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霉素()

青霉素()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霉素类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钠、钾不耐酸,不宜用于口服。肌内注射吸收迅速,消除迅速,大部分由尿排泄,几小时内消除殆尽,t1/2为0.5h。治疗破伤风、白喉宜与相应的抗毒素联用。青霉素可使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失效,因此如病情需要,两者应分开注射。青霉素可使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半寿期明显延长,因此需适当减量。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可干扰青霉素G的杀菌活性,不宜合用。

【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作用与特点】青霉素类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于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以及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青霉素钠、钾不耐酸,不宜用于口服。肌内注射吸收迅速,消除迅速,大部分由尿排泄,几小时内消除殆尽,t1/2为0.5h。【适应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猩红热、丹毒、肺炎、脓胸、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织炎、疖、痈、急性乳腺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对本病早期疗效较好)、樊尚咽峡炎、创伤感染、回归热、气性坏疽、炭疽、淋病、放线菌病等。治疗破伤风、白喉宜与相应的抗毒素联用。【用法与用量】成人常用量:肌内注射,每日80万~200万U,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00万~1000万U,分2~4次给药。小儿常用量:肌内注射,每日2.5万~5万U/kg,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日5万~20万U/kg,分2~4次给药。【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大剂量应用可致神经精神症状,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对于少数有凝血功能缺陷的患者,大剂量应用可致出血倾向。本品不宜鞘内给药。本品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应现配现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药物相互作用】丙磺舒可提高并延长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增强疗效。青霉素(包括其他青霉素类)可使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失效,因此如病情需要,两者应分开注射。青霉素可使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氢氯噻嗪、呋塞米(呋喃苯胺酸)等半寿期明显延长,因此需适当减量。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可干扰青霉素G的杀菌活性,不宜合用。【制剂与规格】粉针剂:青霉素钠:20万U,40万U,80万U,100万U。青霉素钾:20万U,40万U,80万U,100万U,160万U,400万U,800万U。【医保类型及剂型】甲类:注射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