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生长发育评估

小儿生长发育评估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小儿在满1周岁时体重已为出生时的3倍。小儿在生后的第2年,体重则每月以约200g的速度增长,大约1年内共增加2.5~3kg,2岁时小儿的体重已为出生时的4倍。头围的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的发育情况。测量者一手握住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而骶骨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紧压臀部,量板两侧刻度相等时,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数。

(一)体格发育评估

【评估内容】

1.体重

(1)测量前应对体重计的零点进行校正。

(2)在测体重前应先排净大小便,称体重时应将衣、帽、鞋袜等脱去,如因气温、病情等原因不能脱衣的,在读取结果时应尽可能准确地减去孩子所穿衣物的重量,以确保所测体重的准确性。

(3)婴儿应仰卧于称盘的中央位置,尽量通过引逗等方法使婴儿减少晃动;1~3周岁小儿如能单独站立,则站立或坐在体重计上的中央位置,两手放在大腿上,尽量不要晃动并避免触及其他物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小儿不配合不能单独测量,可由家长抱着小儿一起测量体重,然后把小儿交给他人,再测量家长的体重,把总体重减去家长的体重,得出小儿的体重;3周岁以上的小儿可以呈坐位或站立位于体重计的中央位置,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的两侧,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碰到其他物体,以确保所测结果准确无误。

(4)称量体重应以千克(kg)为单位。一般读数应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数,对婴儿尤其要精确。我国城区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在3kg左右。在生后的1年之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的速度最为迅速,平均每月可增长800~1 200g,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400~800g,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的体重一般不低于600g;6~9个月每月平均增长320~400g;9~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00~320g,后半年每月体重的增长值不应低于300g。一般小儿在满1周岁时体重已为出生时的3倍。小儿在生后的第2年,体重则每月以约200g的速度增长,大约1年内共增加2.5~3kg,2岁时小儿的体重已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每年大约共增加2kg。

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如下:

出生后前半年体重(g)=出生时体重(g)+月龄×700(g)

出生后半年体重(g)=6 000(g)+月龄×250(8)

1~10周岁体重(kg)=年龄(岁)×2+7(或8)

2.身高(长)

(1)从小儿的头顶量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为小儿的身长(或身高)。

(2)测量身长时应将小儿的帽子以及鞋袜脱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3岁以内的小儿测量时应取仰卧位,测得的数值称之为身长;测量时小儿呈仰卧位,一人用双手固定小儿的头部,并使头顶部接触到头板,主测者位于小儿的右侧,左手固定小儿双膝使其双下肢处于伸直状态,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到小儿双侧的足跟部,当量床左右两侧标尺的读数一致时即为测量值。3岁以上的小儿测量时可采取立位,称之为身高;测量时让小儿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足并拢,脚尖分开约60°角,使足跟、臀部和两肩脚间等几个点同时靠在立柱上,即可测得准确数字。测量以厘米(cm)为单位,测得数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数。一般直立位测量所得数值要比仰卧位低;晨起测量值要比下午高出1~1.5cm。

(3)身长的增长趋势与体重相同,年龄越小增长的速度就越快。

(4)足月新生儿的身长平均为50cm,1岁以内身长增长最快:第1个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5cm,第2个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1cm,全年共增长25cm,第2年全年大约增加10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4~7.5cm不等。1岁时的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在青春期,小儿身高的身长增加迅速,男孩每年约增加7cm,女孩每年约增加6cm,常用的身长计算公式如下:1~10岁身长(高)(cm)=年龄×5+80(cm)

3.体表面积计算

(1)体表面积常用于计算用药量,比单纯按体重更为精确。体表面积与体重和身高均有关系,比较精确的公式为: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 8×体重(kg)-0.015 29。

也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现有的体表面积图,用尺子测量得出结果。

(2)临床上也常常仅通过体重来算出大概的体表面积,公式如下: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4.头围

(1)头围是指眉弓最突出的部位上缘经过头后最突出的部位绕头部1周的长度。头围的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的发育情况。

(2)头围测量方法:测量时小儿取坐位,测量者左手拇指将皮尺的零点固定于小儿头部的右侧额部,用软皮尺自眉弓上方最突起处,再经枕骨后结节绕头1周所测得的长度即为头围。测量时皮尺应紧贴小儿头部的皮肤,两侧对称。测量数值以厘米(cm)为单位,读数应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数。

