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想看看你们长得啥模样

就想看看你们长得啥模样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北京向非典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冲锋,小汤山医院这一北京阻击SARS病毒的最大战场也取得节节胜利。而6月9日1天,小汤山医院就有67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现在我们康复了,却还不知道你们长得啥模样?6月13日10时,小汤山医院第一批轮休刚刚结束的327名医护人员重返医院,其中191人立即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

23 就想看看你们长得啥模样

看见救命恩人长什么样,实在心不甘。“张院长,我要告状!就告你的状!我们马上就要康复出院了,你怎么能不让我们见见自己的救命恩人……”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或询问,我就会想起医院最初收治病人时的种种艰难。此刻,我既心痛又骄傲!只用了短短几十天,我们这个集体就靠真爱赢得了患者的心。众多病人在出院调查表的背面,写上了自己闷了很久的意见。意见惊人相似!

如果说,5月20日北京市新增非典确诊病例首次降到个位数──“7”,算是初尝胜果的话,那么在经历了一个小小的锯齿状波动之后,随着“7”变成“0”,进而再由一个“0”变成三个“0”,北京这场与非典的战斗已经进入最后的较量:

5月29日,北京新收治非典确诊病例首次为“0”;

5月31日,北京非典定点医院数量从16家减少到7家;

6月2日,北京市非典疫情首次出现“当日新收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三个“零的突破”;

6月5 日,北京最后一处非典疫情工地解除隔离;

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记录;

6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新向社会开放;

……

对于北京抗非战场捷报频传的喜讯,一位知名专家说: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信号。虽然一种疾病的流行与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零报告”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结果,而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密不可分。其中,最为有力和有效的措施就是设立定点医院。

随着北京向非典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冲锋,小汤山医院这一北京阻击SARS病毒的最大战场也取得节节胜利。自从5月15日,小汤山医院首批7名康复患者走出污染区,在随后的日子里,几乎每隔2天就有一批患者康复出院。特别是随着医院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仅6月份的第1周,小汤山医院的出院患者就高达198名。而6月9日1天,小汤山医院就有67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本想买束鲜花送给医护人员,可附近的鲜花都卖光了!”从市区远远赶到小汤山医院接儿子出院的北京地铁公司杨某,站在医院东门口的人群中为自己没能买到鲜花表达对小汤山医护人员的敬意而感到非常过意不去。

一批批非典患者康复离开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心头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同时也夹杂着许多离别的不舍。毕竟,那不堪回首的日子是大家手挽着手一步步走过来的。

5月18日,十病区护士长、南京军区第180医院传染科陈丽娟早早来到病区。一进病房她就发现,天天盼着出院的病人却在康复出院的今天变得沉默起来。他们对陈丽娟说:在我们病得最厉害、最孤独无助时,你们像亲人一样陪伴我们,照顾我们。现在我们康复了,却还不知道你们长得啥模样?我们舍不得你们!有的病人把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的电话号码都输进手机,一一核对;有的病人说,我出院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家中打电话,向你们家人表示感谢;还有的病人说,我的生命是解放军的白衣天使给的,以后每年护士节、八一节我都要打电话给你们……一位60多岁的大妈心疼地对医护人员说:这天气也不能凉快凉快,让你们少遭点罪啊……

“出院是大喜的日子,今天谁也不许掉眼泪啊!”陈丽娟貌似狠心地说。分别的时刻说来就来,拿起行李那一刻,眼泪在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眼眶里不停打转。

