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匮要略》方剂特色

《金匮要略》方剂特色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匮要略》虽非拘泥于《内经》“君一臣二佐三”等组方程式,但也是实践《内经》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典范,每方皆在依法据证组织中达到其完整和有序的统一。《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机圆法活,出神入化。但在《金匮要略》中则可用于治疗刚痉、宿食、下利以及胃实。在《金匮要略》中用以治疗吐涎沫,小便不利,水逆等。《金匮要略》治风湿有如下诸方。

1.方剂类型

仲景医方组方多样,剂型丰富。

从方剂的组合方面看,有单方,如一物瓜蒂汤、狼牙汤、鸡屎白散、文蛤散等,皆以1味药组成,并立以方名;有复方,如桂枝汤、麻黄汤、芍药甘草汤、大青龙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汤、侯氏黑散、鳖甲煎丸等,皆由两味以上药物组成,其中最少者如芍药甘草汤,仅有2味,而鳖甲煎丸则有23味之多。

从剂型方面看,有水剂,如诸汤方;有丸剂,如肾气丸以蜜为丸,竹皮大丸以枣肉和丸,干姜人参半夏丸以生姜汁糊为丸,鳖甲煎丸以药汁为丸,乌梅丸以饭泥为丸等;有酒剂,如红蓝花酒方酒煎;有散剂,如诸散方;还有栓剂等。

2.方剂配伍思想特点

《金匮要略》方剂配伍法度严谨,组方思路清晰,随证加减变化多样。

首先,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制方,证中寓法,法贯方中,依法据证,法度严谨。如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的典型病证,治法为宽胸化痰、通阳散结,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其中瓜蒌宽胸化痰,薤白通阳散结,白酒煎药以行药性,以助通阳散结之用。但如果胸痹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为痰浊上逆,闭阻胸阳所致,则加半夏以降逆化痰,成为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如果心中痞气,气上抢心,而致胸痹胸满者,则变易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法,方中除仍沿用瓜蒌、薤白外,去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组成。因酒性升散,与气逆相背,所以去掉;厚朴、枳实可降气泄满,桂枝可平冲,又可通阳,故加之。上述诸方证皆紧扣胸痹病证的变化而组方用药,显现出仲景方证相对的严谨法度。

其次,仲景组方配伍用药,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纵观《金匮要略》诸方,皆有主药,如百合诸方中用百合,桂枝汤诸方中用桂枝等;然后是辅治药,如麻黄汤用桂枝助其发汗解表;再次为兼治药,如麻黄汤用杏仁以治伴见的咳喘证;再次则为佐使药。《金匮要略》的佐使药有三种用法:一为佐制,为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烈性而用,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二为反佐,因病邪盛,可能格拒用药,稍配与主药相反药性的药物,如白通加猪胆汁汤,在姜、附热药中反佐苦寒的猪胆汁;三为调和药,以调和诸药之性,《金匮要略》不少方中配伍甘草就是此意。《金匮要略》虽非拘泥于《内经》“君一臣二佐三”等组方程式,但也是实践《内经》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典范,每方皆在依法据证组织中达到其完整和有序的统一。

另外,组方精当,切中机要。仲景组方严谨,药味组成体现其用药取舍,惟求合宜的特点。当中有一味、两味方;其中二味、三味者居多,各31方;四味者27方,五味者25方,六味、七味者分别为16方、14方,八味以上者14方,可见取二、三味乃至四、五味药物配伍为仲景常用组方。所以徐灵胎说:“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已,其审药性,至精至当,其察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用之药,必准对其病,而无毫发之差,无一味泛用之药,且能以一药兼治数证,故其味少而无症不该”。

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为治水总剂;如果将猪苓换成生姜,则为茯苓泽泻汤,以治呕渴反复的水饮证;仅用方中的白术、泽泻,量皆加大,泽泻尤重,则为治水饮上逆眩冒的泽泻汤;如果仅用猪苓、茯苓、白术三味,则为治饮病方愈,饮水复作的猪苓散,如果仅用五苓散中的茯苓、白术、桂枝三味,加入甘草,则为治饮停中焦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如果用白术换成大枣,则为治饮蓄下焦欲作奔豚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如果由茯苓、猪苓、泽泻再加阿胶、滑石,则成为治水湿化热兼阴虚的猪苓汤。以上七方,主用药仅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通过这五味的出入变化,再合以生姜、大枣、甘草、滑石、阿胶等味,即组成了各有专攻的经典之方。

