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宫及其附件疾病的诊断

子宫及其附件疾病的诊断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多发于中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发生年龄较子宫颈癌晚,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子宫受到广泛浸润破坏时,外形不规则,宫内回声杂乱,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及无回声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

一、子宫肌瘤

【病理特点】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多发于中年妇女。绝大部分肌瘤均生长在子宫体部,只有1%~2%的肌瘤生长在子宫颈部,临床上按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最为多见,占60%~70%;浆膜下肌瘤约占20%;黏膜下肌瘤约占10%。

【声像图特征】

1.子宫肌壁间肌瘤

(1)子宫体积增大,外形不规则。

(2)肌瘤结节部一般呈圆形低回声区或等回声区以及分布不均的高回声区。等回声结节有清晰的假包膜回声。肌瘤声衰减不明显,肌瘤后面的子宫回声通常较清楚。

(3)宫腔线偏移或不清、弯曲,此种肌瘤往往凸向宫腔。

(4)彩色多普勒显示肌瘤周围可见环形或半环形血流包绕。

2.子宫浆膜下肌瘤 子宫浆膜下肌瘤是肌壁间肌瘤向浆膜面凸出而形成。子宫形态不规则,球状或结节状突出,多呈弱回声,有时肌瘤与浆膜面仅一蒂相连,如向阔韧带生长则为阔韧带肌瘤。彩色血流在肌瘤与肌壁间连接部位才可见到。

3.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肌壁间肌瘤向黏膜下凸出而形成。在宫腔内见中强或中低回声区,与子宫壁间有一半环或环状低回声;宫腔回声增宽,显示“宫腔分离征”;当肌瘤被排挤下降,瘤蒂逐渐拉长,脱入宫颈管内时,可见宫颈管扩大,其间有球形团块,以及与宫腔相连的瘤蒂。

二、子宫腺肌症

【病理特点】

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并伴平滑肌增生。此病多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约有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有15%患者合并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声像图特征】

1.子宫呈球形增大,尤其以后壁增厚明显,轮廓线尚规则。

2.子宫内膜回声线居中,位置无改变。

3.子宫回声不均匀,内见小的液性无回声区,以后壁为多见,但无假包膜。

4.子宫大小和内部回声随月经前后常有变化。

5.腺肌症的内部彩色血流稀少,未能探及环状和半环状血流,子宫动脉阻力相对较高。

三、子宫内膜癌

【病理特点】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发生年龄较子宫颈癌晚,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绝经后患者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流血。

【声像图特征】

早期病例超声表现不明显,与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等难以区别,需要用诊断性刮宫来诊断。

中、晚期病例,特别是弥漫型病变声像图有以下表现:

1.子宫体积增大或大于绝经年龄时的子宫,轮廓常较规则或呈分叶状,宫颈常有扩张。

2.宫腔线显示不清或有中断,弥漫型者子宫内膜呈不均匀增厚达6mm以上,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粗糙的点状、线状回声。局限型者癌肿仅累及一部分内膜,局部呈团块状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肿块大时可伸至宫颈管,癌组织堵塞宫颈管时,宫腔内积液或积血呈无回声区,子宫明显增大,肌层菲薄。

3.病变侵入子宫肌层时,子宫明显增大,宫内可见不规则团块,无包膜,不能区分宫体及宫腔回声。子宫受到广泛浸润破坏时,外形不规则,宫内回声杂乱,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及无回声区。

4.彩色多普勒检查癌肿周边或内部可见彩色血流显示,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正常。

四、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病理特点】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系一种特殊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的卵巢肿瘤,一般体积较小,多能自行消失。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

【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表现】

1.卵泡囊肿 卵泡囊肿由于卵泡不成熟或不排卵,卵泡未破裂或闭锁,致卵泡内液体潴留形成,常为单发。

卵巢内见圆形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囊内液清,常突出于卵巢表面,直径在5cm以内,定期随诊可见囊肿自行消失或减小。

2.黄体囊肿 黄体腔内有大量的液体而形成的囊肿,妊娠黄体也可增大形成囊肿,一般在妊娠3个月可自然消失。

卵巢内见近圆形无回声区,内可有分隔或片状高回声区,囊肿直径3cm左右,囊肿内出血时大小可达8cm或更大,若囊肿发生破裂,出现急腹症,酷似宫外孕破裂表现,需注意鉴别。

3.黄素囊肿 常在病理情况下发生,与滋养细胞疾病伴发。可多个,且往往呈双侧性。

卵巢切面内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囊壁薄而多房,直径一般为3~5cm,随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退。

4.多囊卵巢 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双侧卵巢表现,多见于17~30岁女性,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失常的一种综合征。双侧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包膜内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卵泡,排列成圈,卵泡直径<8mm,该增大的卵巢不排卵。常见的症状有多毛、肥胖、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也有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孕。

双侧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回声增强,卵巢内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排列成圈的圆形卵泡,直径<5mm。卵巢髓质增生,回声增强。有时仅一侧卵巢呈典型图像,而对侧卵巢增大,图像表现不典型。

