之剂应中病即止,因利水过快易伤阴,去瘀过分易耗血,故临证时必须注意。(杨书宝,江晓芹,周彬,等.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湖北中医杂志,2007,6: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