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中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鉴别诊断

麻醉中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鉴别诊断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手术期低氧血症会导致心肌缺血,组织低氧会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或增加伤口感染。低氧血症时机体无氧代谢增强,造成体内乳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儿童高达40%,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二氧化碳蓄积会引起高碳酸血症。过高浓度的CO2使皮质下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也称为“二氧化碳”麻醉。严重高碳酸血症迅速解除后,患者立即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

一、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hypoxemia)定义是动脉血氧含量减少。PaO2<8.0kPa(60mmHg)称低氧(hypoxia)。围手术期低氧血症会导致心肌缺血,组织低氧会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或增加伤口感染。严重者会引起不可逆的损伤。

(一)低氧血症的病因

1.通气不足 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肌肉松弛药残余作用,手术操作影响膈肌等。

2.麻醉操作因素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气管导管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气管内吸引时间过长。

3.肺部疾患

(1)肺水肿:输血、输液过快,气道部分阻塞产生负压性肺水肿。

(2)支气管痉挛:见于有哮喘史的患者或药物、输血过敏的患者。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5)气胸。

(6)肺不张:阻塞、低通气、压迫、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7)误吸。

(8)肺栓塞和肺血栓:栓子来源包括空气、血凝块、羊水、输血、脂肪或异物。

4.FiO2降低 氧化亚氮N2O浓度大于80%,停止N2O后无继续吸氧气。

5.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降低。

6.麻醉呼吸环路故障 氧输送系统连接错误,环路安装错误。

7.贫血,心排血量减少或氧耗增加 休克、心功能不全使心排血量减少;发热、烦躁、寒战或组织创伤使氧耗量增加。

(二)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

氧是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组织细胞才能维持其生理功能。低氧血症时机体无氧代谢增强,造成体内乳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1.缺氧对脑组织的影响 低氧血症是术后意识障碍和谵妄的一个重要因素。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儿童高达40%,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在缺氧状态下,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ATP无法合成,钠泵失能,K外移,生物电活动障碍,神经细胞失去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由于K外移,Na和Cl内移,发生细胞内水肿。而且缺氧也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可加重脑水肿。脑缺氧还能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对脑细胞的损害,甚至引起脑细胞的溶解。

2.缺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低氧血症时,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排血量可增加。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低氧血症可直接减少心肌的氧供,引起心肌缺血,对已经缺血的心肌则进一步加重缺血,最终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对缺氧非常敏感,急性严重缺氧时,常先有心律失常,继续则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最后可引起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慢性缺氧时心排血量与周围循环变化不明显,但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右侧心力衰竭。长期低氧血症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自主呼吸时,PaO2降至8kPa以下时可通过颈动脉体(窦)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增加。

4.缺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肝脏对缺氧较敏感,低氧血症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严重的急性缺氧还可引起门脉高压。有些患者可见转氨酶增高,少数还可出现黄疸。缺氧可使胃黏膜细胞代谢和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

5.缺氧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严重低氧血症损伤肾小管,可引起少尿甚至无尿。

6.伤口愈合延迟 低氧血症可使切口部位氧分压降低,延迟手术后伤口愈合,降低切口对细菌的抗感染能力。

(三)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1)发绀,术野血颜色变暗。

(2)中枢神经系统:①轻度缺氧出现烦躁不安,呕吐,失眠;②重度缺氧出现定向障碍,视力下降,头昏,谵妄,躁动,意识丧失。

(3)呼吸系统:早期呼吸深而快,晚期出现呼吸抑制。

(4)循环系统: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现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心搏骤停。

2.低氧血症的诊断标准 PaO2<8.0kPa(60mmHg)。

(四)低氧血症的治疗

对于低氧血症,首先要判断它的严重程度,寻找病因,做积极的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纯氧吸入。

2.如果存在气道阻塞,首要解决通气问题。对于自主呼吸、镇静镇痛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和气道梗阻的患者,应使头后仰,托起下颌,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如果患者咽部反射强,应用鼻咽通气道比较容易耐受。如果患者口咽或喉部有分泌物、血液和异物,应及时清除。首先面罩辅助呼吸,如果通气效果不佳,可采用喉罩通气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3.对于已经气管插管的患者,先确认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可行气管内吸引、必要时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后再吸引。

4.仔细听诊,发现并治疗各种肺内疾患。如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肺不张、误吸、肺栓塞等,并做相应药物治疗。

5.排除仪器故障,及时发现呼吸回路压力升高或减低,必要时手控或呼吸囊辅助呼吸。如果刚开始麻醉,患者通气循环好而出现严重进行性的缺氧,应检查吸入的气体种类和流量。

6.监测血气,检查低氧的同时有无二氧化碳蓄积。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

7.输血,避免血液稀释或急性贫血。

8.防治低温。

二、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指血液中PaCO2>6.0kPa(50mmHg)。二氧化碳蓄积会引起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引起的机体变化不仅取决于CO2潴留的程度,而且取决于CO2潴留的速度。若CO2缓慢上升,机体可发挥代偿作用,患者临床表现较轻。

(一)高碳酸血症的病因

1.通气量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减少。呼吸抑制,气道梗阻。气管导管过细。机控呼吸的潮气量或呼吸频率设置过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的药物作用。

2.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

3.无效腔量增加 肺栓塞引起非的低灌流;呼吸环路过粗过长。

4.CO2重复吸入,呼吸活瓣失灵。

5.钠石灰失效。

6.肺部疾患 支气管痉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胸、肺不张。

7.CO2产生增加 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高热,NaHCO3液体输入过多,需二氧化碳气腹的腹腔镜手术时间过长,气腹压力过高。

8.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 颅脑疾病及手术损伤。

(二)高碳酸血症的病理生理

1.高碳酸血症对脑的影响 CO2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导致脑脊液的pH下降,H向细胞内转移,加重脑细胞内酸中毒,降低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使水解酶释出至细胞质,导致脑细胞损伤甚至死亡。高碳酸血症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出现充血、水肿、颅内压增高。过高浓度的CO2使皮质下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也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2.高碳酸血症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PaCO2增高时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高。PaCO2严重增高时pH下降,心排血量反而减少,血压显著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3.高碳酸血症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CO2是呼吸中枢兴奋剂,PaCO2主要通过刺激延髓或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增加通气量。

4.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CO2潴留可致呼吸性酸中毒,CO2潴留经过肾脏的代偿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保持pH稳定。但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pH明显下降,出现失代偿。

(三)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烦躁,定向障碍,焦虑不安,双手扑翼样震颤,面肌抽动。严重时出现神志淡漠、嗜睡、反射减退甚至意识丧失。PaCO2达80mmHg以上时,可出现昏迷和全身抽搐。

(2)循环系统:皮肤颜面潮红,湿热,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升高更显著,脉压大。心率加快,脉搏洪大。严重者循环抑制,血压显著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尿量减少或无尿。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加深加快,通气量明显增加,严重者呼吸抑制,呼吸变浅、变慢或呼吸停止。

(4)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升高。

2.高碳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PaCO2>6.0kPa(50mmHg)。

(四)高碳酸血症的治疗

1.通气量和呼吸频率。PaCO2升高均可以通过辅助或控制呼吸来纠正。病因治疗。

2.监测PaCO2和ETCO2

3.排出CO2,避免CO2排除综合征。严重高碳酸血症迅速解除后,患者立即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

4.循环功能紊乱,改善肺的气体交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