刚开始,由于医院住院病人比较多,救治任务比较重,医院只能挑选部分不值班的医护人员代表去欢送康复患者出院,所以绝大多数患者直到出院前看到的也只能是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的眼睛。许多康复患者在出院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亲眼见一见救命恩人的模样。5月29日,四病区的几位康复患者马上就要离开病区走了,大家在相互告别着。临别时,一位患者被大家推选出来小心翼翼地问医护人员:“你们能把口罩摘了,让我们看你们一眼吗?”医护人员摇了摇头。患者又问:“那你们站在栏杆外面把口罩摘了,让我们看一眼行吗?”医护人员还是摇了摇头。一位患者不死心,问道:“那你们能不能先坐在车上,隔着车窗玻璃把口罩摘下来,让我们看一看你们?”医护人员回头望了一眼站着不远处的督导员,再看看神情激动的病人,犹豫了一下,依然还是摇了摇头。一位康复患者黯然地说:“一个多月了,每天就看见你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白色口罩,来回奔忙着为我们打针输液,送药送水;我们每天也只能听见你们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充满关爱的问候……如今我们康复出院了,连你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心里愧疚!”话音传来,旁边的督导员眼睛也湿润了,却纹丝不动。医护人员说,我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身体康复了!再次祝愿你们一路顺风,身体健康!

十四病区10床一位14岁的男孩出院前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纸上不停地猜想描画医护人员口罩后面的脸。他的主治医师、空军第463医院的杨光照见状就鼓励他好好养病,并许诺等他康复出院一定穿军装去送他。6月3日上午,在男孩出院的那天,杨光照果真穿着军装来送他了。男孩高兴地跑过去抱着杨光照的臂膀又是笑又是哭。

没看见救命恩人长什么样,实在心不甘。许多即将出院的康复患者四处找寻病区主任、护士长说情,有的还直接找我和徐政委等院领导讨说法,言语中有恳求、有不解,也有“威胁”!又一位患者打来电话:“张院长,我要告状!就告你的状!”“我们马上就要康复出院了,你怎么能不让我们见见自己的救命恩人,你太冷血了……”说着,电话那头传来病人哭泣的声音。我非常理解每位康复患者的心情,可这是医院的制度,医院的制度是用来保护所有人的生命安全的。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或询问,我就会想起医院最初接收病人时的种种艰难。此刻,我既心痛又骄傲!只用了短短几十天,我们这个集体就靠真爱赢得了患者的心。

康复患者想着法子来感谢救治过他们的医护人员。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病人康复出院吗?许多康复病人早早就打听好,结伴跑到小汤山医院门口守候着,期望能碰见自己熟悉的医护人员。还有的康复患者,买好烤鸭、果脯等北京的土特产,拜托欢送出院患者的医务人员将东西带进病区。还有的康复患者给医护人员发来电子邮件,诉说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请求医护人员电邮个人照片等……自从第一批患者康复出院,医院就要求每名患者在出院前填写一张满意度调查表和联系表。百分之百满意率让我们惊讶,他们提的意见更让我们惊讶!众多病人在出院调查表的反面,写上了自己闷了很久的意见:我们要看看救命恩人的模样!我们想离开医院时,能够拥抱一下照顾我们的医护人员!……意见惊人的相似。

战斗还在继续,哪怕离胜利只剩最后一步,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6月13日10时,小汤山医院第一批轮休刚刚结束的327名医护人员重返医院,其中191人立即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随即,医院党委根据医院和住院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区进行相应调整,将各病区病人统一调整到一、二、三、四病区。其中:一病区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和白求恩军医学院共同负责;二病区由第一军医大学负责;三病区由第二军医大学负责;四病区由第三军医大学负责;ICU病房、洗消科由第四军医大学负责。医院同时决定,从各临床科室抽调444名医疗队员组成第二批轮休队,进入燕化中心进行轮休,以图 再战。

康复患者给小汤山医院送来了锦旗。我和徐达穗政委、徐武夷副院长、王海涛主任、成家树主任、赵书元主任向她们表示祝贺。

(朱为民 摄影)

