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护理
冠心病的生活护理包括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由患病到痊愈过程中的环境安排、起居护理、情志护理、服药及饮食、排泄的护理等。可由医护人员完成,患者家属及本人亦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实施。
1.环境安排
(1)保持病房、诊疗室的安静和整齐清洁。必须给患者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思想上有一种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做到四轻:讲话、走路、操作、开关门窗要轻,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2)保持病区安静,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要分开,防止互相干扰,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病房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爽朗,食欲增加。通风前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冷风不宜直接吹在患者身上。
(4)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对阳虚怕冷者,室温应稍高;高热烦渴者,室温宜稍低。
(5)指导患者春季防风,夏季防暑,长夏防湿,秋季防燥,冬季防寒,以免病中复感外邪。
2.起居护理 注意卧床休息,冠心病患者宜防劳倦,以免耗伤心气。一般入院后绝对卧床3~7d,随着病情好转,适当增加活动,第2周床上活动,第3周下床活动,第4周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以不感心慌气促为度。病后休息3~6个月,且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至少保证每天睡眠6h以上。
3.情志护理 对中医心病患者,应多同情、关心、体贴、安慰。协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语言要温和,态度要和蔼,保证患者情绪稳定乐观,防止精神上的刺激。悲哀喜乐,勿令过度,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坐卧有时,勿令身怠。对急性病需要卧床休息的,以静养为主,对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
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一般患者住院后,对于疾病的预后都很关心,对病后工作、生活、经济和社会适应等情况更是朝夕思虑,要考虑分析患者的心理因素在复杂的临床病症中所起的作用,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1)帮助患者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恐俱伤肾,以免加重病情。
(2)进行各种治疗(尤其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打消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治疗上的难易,克服患者的急躁或悲观失望的情绪。
(3)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或惧怕,要沉着冷静,对患者进行安慰,以减少其忧思疑虑。
(4)病情稳定阶段,患者关心疾病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如何,应以慎重的态度向患者解释病情;在恢复期,应鼓励患者活动,恢复病前健康的生活习惯。
(5)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防止对本人产生不良刺激应保密,但对家属要做详细的解释并告之预后如何。做好病案的保管工作,患者和家属一律不得翻阅。
(6)患者出院,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并对疾病的预防、恢复期的锻炼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做必要的指导。
有学者观察,临床上冠心病患者情志表现分三型:忧虑烦躁型(表现为忧虑、恐惧、思想紧张,甚至烦躁易怒,乃至有濒死感)、麻痹大意型(表现为对病情无所谓、不在乎,过早下床活动)、稳定型(表现为性情开朗,情绪稳定),以忧虑烦躁型多见。由此可针对性地采用以下情志护理措施:
①情志疏导法:医务人员态度和蔼,多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状况并予以针对性指导;利用谈心法,耐心开导,讲解发病规律及情志、饮食、起居对疾病的影响;说明药物治疗的目的及毒副作用。对一些顾虑较重的患者如担心夜间发生心脏猝死的患者宜多加巡视,使其获得安全感。对麻痹大意型患者,宜说明麻痹大意的危害性,从而消除不良情志对疾病的影响。
②情志陶冶法:传授一些修心养性的方法,如听不同旋律的音乐可以达到安神、开郁、喜乐的目的;设置一些适当的文艺、体育活动,如弹琴、绘画、下棋、练气功等轻松愉悦的活动,以达“内无思想之患,外不劳形于事”、“心安而不惧”的境界。
此外,还可针对性地运用情志制约法、情志导引法等,以防七情致病或加重病情,促进疾病的痊愈。
