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火蚁传染病毒吗

红火蚁传染病毒吗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卫生部门对红火蚁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已高度重视。目前尚未出现因红火蚁伤害而致死的报道。毒隐翅虫为毒隐翅虫属,全球约250种,我国有19种。以褐足毒隐翅虫分布广泛,其他常见者有圆胸毒隐翅虫和黑足毒隐翅虫。毒隐翅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毒隐翅虫的血液中和淋巴液内,含有剧烈的接触性毒素,称为毒隐翅虫毒素。当虫体对压破或击碎时,毒素与皮肤接触即引起毒隐翅虫性皮炎,或称线状皮炎。

一、红火蚁

红火蚁是一种外来入侵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拿马河流域的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不仅伤人还危害农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容易在住宅周围(或野地)穴居,破坏电器(能咬断电缆、电线)损害建筑,掏空堤坝、蜇叮人、畜、禽以及各种动物。目前我国农业、卫生部门对红火蚁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已高度重视。有关专家也已经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一)红火蚁对人的伤害

红火蚁腹后有尾针,中空,接触人体皮肤后会蜇叮,并注入毒液(毒性与蚁酸类似)。

毒液注入机体后,使人产生火灼伤性疼痛,随后局部红肿,并出现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常可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少数人如被多处蜇叮则会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目前尚未出现因红火蚁伤害而致死的报道。

(二)治疗

伤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患处,并可进行冷敷,或涂抹肤轻松软膏、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类外用药。避免抓挠患处,如出现严重过敏时,宜送医院处置。

(三)预防

①发现有红火蚁侵入,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如农业和卫生主管部门,清理垃圾并找到蚁穴,做彻底清理后的根治性处理。②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袜子及高筒水鞋。在灭蚁巢时,先做好防护准备,并做好随时逃离措施之后再行灭巢活动。③借鉴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推荐使用的“二阶段”处理方法:即在红火蚁觅食区撒放含低毒的灭蚁饵料,待10~14d后再使用接触性毒剂,对蚁巢穴进行处理,使其直到灭绝。在此时对其进行有限度侵入物种灭绝性处置,比以后蔓延开后处置要有效的多,绝不让它在我国内繁衍,危害我国工农业与人类健康。

二、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为毒隐翅虫属,全球约250种,我国有19种。以褐足毒隐翅虫分布广泛,其他常见者有圆胸毒隐翅虫和黑足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有卵、幼虫(两龄)、蛹和成虫四期。多孳生在隐蔽的潮湿环境中。有些种类在天气闷热的夜晚,受灯光的引诱常飞入户内。每年新生代数一般由一代到数代不等。我国自1959年发现以后,迄今为止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有散发和暴发流行。主要发生在南方诸省市,后东部和西部少数地区也有发生,而我国北部至今没有此类昆虫发生与出现,好发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在夏秋季节或秋季为多见。

(一)致病性

毒隐翅虫的血液中和淋巴液内,含有剧烈的接触性毒素,称为毒隐翅虫毒素。该毒素为复杂的非蛋白质性物质。它在发育中各期均含有此种毒素,对虫体本身是一种具有防御性功能的物质。当虫体对压破或击碎时,毒素与皮肤接触即引起毒隐翅虫性皮炎,或称线状皮炎。接触方式有皮肤与虫体直接接触,另一种方式为通过沾染毒素的手或其他部位间接沾染他处,亦称二次接触或二次沾染。

(二)伤害表现

主要表现为被沾染或受损伤部位灼热感、痒感、辣痛、刺激痛。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昏、头晕、四肢无力、低热。沾染部位的周围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初开始呈红色小斑,稍微肿胀,后形成致密的小丘疹,继之可出现水疱,脓疱等。病程一般持续7~8d。皮疹以线状为多见,其余依次为斑片状,点状或混合型等。极少数患儿对该毒素有过敏反应,可出现局部奇痒、丘疹变大,如荨麻疹或有哮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休克等表现。

(三)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①清除杂草、填堵污水、消灭孳生地等;②遇上此虫切忌拍打,在高峰期可以喷洒杀虫剂,飞入户内(室内)可用烟雾剂驱赶;③一旦拍打沾染毒素,应尽快用清水冲洗患处,或用弱碱性水液冲洗,涂抹氨水,或炉甘石擦剂,锌氧软膏,风油精等外用药,如遇严重过敏者,可抗过敏、抗组胺、抗休克、输液等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