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青壮年,男多于女,常为急性发病。其病因主要为肛门腺感染化脓所致,也有因肛裂、肛旁毛囊、皮脂腺囊肿感染、结核、溃疡性直肠炎、异物、外伤等引起的。本病中医称为“肛痈”,病因为外感风、湿、燥、火之邪气或饮食辛辣醇酒厚味而致。

一、概述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青壮年,男多于女,常为急性发病。主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其次是变形杆菌、厌氧菌和结核杆菌。其病因主要为肛门腺感染化脓所致,也有因肛裂、肛旁毛囊、皮脂腺囊肿感染、结核、溃疡性直肠炎、异物、外伤等引起的。

本病以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继则波动感,伴或不伴发热恶寒,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为临床特点。本病中医称为“肛痈”,病因为外感风、湿、燥、火之邪气或饮食辛辣醇酒厚味而致。病机关键为火毒蕴结、热毒炽盛或阴虚毒恋。

二、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

主症: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受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常伴有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软坚散结。

例方:仙方活命饮。

用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炒皂角刺、炙穿山甲(代)、天花粉、乳香、没药各10g,金银花30g,陈皮10g。

加减:脓已成者,用透脓散或内托黄芪散加减。

2.湿热下注

主症:局部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痛,身软倦怠,食欲缺乏,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例方:清热利湿汤加减。

用药:黄芩10g,制大黄、牛膝各10g,桃仁6g,皂角刺10g,当归尾10g,泽泻10g,川芎10g,赤芍6g,甘草10g。

加减:湿热重加黄柏、苍术;热毒壅盛加蒲公英、大黄;局部肿胀、发热,脓未成者加穿山甲(代)、皂角刺;合并肛周湿疹加苦参、蛇床子。

3.阴寒凝滞

主症: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局部肿势散漫,肿块不红不热,坚硬而不痛或隐隐痛,苔白滑,脉迟缓。

治法:温经散寒和阳散结。

例方:阳和汤加减。

用药:熟地黄30g,鹿角胶15g,白芥子15g,肉桂5g,麻黄10g,炮姜5g,甘草10g。

加减:神疲乏力加黄芪30g,白术10g;肿痛加三棱10g,莪术10g。

4.阴虚湿热

主症:肛门结肿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疼痛轻微或刺痛如锥,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溃口内陷、呈空壳状。一般不发热或略有虚热,或寒热往来,夜间尤甚,脉数、虚、细或濡。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例方:滋阴除湿汤加减。

用药:生地黄30g,玄参10g,丹参15g,当归10g,茯苓10g,泽泻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

加减:肛门结肿刺痛加红花10g,槐角30g;虚热加牡丹皮10g,知母10g。

5.气血两虚

主症:平素体虚,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肛门坠胀明显,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清稀,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清热解毒。

例方:八珍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用药: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30g,炙甘草6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5g。

加减:乏力明显加黄芪30g;肛门下坠加升麻6g,橘皮10g。

三、单验方

1.马齿苋60g,朴硝30g,花椒、乳香、没药、枳壳、生甘草各10g,白矾、槐花各12g,生地榆、赤芍、当归各15g。上药加水2L,煮沸后再煎10min,坐浴熏洗20min,治疗2~8d。

2.当归15g,金银花20g,连翘15g,穿山甲12g(代),黄连9g,皂角刺12g,枳壳10g,天花粉15g,大黄10g,赤芍15g,白芷6g,红花12g,生甘草10g。上药水煎30min,每日服2次,并以3煎及药渣倒入盆中坐浴20min。

3.黄芪、党参12g,白术、牡丹皮、赤芍、升麻、柴胡、炮穿山甲(代)、皂角刺、川牛膝、当归、川芎、黄芩、枳壳、金银花、甘草各9g。日1剂,水煎服。

4.朴硝25g,硼砂15g,白矾10g。水煎外洗,每日1剂。

四、中成药

1.脏连丸

组成:黄连60g,猪大肠0.6m。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用法:黄连炒研末,入大肠内,2头扎紧酒煮烂,捣为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

规格:丸剂。每丸5g。

2.二妙散

组成:黄柏(炒)15g,苍术(米泔浸,炒)5g。

功用:清热燥湿。

用法:研末,沸汤入姜汁调服。每次5g,每日2次,口服。

规格:散剂。

3.玉露散(膏)

组成:芙蓉叶。

功用:凉血,清热,退肿。用于疮疡阳证。

用法:适量药散,麻油或金银花露调敷。膏剂摊敷料上贴患处。

规格:膏剂。

4.金黄散(膏)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等。

功用: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解毒镇痛、抗溃疡等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兼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用法:适量,每日1次,散剂以酒或蜜醋调敷,膏剂摊敷料上贴患处。

规格:膏剂,散剂。

五、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致病菌,选用磺胺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或甲硝唑等抗生素,视病情轻重,选用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

(2)局部坐浴、外敷药膏:高锰酸钾粉1∶5 000溶液,每日2次,坐浴;鱼石脂软膏或消炎止痛膏,适量,每日1次,外敷并内塞肛内。

2.手术治疗 脓成时,应及时行切开排脓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