如果病情复杂,仲景也会组以大方。如治疟母证的鳖甲煎丸用药多达23味。因其病为疟邪久羁,正气已虚,瘀血与痰结积于胁下,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既要行气化痰,又要利水化瘀,所以主以鳖甲软坚散结;因疟邪传犯在三阳经,故组合治三经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因痞结而去壅缓的甘草,因下虚而去破气直下的枳实,又加入有化瘀功效的鼠妇、虫、蜣螂、蜂窝、桃仁,能消痰的赤硝、半夏,行气的乌扇、葶苈,利水的瞿麦、石韦,去瘀积之热的牡丹皮、紫葳,扶正的人参、白术、阿胶等,如此则正合病证之治。虽用药颇多,仍不失其规范,多而不乱,繁而不杂。正如景岳所谓“观仲景之方,精简不杂,至多不过数味,圣人之心,自可概见。若必不得已,而行中之补,补中之行,是也势所必然”,可谓一语中的。

3.方剂运用特点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机圆法活,出神入化。在方剂运用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一方治多病,一病用多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思想。其中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却有天壤之别。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的显著特点。

一方治多病,异病同治。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共4味药物组成,主要功效是峻下热结。本方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阳明之腑与燥屎互结而形成的阳明腑实证,非痞、满、燥、实、坚俱备则绝不可用。但在《金匮要略》中则可用于治疗刚痉、宿食、下利以及胃实。

小建中汤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共6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伤寒论》中主要用于阳脉涩、阴脉弦的虚寒性腹中急痛和中气虚的心中悸而烦。《金匮要略》则用于治疗虚劳,发黄(疽),妇人腹痛等。

八味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炮)8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治多病。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8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解表化饮,止咳平喘。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太阳表实兼内有水饮迫肺之证,《金匮要略》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溢饮和支饮。

五苓散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共5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太阳经热入腑,与水互结而形成的蓄水证。在《金匮要略》中用以治疗吐涎沫,小便不利,水逆等。

一病用多方,同病异治。

风湿病:风湿以身体关节疼痛、重着为主证,临床发病有挟风、挟热、挟寒、挟湿程度轻重之不同,治疗自当因证而异。《金匮要略》治风湿有如下诸方。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茵陈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第24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以上同为风湿病,表实无汗者用麻黄加术汤;日晡所剧者用麻黄杏仁茵陈甘草汤;汗出身重者用防己黄芪汤;表阳虚而湿盛者用桂枝附子汤;里阳虚而湿胜者用去桂加白术汤;寒湿痹阻关节者用甘草附子汤;湿郁化热、关节肿大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寒盛痛剧者用乌头汤。

呕吐病:呕吐病临床非常多见,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金匮要略》治呕吐方药颇多,有以下诸方。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第8条:“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第10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第11条:“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第12条:“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第13条:“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第14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第15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6条:“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第17条:“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第20条:“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以上所举都是治呕吐的方药,共有11种之多。同是呕吐,因各自特征不同,治疗也有异。伴胸满者,茱萸汤;伴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伴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伴不能食者,小半夏汤;伴思饮水者,猪苓散;伴脉弱肢厥者,四逆汤;伴发热者,小柴胡汤;伴吐涎沫者,半夏干姜散;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大半夏汤;伴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

另外,如治短气有微饮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治溢饮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治里水越婢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等,比比皆是。总之,《金匮要略》中对方剂的运用可谓至灵至活。

《金匮要略》方之所以能经久传世而不衰,首先是由于其疗效可靠,并使方剂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世组合之新方,多仿前世经验,出现极多组成合理、法度严明、主治明确、结构规范之传世良方。以原方结构基本思路为基础,衍化出较多类新方,如桂枝汤类、麻黄汤类、柴胡汤类,有一方而衍化为几十方者。从原方中裁出部分药物,别为新方者,如从芍归胶艾汤中别出之四物汤,从肾气丸中别出之六味地黄丸等,独具经法。存世诸方,绝大多数为经典性处方,后世以善用仲景方者为经方大家,并在原主治的基础上推广运用,扩大了治疗的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