我国小儿刚出生时的头围平均约为34cm,婴儿头部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生后的前6个月,小儿生后前半年的头围可增加10cm,半岁时可达44cm,后半年可增加2cm,1岁时约为46cm;第2年头围增加2cm,2岁时头围是48cm;第3、4年头围共约增加1.5cm,第4年后至10岁时头围共可增加2cm;15~16岁时头围达成人水平,约为54cm(成人头围为54~58cm)如果小儿头围过大或过小都属不正常现象。头围过大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病,脑积水;头围过小多见于脑发育不全或小头畸形。小儿的前囟出生时斜径多为2.5cm,多数儿童的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闭合;而后囟则在小儿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即闭合;颅骨缝生后3~4个月闭合。

5.坐高 3岁以下小儿卧于量板上测头顶至臀部的长度即为坐高。测量者一手握住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而骶骨紧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紧压臀部,量板两侧刻度相等时,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数。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身躯先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1位数。

6.胸围

(1)胸围主要反映了胸廓、胸部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水平。胸围指的是平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

(2)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不宜取坐位。测量者一手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另一手将软尺紧贴皮肤,经两侧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取平静呼吸气时中间读数,误差不超过0.1cm。

(3)出生时胸围较头围小约1~2cm;12~21个月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21个月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后至12岁其胸围与头围之差约等于小儿的年龄。

7.腹围 婴儿取卧位,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经同一水平绕腹1周回至0点;儿童则为平脐绕腹一周,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数。

8.上臂围 上臂围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一般测量左上臂,将软尺0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将软尺轻沿皮肤绕上臂1周,回至0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数。

(二)神经、精神及心理行为发育

1.神经行为评估(NBNA) 通过录像观看及NBNA示范。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方法,是由协和医院鲍秀兰教授吸取了美国布雷寿顿新生儿行为估价评分和法国阿米尔·梯桑新生儿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的方法(简称NBNA)。测查内容包括: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估价(3项)五个部分。测查对象为新生儿。测定的时间大约需15min(表16-3)。

表16-3 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表

2.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见表16-4。

表16-4 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注:此表引自王慕达主编.儿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月

3.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般将评价方法分为筛查性和诊断性两种。常见方法如下:

(1)筛查性测验

①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量表):DDST系由美国丹佛学者设计并标化而成,旨在帮助儿科工作者早期发现小儿发育方面的潜在问题。目前国内的DDST采用的是:由北京儿童保健所1985年所修订的量表。该量表由个人-社交、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及大运动四个能区组成,共包括104个项目。测试工具简单,包括:红色绒线团(直径约10cm),葡萄干若干粒,细柄拨浪鼓,11块每边2.5cm长的方木(红色8块,蓝、黄、绿各1块),无色透明玻璃小瓶,小铃,花皮球两个及红铅笔8种等检测工具。适宜的检测年龄为1个月至6岁。检测时间大约需30min。

②学前儿童智力测试法(50项测验):本法源于美国儿科学院加州分院的“儿童入学前准备试验”,是全国智能协作组拟定的智能测验方法之一,经全国九市统一标化后,1985年由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研究室修订而成。检测内容包括回答问题和操作两大类,共50项。适宜的检测年龄为4~7岁的儿童。检测的时间大约为20多分钟。

③绘人试验:本法最早源于英国的Goodenough女士。检测方法简单,不需语言、只需一张16开的白纸、一支铅笔和1块橡皮即可。经检测可反映出儿童的视觉、听觉、动作协调、观察思维、理解记忆、空间能力和运筹认知发育等方面的情况,共17项。适宜5~9岁半的儿童。约需10~20min完成全程的检测。

(2)诊断性测验

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量表):源于美国的贝莉量表,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联合修订标化而成。此方法为国际上公认的智测方法,多用于科研。测验包括智力量表121项、运动量表61项,共计182项。适宜年龄范围:2~36个月的婴幼儿。检测时间需40min左右。类似的量表还有Gesell,0~4岁小儿精神发育量表等。

②韦茨勒学前智能量表(WPPSI):本量表适于4~6岁半的儿童。测试的内容包括词语和操作两大部分。每次测试的时间大约需要40~50min。

③韦茨勒儿童智能量表(WISC-R):本量表适用于6~16岁。测试的内容类别与WPPSI雷同,每次测试的时间需要1~1.5h。

④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适用于2.5~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测验内容包括具体知识如感知、辨别和记忆,以及抽象知识如思维、逻辑、数量和词汇,用于评价小儿学习能力和对智能迟滞者作诊断及程度分类,年幼者测试时间为30~40min、年长儿约需1.5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