4.服药护理 汤药宜辨证服用:如证属阴寒凝滞、痰浊壅盛、心血瘀阻、阳气虚衰者宜温热服之;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型偏凉服用。服用汤药宜浓煎,一般口服150ml,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病重者少量多次频服。中成药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西药严格掌握剂量、方法、时间及毒副作用,一定要做到发药到口。
5.饮食护理 冠心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清淡、易消化、有营养、富含粗纤维类食物;忌肥甘、厚味、油腻之品,忌饱食。
分型辨证用食如下:
(1)心血瘀阻型:忌生冷寒凉之品防加重瘀血之症,可进食桃仁粥、木耳饮、山楂煎、菊楂决明饮等行气活血之品。
(2)痰浊壅盛型:忌肥甘厚味等生痰助湿之品,可食萝卜、橘子、杏仁等以增加其化痰之功。
(3)阴寒凝滞型:忌生冷瓜果之品,宜温补,如进食生姜、葱、薤白、羊肉、牛肉、鸡肉之类。
(4)心肾阴虚型:忌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耗气伤阴,可进食龙眼肉、鳖肉、银耳等滋补阴液之品。
(5)气阴两虚型:忌辛辣香燥之品,宜进食清淡营养丰富之物,如乌龟、团鱼汤,多食蔬菜和四时水果以清补。
(6)阳气虚衰型:忌冷食,宜进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狗肉、羊肉、荔枝等温补类食物。
6.排泄护理 冠心病患者因卧床少动,常出现便秘症状,且便秘时强挣易耗损心气,诱发真心痛、心阳暴脱、猝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故临床上大便护理至关重要。
(1)卧床期间,每日按摩腹部,方法:按照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按摩,每次10~15min,2~3/d。
(2)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清晨喝一杯淡盐开水,适当进食山药粥、大枣粥、核桃粥、甲鱼汤、黑芝麻糊、松子等。
用上法无效者,可口服麻仁丸5~10g,或番泻叶3~6g泡水代茶饮,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
(二)疾病护理
一般需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多属临床急重症,其护理包括患者在危重期生活上所需的护理和缓解期的护理等,由医护人员完成。
1.危重期护理 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多因心阳暴脱或猝死之危症而入院,或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出现以上危症。此类患者症见:唇甲、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神识欠清,或伴有剧烈的胸痛,甚或猝死。对于此类患者,须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护理措施。
(1)住单间向阳朝南CCU病房,注意保暖,头低脚高位,必要时热水袋敷双足部,一则引火归元,二则防寒邪入侵、损伤阳气。一般予氧流量4~6L/min。
(2)连续心电监护5~7d,可以使用床旁心电监护仪和Holter监测,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异常波型。定时测量体温,心律,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面色、汗出、肢温、二便、舌象、脉象变化。备好电击除颤仪、人工呼吸机及抗心律失常药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急救设备及药品,以便随时进行抢救。
(3)立即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4ml,以回阳救逆。若阳损及阴、阴阳两虚,宜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4)立即艾灸百会、神阙、关元穴,可直接灸或隔姜灸;针刺人中、素髎、内关,持续运针10~15min,以醒脑开窍、回阳救逆。
(5)对于突发剧痛者,可针刺膻中、内关、间使、足三里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10~15min。
(6)对于猝死患者,心电图示为室颤或室性停搏,立即采用电击除颤复律、胸外心脏按压、面罩加压给氧,同时迅速建立输液通路,准确使用各种抢救药,注意强心、升压、纠正酸中毒。
2.缓解期护理
(1)病情稳定3d后,心电图、血压、脉象、神色、呼吸、大小便等连续监护,可改为间断监护,吸氧可根据病情而定。
(2)根据七情致病的特点,应十分重视情志护理。通过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需求、好恶、习惯、修养等给予恰当的语言开导,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做到安静勿躁,可避免或减轻病情发作。
(3)卧床患者可导致消化不良、肌肉萎缩、大便秘结,应注意饮食调护,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经常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猛而发生意外。活动量视病情循序渐进,从下床扶助上厕所至室内定时散步,上、下肢伸展屈曲等活动,以增强体力。做好卧床患者的皮肤、口腔等护理。
(4)向家属介绍急救的基本知识、发病时的抢救、氧气的使用方法,指导其配合医护人员给患者服药,日常饮食中须注意低盐、低脂,忌肥腻、辛辣、刺激性食品,适当控制饮水量,大小便保持通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