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病理特点】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内含暗褐色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5~6cm,最大者直径可达25cm左右。囊肿多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一般都有痛经,呈继发性渐进性,亦有25%患者无痛经史。月经失调,月经量往往增多,并有不孕,如侵犯直肠窝、直肠时有大便坠胀感。

【声像图特征】

1.多在子宫后方探及圆形、张力较大的囊性肿物,有时与周围组织粘连呈不规则形,壁厚而表面不光滑,直径多为5~6cm。囊肿多为单侧,亦可见双侧。

2.内部回声随囊肿的病期长短而异:病史较短者,囊内呈均匀细密点状回声;病史较长者,内含的光点密度增加,回声增强,随病史的延长内回声接近实性。有时囊肿后壁或中部有高回声光团,且形态多变;有时囊内可见粗细不等的粘连光带或囊内底部有光点沉积,上方为明显无回声区,呈“分层征”。上述声像图表现可随月经周期互相演变。

六、卵巢囊性畸胎瘤

卵巢囊性畸胎瘤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占畸胎瘤的95%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

【病理特点】

多为单侧,双侧占10%~17%,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切面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头发,有时见牙齿或骨质。

【声像图特征】

可见《超声医学》第3版所示的各种类型。

1.脂液分层征 肿瘤内有一高回声水平分界线,在线上方为脂质成分,呈均质密集细小光点,水平线下为液性无回声区。

2.面团征 肿物无回声区内有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晰,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发脂形成的团块所致。

3.瀑布征或垂柳征 当肿瘤中的毛发与油脂物呈松散结合未构成团块,声像图上呈表面回声强,后方回声渐次减弱,而且反射活跃似瀑布状或垂柳状。

4.星花状 其黏稠的油脂物呈现均质密集细小光点,并伴有强回声光点,浮游于无回声区中,推动和加压时弥散型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

5.壁立结节征 肿瘤囊壁可见到隆起的结节强回声,似乳头状,其后可伴有声影。

6.多囊征 肿瘤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到小(子)囊,即囊中囊的表现。

7.杂乱结构征 复杂型中,囊内可含有牙齿、骨组织、钙化及油脂样物质,声像图表现无回声区内有明显增强的光点、光团、光斑,并伴有声衰减或声影,但肿块仍有完整的包膜回声。

8.线条征 肿瘤无回声区内可见多条短线状高回声,平行排列,浮于其中,可随体位移动。当肿瘤内全为毛发所充满,且油脂物甚少时,如鸟巢状。声像图表现仅肿瘤前表面为增强回声或呈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肿瘤后壁及轮廓不清,此种征象超声探测时易漏诊,应结合临床出诊,仔细观察,与肠气鉴别。

此外,囊性畸胎瘤多位于子宫底部,常带蒂,且密度大,有一定重量,故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腹症,其发生率为9%~17%。如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结构杂乱,实质部分多,近期内有迅速增大者,应考虑恶性的可能。

七、浆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

【病理特点】

浆液性囊腺瘤常见,约占良性卵巢肿瘤的25%。肿瘤多为单侧,圆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液体。分为单纯性及乳头状两型,前者多为单房,囊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内见乳头,偶见向囊外生长。

浆液性囊腺癌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占40%~50%。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半实质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或有乳头状增生,切面为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出血、坏死,囊液浑浊。

【声像图特征】

1.浆液性囊腺瘤

(1)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于子宫一侧或双侧见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轮廓清晰,中等大小,直径一般为5~10cm;囊壁薄而光滑整齐,内部无回声区干净清晰,多为单房,多房者间隔为纤细线状回声;囊肿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2)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除具有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的声像图基本特征外,肿瘤外壁或内壁出现中等或较强乳头状回声,大小不一,乳头状突起之间常有砂样钙化个体,呈明显强回声光点;乳头越大越多、分支越多,恶性可能越大。肿瘤表面外生性乳头超声不易观察到,或仅感觉边界欠清楚。

2.浆液性囊腺癌

(1)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或部分囊性与实性混合回声肿块,囊壁呈不规则增厚,以弥漫性小乳头或大乳头为主要特点。

(2)囊性部分常有分隔,隔膜较厚且不均匀,或有乳头状实质性光团突入囊内。

(3)实质部分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

(4)肿瘤内伴出血或坏死脱落物时,囊内可见光点、光团回声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5)晚期囊腺癌可向子宫和颈管浸润或腹膜广泛转移,引起腹水。

八、黏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

黏液性囊腺瘤常见,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大小不一,腔内充满胶冻样黏液。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恶变率为5%~10%。

黏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单侧多见,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切面半囊半实,囊液浑浊或血性。

【声像图特征】

1.黏液性囊腺瘤 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多在10cm以上,甚至占满全腹,肿瘤多为单侧性,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轮廓清楚;囊壁厚而均匀,囊内呈多房结构,房腔大小不一,间隔薄而光滑;少数囊壁可见乳头状物生长。

2.黏液性囊腺癌 肿块体积较大,呈分叶状或椭圆形,边界回声明显增厚且不规则;囊腔内有较多的间隔光带,隔膜厚薄不均,表现复杂,呈水草状、放射状、网状;瘤体内部亦可呈偏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多伴有腹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