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器电位的适应现象有什么意义

感受器电位的适应现象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受器的生理本质就是生物换能器,各种各样能量形式的刺激首先在感受器转换为神经冲动才能向中枢传递。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都是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不同感受器都有适应现象,但适应的快慢相差很大。这些感受器在刺激变化时往往又比较敏感,其生理意义可能是有利于机体感受新的刺激。

(一)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例如,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耳蜗听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的振动、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机械牵张等。适宜刺激的特点是较小的强度就可引起相应感觉,即感觉阈值较低。感受器对于一些非适宜刺激也可起反应,但所需的刺激强度要比适宜刺激大得多。

(二)换能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只能接受生物电信号,而不能直接接受光、声等形式的信息。感受器的生理本质就是生物换能器,各种各样能量形式的刺激首先在感受器转换为神经冲动才能向中枢传递。感受器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之前,一般是先在感受器细胞内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分别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和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都是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这种过渡性慢电位可以总和,最终在该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引起动作电位

(三)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作用不仅是将刺激转换成可以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刺激信息的相关性质包含在动作电位的频率、节律、传入纤维的数量、投射到中枢不同部位的纤维组合等方式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作用。如在声音的产生过程中,耳蜗的传入信息里就已经包含对音量、音调等的区分。

(四)适应现象

当某种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如果刺激强度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感受器会渐渐变得不敏感,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不同感受器都有适应现象,但适应的快慢相差很大。适应速度很快的,称为快适应感受器,如触觉感受器和嗅觉感受器等。这些感受器在刺激变化时往往又比较敏感,其生理意义可能是有利于机体感受新的刺激。适应速度较慢的感受器,称为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等。慢适应则有利于机体对一些功能进行持续性的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