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春甫与《古今医统大全》

徐春甫与《古今医统大全》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燥,便不成寐。”徐氏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分别辨析了血虚、痰火以及阴虚火旺三候之脉,称:“不眠,脉微涩,为血虚。寸口浮大有火,兼滑为痰。两尺弦大,为肾虚,相火炎上。”

徐春甫,字汝元,号东皋、思鹤,安徽祁门人。家世业儒,学医于名医汪宦,博览群书,医术颇精,曾在太医院任职。学术上推重李杲之说,著有《古今医统大全》、《内经要旨》、《医学捷径》、《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等书,而尤以《古今医统大全》最为著名。是书共100卷,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共引明代中叶以前医书及经史子集约390余部,为一部卷帙浩繁的综合性医学全书。既引述古说,又间附已论,对后世影响较大。

该书除卷十四伤寒门中列论“不得眠”之证外,还在卷七十专列“不寐候”,系统论述了失眠证的病机、脉候、治法与方剂。

(一)病机以思虑痰火为主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燥,便不成寐。”[30]认为失眠证的病机,或由思虑伤脾,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致,或由肾水不足,心火独亢而致,而尤以思虑痰火最为多见。这一病机理论,在戴思恭胆经有痰说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痰火扰心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奠定了失眠从痰论治的基础。

(二)脉候之辨

徐氏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分别辨析了血虚、痰火以及阴虚火旺三候之脉,称:“不眠,脉微涩,为血虚。寸口浮大有火,兼滑为痰。两尺弦大,为肾虚,相火炎上。”[30]提示了失眠证的三个较为常见证型的不同脉象,对临床辨证大有裨益。

(三)治分标本虚实,重在心脾两脏

在治疗上,徐氏主张以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为主要方法。同时提出要首先分清标本虚实,然后施治。认为体质有强弱,治疗上亦当采取相应治法,对于体质素盛,痰火所致之实证,宜先用清痰抑火之法,次用安神清心之剂;对于体质素弱,或因过劳、病后所致诸虚之证,宜以养血、安神、补心为治。并明确提出病后不眠与寻常不眠者不同,认为病后或产后不眠,属血气虚之证,心脾二脏不足,即有痰火,亦当按以补养血气心脾之虚为主要治法,而佐以清痰火之药;而不因病后而失眠者,须以治痰火为主,少佐养血补虚之药。

对于失眠证思虑痰火之病机,徐氏主张要明析其标本,认为由于思虑太过,伤阴耗血,而致痰火随炽,神不守舍者,导痰清火是为治其标,稍得效验后,即当养血安神镇定以治其本。

在病位上,徐春甫主要责之于心脾两脏,其所论诸证,痰火失眠,系由痰火扰心所致,而痰火又多由思伤心脾而生;肾水不足之失眠,系由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独亢所致;病后或产后失眠,系由心脾两伤,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所致,指出“此心元之主,神思之病”。[30]因此,他在治疗上无论标本虚实,总不离养血安神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