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存在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一旦发生感染,处理甚为困难,并且明显影响术后的恢复和手术效果。目前已知抗生素进入椎间盘组织受药物的分子量、带电电荷、化学分子结构和其他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但椎间盘突出可以因部位不同、或突出病理不同而发生症状与体征差异。此体位适用于经后路行各型椎间盘突出手术或合并有椎管狭窄症者。

(一)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存在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一旦发生感染,处理甚为困难,并且明显影响术后的恢复和手术效果。目前已知抗生素进入椎间盘组织受药物的分子量、带电电荷、化学分子结构和其他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以药物的电荷最为重要,选用带阴性电荷青霉素和阳性的庆大霉素,均能进入纤维环,但青霉素不能进入髓核。

(二)术前定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定位十分重要,准确定位可以防止错误节段手术,亦可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范围的创伤。

一般说来,根据详细的检查(包括感觉障碍区、肌力减弱、反射异常,腰部压痛最明显处等),就可以判断哪一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受压(表4-1-1)。但椎间盘突出可以因部位不同、或突出病理不同而发生症状与体征差异。突出部位可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突出病理可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游离型又可存在于椎管内各部位,甚至突入硬膜囊内。由于椎间盘突出在同侧多发或双侧同发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有少数与环骺一起突出,有时上述情况还可以合并出现,使临床症状、体征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好好分析和判断,并根据判断进一步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和定位。

表4-1-1 各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1.X线片定位 术前应常规摄X线片,除外腰、骶椎和骶髂关节的病变(如椎体结核、肿瘤等),观察有无腰椎结构性异常,特别是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如出现4个或6个腰椎的情况,为了确定腰椎顺序,应首先观察骶椎正位X线片。在骶1孔以上的腰骶间隙,上为第5腰椎,下为骶椎。依据此标志向上数腰椎序数,可确定是腰5骶化的4个腰椎,或是因为胸12肋骨发育不全或骶1腰化出现的6个腰椎。此外,亦可观察腰椎正位片的横突,一般第3腰椎横突最长,可依此特征对腰椎数序(图4-1-1)。

2.体表标志定位 术前体表定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腰骶部髂后上棘解剖位置固定,在一般人均能扪及此骨性突起。肥胖人群在髂后上棘部位亦显示此处皮下脂肪组织减少,而局部略显凹陷。将两侧髂后上棘骨性标志做一连线,此连线上方即为腰5~骶1间隙。在此间隙以上脊柱正中能扪及第5腰椎棘突。

(2)依据X线普通平片以两侧髂嵴连线通过腰背部中线决定腰椎棘突。较常见的情况是此线通过腰4~5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少见于腰3~4间隙,但一般不在腰5~骶1间隙。

图4-1-1 术前体表定位片

(3)移动C形臂X线机透视,此不仅可术前定位,亦可术中定位。此方法在微创手术中尤为重要。

根据上述定位,皮肤消毒前确定腰4~5和腰5~骶1间隙,用甲紫(龙胆紫)液分别画两条横线标志,再用4%碘酊涂拭,固定甲紫,以便术时定位(图4-1-2)。

图4-1-2 术前体表定位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体位,依据术式和术者所好选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体位。

1.侧卧腰过伸位 患侧肢体在上,加大患侧椎间隙,如图4-1-3所示。

2.胸膝卧位 患者屈膝俯卧位,椎板间隙可以得到良好暴露,下腔静脉压力比其他体位亦低,因而可降低硬膜外及椎静脉压力,减少椎管内出血。此法对于患者疼痛重,需取跪位缓解疼痛者,尤为合适。但此体位的缺点是,术后患者感到腘绳肌受压和膝部不适(图4-1-4)。

图4-1-3 侧卧体位的摆放

图4-1-4 胸膝卧位的摆放

3.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特制的气垫上或脊柱手术架上,可以避免腹部和胸部受压及增大椎板间隙。此体位适用于经后路行各型椎间盘突出手术或合并有椎管狭窄症者(图4-1-5)。

图4-1-5 俯卧体位的摆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