“听说他们一早要离开小汤山去轮休,我5点钟就从家里开车赶过来了。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亲人长得啥模样!”6月12日8时,小汤山医院的轮休人员刚走出生活区,就看见5月29日康复出院的董某早早守候在门口,等着与救治他的医护人员见个面。已经康复出院的董某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由于外出谈生意,不幸被感染上非典。5月7日晚,他从北京第六医院转入到小汤山医院十四病区时,高热不退,生命垂危。就连他自己都以为没救的时候,海军第401医院医疗队医护人员把他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6月11日晚,当他得知负责治疗护理过他的海军第401医院医疗队要轮休时,一大早赶了130多公里路来为医护人员送行。远远的,几名身穿海军服的军官从生活区走来,在离围栏5米远的地方停住脚步,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军官首先打招呼说:“老董你好,我们只能按规定隔着栏杆见面了!”虽然董某从没见过救助自己的医护人员“庐山真面目”,可这熟悉的声音,他永远也忘不了。“是姜医生,闭上眼我也能认出你。你可比我想像的要年轻帅气!”“猜猜我是谁?”紧挨着姜医生的一位中等个头、文静秀气的女军官做了个抹眼泪的动作。“朱赛红!”老董脱口而出。董某不会忘记,在病重的那段日子,他经常无端发脾气,小朱委屈得几次掉泪,但从不抱怨。从此,抹泪的动作就成了他俩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你一定是丛琳,我认出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最大,我老觉得电视公益广告里那个戴口罩的白衣天使就是你!”董某把目光又对准了个头最高的姑娘。听着他一一准确辨认出病区内医护人员,大家不约而同地微笑着鼓掌。虽然第一次无障碍面对面地交流,但彼此间的感情显得格外深厚。医护人员就要上车走了,董某含泪凝望着亲人们远去的身影,在心里永恒地定格了他们的模样。

6月20日上午,一向宁静的小汤山医院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热闹。在经历了51个非常日夜之后,小汤山医院迎来的不再是急救车的警笛声,而是被包围在鲜花、欢笑、热泪的海洋里。小汤山医院东门口那片空地,也成了绿色的海洋、鲜花的海洋、热泪挥洒的海洋、笑声飞扬的海洋。在悬挂着“走出小汤山 一生都平安”美好祝福的医院东门口,前来为康复患者送行的小汤山医护人员早早排成两排。平日里不得不紧紧包裹在层层防护服下的白衣战士们,这一天特意齐刷刷摘下口罩、穿上军装,迎接这最后胜利时刻的到来。

10时05分,最后18名非典康复患者沿着绿荫掩映、细石铺就的马路迈出小汤山医院,迈出生命曾经被SARS病毒纠缠的阴影。这一段路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米,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条经历了生命跌宕的长路,是一条从死亡边缘走向健康安全的大道。

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几十家国内外媒体的记者在小汤山医院大门口抓拍最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场景。二病区主治医师、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肿瘤科郑燕芳大声呼唤着她医治过的患者名字。听到这再熟悉不过的声音,这名康复患者快步跑过来,猛地抱住这位早已如同亲人却从未见过模样的女军人。“让我好好看看你,你真漂亮……”话还没说完,笑容已经变成了热泪。站在人群中,护理部主任赵书元泪光闪闪,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胜利了,太激动了!”“五一”夜紧张收治第一批病人,赵书元在病区忙里忙外的身影,大家至今还历历在目。从那个最揪心的午夜开始,她和全院战友就投身到这场激战中,今天她第一次笑得如此舒心。接诊中心的年轻护士们拉起一面战旗留影,她们是最早进入病区的队伍。她们说:“能参加这场抗击非典之战,终生难忘。”5月16日入院的宋女士说:“我一直想看看他们什么样,今天总算看见了。他们真是最可爱的人。”

