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衰积损是中风病发病的基础。中风病起病虽急,却是漫长的各种内外病因不断作用于人体,形成病因积累。只有形质失调或在其基础上加之各种病因导致神明失调,使神明失去总领作用,导致中风病的发生。因肝阳暴张,血气上壅骤然而中风者,病情多重。另外,中风病清晨发病多见,概因清晨气温变化较大,加之肠中谷气不足,精气不得化生,脏腑失其濡养,血脉不畅,以致阴阳气血失调。

(一)正衰积损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虚,元气耗伤,脑脉失养。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脑脉瘀血内生。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挟痰浊瘀血上扰脑窍,突发本病。正衰积损是中风病发病的基础。诸多致病因素,非衰不生,无虚火难炽、风难亢、痰难生、气难滞、血难瘀,在正衰积损过程中,增龄致衰和积因致衰互相影响。

正衰积损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加速性和质变性四大特征,增龄致衰据统计资料,50岁以上中风发病者可占总数的79.5%~86.1%。而积因致损有七情致损、饮食致损、过劳致损、过逸致损和六淫致损等多种类型。中风病起病虽急,却是漫长的各种内外病因不断作用于人体,形成病因积累。

(二)情志所伤

七情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

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突然遭受强烈的情志刺激,超出机体的调节范围,导致气机逆乱才诱发本病。怒伤肝,尤以暴怒引发中风者最为多见。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另外,“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均可致气机逆乱,诱发中风。《诸病源候论》亦谓其乃“愁思所致,忧虑所为”,强调本病发生与情志相关。情志刺激,可引起形神失调,形神关系体现着物质与意识、生理与心理、脏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只有形质失调或在其基础上加之各种病因导致神明失调,使神明失去总领作用,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三)劳倦内伤

劳力过度,日久耗伤正气,积劳成损,以致神疲乏力;思虑过度,心血暗耗,脾气受损,以致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房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易使阳气升张,亢而化风,肝风旋动,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因肝阳暴张,血气上壅骤然而中风者,病情多重。

(四)痰浊内生

过食肥甘醇酒,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扰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灼津成痰,风火挟痰横窜脑脉,发为本病。痰浊不仅存在于发病早期,而且在病情延展中有渐增之势,可与其他邪气兼挟随气升降为病,形成痰热腑实证、风痰上扰证、痰湿或痰热蒙蔽心神证。

(五)毒损脑络

又称毒邪致中。所谓“毒”,主要是指邪气亢盛或是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病的致病因素中风、火、痰、瘀等久留不去,可蕴积成毒,此即《金匮要略心典》所谓“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中风病过程中常见的毒邪有:①热毒(火毒):以热极生风、热迫血溢、热毒攻心、热毒损脑为主要特征,易在阴虚阳亢体质中产生,尤多见于中风病先兆期和急性期。②痰毒:以痰蒙神窍、痰毒攻心、阻滞经络、持续昏蒙、苔黄垢而腻为主要特征,多见于恢复期。③瘀毒:以毒滞脉络而现神志改变、病久不愈、疼痛麻木、舌暗淡有瘀点、瘀斑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④寒毒:以寒伤阳气、毒滞脉络、嗜睡目呆、小便自遗或少尿、无尿、持续浮肿等为主要特征,易在阳虚体质、无火热之邪或火热之邪不甚时产生,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尤以后遗症期为主。毒邪具有依附性、酷烈性、从化性、秽浊性、骤发性、广泛性、选择性等致病特性,致使毒损脑络,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

(六)水瘀互结

本病发病前多因风、痰、火等内生诸邪致脑脉闭阻或脑溢脉外,而脑脉破裂、血溢脉外所形成的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内停,气机失调,不能输布津液,水饮内停。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云:“血不利则为水”;唐容川《血证论》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水瘀交结,内不得散,外不得泄,进一步损伤脑脉,故水瘀互结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机,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可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中风,以消除瘀血,清利水浊,促使脉络畅通,气血调达。

(七)其他

中风病除与正气亏虚、情志失调等内因有关外,还与环境变化、气候、饮食、过劳等外因密切相关。外界环境变化也易诱发中风。天人相应,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随季节和昼夜节律交替而变化,以求与自然界和协统一,如果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内生痰、瘀、风、火等邪气,成为中风病易发体质,每遇气候骤变,人体不能适应而发病。

本病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季节交替时发病较多,尤以入冬骤然变冷或早春骤然转暖时发病最多,概因冬季属寒,寒性凝滞,血脉运行失畅;春为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具有春阳升发之特点,均易致气机运行失常。另外,中风病清晨发病多见,概因清晨气温变化较大,加之肠中谷气不足,精气不得化生,脏腑失其濡养,血脉不畅,以致阴阳气血失调。饮食不节、饮酒过度均可致脾胃损伤,气机升降异常,气血逆乱,所谓“因而大饮,则气逆”,劳倦过度,耗伤气血,阳气声张,诱发中风。

总而言之,中风病是由于正衰积损,以虚为本;情志失调,内生诸邪,风、火、痰、水、瘀、毒为标,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