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来烯胺()

考来烯胺()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作用使肝中胆固醇水平下降,肝脏产生代偿性改变。用药后1~2周,血浆胆固醇浓度开始降低,可持续降低1年以上。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胆固醇浓度开始降低,后又恢复至或超过基础水平。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因患者肝细胞表面缺乏LDL受体功能,本类药物无效。考来烯胺因以氯化物形式应用,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有报道患高氯血症的儿童服用本品可导致血叶酸浓度下降,建议在治疗期间补充叶酸。

【药理作用】 能明显降低血浆TC和LDL-C浓度,轻度增高HDL浓度。本类药物口服不被消化道吸收,在肠道与胆汁酸形成络合物随粪排出,故能阻断胆汁酸的重吸收。由于肝中胆汁酸减少,使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的限速酶——7-α羟化酶更多地处于激活状态,肝中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加强。胆汁酸也是肠道吸收胆固醇所必需,树脂与胆汁酸络合,也影响胆固醇吸收。以上作用使肝中胆固醇水平下降,肝脏产生代偿性改变。一是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增加,促进血浆中LDL向肝中转移,导致血浆LDL-C和TC浓度下降。另一改变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肝脏合成胆固醇限速酶)活性增加,使肝脏胆固醇合成增多。因此,本类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合用,降脂作用增强。

【药动学】 本品不从胃肠道吸收。用药后1~2周,血浆胆固醇浓度开始降低,可持续降低1年以上。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胆固醇浓度开始降低,后又恢复至或超过基础水平。用药后1~3周,因胆汁淤滞所致的瘙痒得到缓解。停药后2~4周血浆胆固醇浓度恢复至基础水平。停药1~2周后,再次出现因胆汁淤滞所致的瘙痒。

【适应证】 用于Ⅱa型高脂血症,4~7d生效,2周内达最大效应,使血浆LDL、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因患者肝细胞表面缺乏LDL受体功能,本类药物无效。

【用法用量】 常用量口服12~24g/d,单次或分3~4次服;6岁以上儿童每日240mg/kg,分次服;可拌加于调味汁中口服。

【给药说明】 长期应用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及叶酸、钙盐。

【不良反应】 常致恶心、腹胀、便秘等。长期应用,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考来烯胺因以氯化物形式应用,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也可妨碍噻嗪类、香豆素类、洋地黄类药物吸收,它们应在本类药用前1h或用后4h服用。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物能与其他药物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因为它通常是强碱性物质,而使用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却具有酸性,二者合用会发生中和反应,影响后者吸收,而硝酸甘油则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会迅速水解,发生反应,可能生成烯类化合物或相应的酸或醛,因此胆汁酸树脂类药物是不能够和卡托普利及硝酸甘油合用的.

【禁忌证】

(1)对考来烯胺过敏的患者禁用。

(2)胆道完全闭塞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便秘患者慎用。

(2)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血蛋白异常或阻塞性肝病患者,服用本品同时应对上述疾病进行治疗。

(3)长期服用应注意出血倾向;年轻患者用较大剂量易产生高氯性酸中毒。

(4)本品增加大鼠在服用强致癌物质时的小肠肿瘤发生率。

(5)对孕妇的影响还缺乏人体研究。本品口服后几乎完全不被吸收,但可能影响孕妇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对胎儿产生不良作用。

(6)对哺乳婴儿的影响尚缺乏人体研究。本品口服后几乎完全不被吸收,但可能影响乳母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乳儿产生不利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影响还缺乏人体研究,本品口服后几乎完全不被吸收,但可能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对胎儿和乳儿产生不利影响。

【儿童用药】 由于考来烯胺是离子交换树脂的氯化物形式,因此长期使用后可造成血氯过多酸中毒,特别是对儿童。有报道患高氯血症的儿童服用本品可导致血叶酸浓度下降,建议在治疗期间补充叶酸。

【老年人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的特殊性目前无研究报道。

【药物的相互作用】 考来烯胺可延缓或降低其他与之同服的药物的吸收,特别是酸性药物,减少了肝肠循环。这些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药、普萘洛尔、地高辛和其他生物碱类药物、洛哌丁胺、保泰松、巴比妥酸盐类、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华法林及某些抗生素,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可在本品服用前1h或服用后4~6h再服用其他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