18位康复者也在送行的人群中仔细寻找着他们熟悉的身影。“邓教授,你在哪里?”人群中,47岁的叶女士在寻找曾经悉心救治自己的邓火金教授。“我也在找你啊!”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邓火金教授紧紧握住叶女士的双手。叶女士不会忘记,5月8日她刚刚从通州转入小汤山医院时,几乎走不动路、离不开氧气,是邓火金和其他医生护士给了她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我天天盼着出院,今天却有点舍不得了。”叶女士擦着脸上的泪水,对和她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的医护人员说,真想留下来为你们做点什么。

从清晨7时就守候在医院门口的康复患者洪女士的8位家人,终于找到了第三军医大学那几位带着重庆口音的姑娘,把一块“生命卫士 抗疫英雄”红色大字的金色牌匾送给在这些日子里精心守护着洪女士的军中白衣天使。40天前,洪女士是被推着转入小汤山医院的,曾一度是病区里病情最重的患者,是医护人员一次次将她从死神手里抢夺过来。“你们可都要来呀!”虽然已经留下联系方式,接到洪女士的一家人还是久久不肯离去,反复恳求姑娘们去家里做客。患者罗先生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他5月4日转入小汤山,是所在病区最危重的病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最终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举着5面锦旗,分别送给医院和他所住过的病区医疗队,锦旗上写着:战场未见硝烟,胜算出自奉献。非常之举可讴,典范永存人间!

“麻烦一下,请多给我和姑姑照几张像!”15岁的中学生小王紧紧靠在比自己还矮一头的护士长王海琴身边,并向在场的人说,这是他的姑姑。5月8日晚他和父亲一同转入到小汤山医院时,他的母亲刚刚因非典去世,父亲处于昏迷不醒之中。入院当夜,悲伤无助的小王在日记中写道:“非典恶魔夺走了我母亲的生命,父亲和我也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就在小王濒临崩溃之际,护士长王海琴像照顾自己儿子一样关心照顾着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下,他的父亲很快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小王也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如今,走出疾病和悲痛阴影的他流着泪说:“小汤山医院带着我和爸爸闯过了鬼门关。我一生也不会忘记防护镜下那些微笑的眼睛,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解放军!”

从春天走到夏季,672位像王某父子这样的非典患者在小汤山医院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现场迎接康复患者出院的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格外激动,他对媒体说:“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治愈者出院,也标志着北京防治非典进入全面胜利阶段。”

兴奋!热泪!拥抱……突然间,我被身后站立的第一军医大学医疗队几位医护人员抬了起来,抛向天空……这一刻,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笑容与泪水,突然间一下子涌到我的脸上……“院长,你哭了!”“啊……没有!我高兴着呢!”

虽然正午的太阳愈发炙热,人们的衣衫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可那彼此间紧紧相握的手,谁也不愿松开。“让我再好好看你一眼!让我一辈子记住你的笑脸,记住你的恩情!”10时30分,来自患者单位和社区的车辆缓缓开动,承载着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非典康复患者向着家的方向驶去,把小汤山留在了身后,也留在了所有人不灭的记忆里:5月1日深夜,小汤山医院收治首批134名患者时,北京这一天新增的非典病例高达122例;51天后,当最后一批康复者告别小汤山时,北京已经连续8天没有新增病例。

“恩人啊,你慢走!”康复患者赶来车站,为即将登上返程列车的医疗队队员送行。

(唐 宣 摄影)

为了向世人宣告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取得的最终胜利,这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以《小汤山医院今天谢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受栏目组邀请,我和小汤山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亚丽接受了栏目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期间,我和王亚丽回答了白岩松的多个提问,并与场外观众进行了连线互动。交谈中,白岩松这样问我:小汤山医院院长还要当多久?我回答说,我这个院长可能是我军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院长。因为从我接受任命到上任,前后只有两个半小时,而医院从筹建到完成历史使命,也只有两个月。因此,我这个院长的任期是与北京市疫情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疫情结束,我的任务即告完成。我还告诉他,由于我们医护人员都是穿防护服,戴口罩、眼镜上班,至今,许多人我还没能见过他们的真面孔,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可我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