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胰岛素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应用胰岛素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剂型胰岛素注射: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与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左手再将胰岛素药瓶倒转,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胰岛素。

(1)减轻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惧怕心理:了解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不要认为注射胰岛素会成瘾;把握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的保存胰腺功能;学习正确操作方法,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2)注射前准备:确定吃饭时间;手部清洁,准备好酒精棉球,注射装置和胰岛素;监测血糖并记录;再次核对胰岛素的剂型,有效期及开瓶时间;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不能摇匀则不能使用

(3)注射部位: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每一个注射部位按照网格划分可分为2平方厘米左右若干个注射区。每次注射都应轮换部位进行交替注射,不应连续在一个注射区注射几次。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硬结、表皮凹陷、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

注射的轮换可按照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轮完换另外左右对称的部位;如先选左右上臂,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轮完后换左右腹部。这样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血糖波动。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腹部注射以脐为中心按同心圆分布,内圈距离脐约5厘米,同心圆之间距离约2厘米,2次注射间的距离约2厘米,上臂或大腿外侧注射可由上至下按照城墙式分布(下图)。

腹部注射

上臂或大腿外侧注射

(4)抽药方法

单剂型胰岛素注射: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与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左手再将胰岛素药瓶倒转,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胰岛素。

混合剂型胰岛素注射:现用现配,长、短效胰岛素抽取顺序不得颠倒,必须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注射预混胰岛素,上下摇动至少10次。

(5)注射方法: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将胰岛素针按照进针角度45°~90°快速插入皮肤,使针头的大部分进入皮肤;缓缓推针柄,将胰岛素注入;停留5~10秒钟;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不要摩擦。

(6)胰岛素的吸收:影响吸收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胰岛素制剂不同,吸收速度不同。

②预混胰岛素是否混匀。

③局部血流量:注射位置、运动和温度因素的影响。如在臀部注射,注射后快速行走可以加快胰岛素的吸收;注射在上臂,大幅度的运动上肢均会加快胰岛素吸收的速度。局部温度高也是加快胰岛素吸收的因素。

④胰岛素剂量:剂量小吸收快,剂量大吸收速度较慢。

⑤胰岛素注射技术:推荐的方法—将胰岛素注射入捏起的皮肤皱褶中,且针头不要超过12.5毫米,注射角度为45°。注射后一定要停留10秒钟,就是自己默数10下。否则胰岛素会溢出。

⑥注射部位的影响: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推荐的注射部位短效胰岛素腹部吸收及作用理想,中效、长效可注射于大腿皮下组织,预混胰岛素早晨腹部注射、晚上大腿注射。

(7)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启的胰岛素2~8℃储存,避免冷冻;开瓶后标明开启日期,超过1个月药效减弱建议丢弃;开封后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30℃以内),存放在阴凉避光处;外出携带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反复振荡;购买和领取胰岛素时注意药品的有效期。

(8)一次性用品使用时的安全问题:胰岛素注射器或针头原则上要一次性使用,反复使用除了会增加注射的疼痛感,还会造成针头堵塞、漏药,时间长了会污染胰岛素药液,甚至引起感染或造成针头折断在体内的严重后果。有人用碘酒等消毒针头,认为是安全了。其实表面的消毒不完全。为了让针头润滑,厂家对针头表面进行了处理。碘酒消毒对针头表面的处理层不利。

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或针头的使用原则:胰岛素注射器或专用针头应密封保存,就是使用之前打开,立即使用。要注意针头或者注射器的消毒期限。注射前若接触针头或针栓后不可再用。不能与他人共用。不能酒精擦拭,冲洗、浸泡或蒸煮消毒。避免伤及他人,放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丢弃前将注射器毁形,针头盖帽或放于加盖的硬塑料或金属容器中保存,标明“不可回收”,防止利器被混入生活垃圾而增加他人扎伤和感染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