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吸收

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吸收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肠腔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约占单糖总量的80%。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为三价铁,不易被吸收,需要还原为亚铁才能被吸收。钙的吸收也是主动过程。但通常食物中的钙只有一小部分被吸收。严重呕吐、腹泻可使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导致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扩散的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但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能在回肠被吸收。

(一)糖的吸收

一般说来,糖类以单糖形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吸收途径是血液。肠腔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约占单糖总量的80%。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

单糖的吸收是逆浓度差进行的继发性主动过程。转运过程如下: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作用下,形成了细胞膜外即肠腔液中Na的高势能。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腔膜面上有可与Na和葡萄糖结合的转运体,当Na通过与转运体结合顺浓度差进入细胞时,由此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葡萄糖分子逆浓度差进入细胞。之后,葡萄糖再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扩散到细胞外,然后进入血液(图7-8)。由此可见,钠和钠泵对单糖的吸收是必需的,用抑制钠泵的哇巴因或用能与Na竞争转运体的K均能抑制糖的吸收。

图7-8 葡萄糖吸收过程示意图

(二)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消化产物一般以氨基酸形式,主要在小肠上段被主动吸收,吸收途径是血液。氨基酸吸收过程与葡萄糖相似,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转运系统,分别选择性地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与钠的转运相偶联,但也存在非钠依赖性的氨基酸转运。同时,小肠刷状缘上存在二肽和三肽转运系统,这类转运系统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于H的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

在某些情况下,少量的完整蛋白也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它们没有营养学意义,相反可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对人体不利。

(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

脂肪消化产物脂肪酸、单酰甘油、胆固醇等可很快与胆汁中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具有亲水性的胆盐能携带这些消化产物通过覆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静水层到达微绒毛,其中的单酰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从混合微胶粒中释出,并透过微绒毛的膜而进入黏膜细胞,而胆盐则被遗留于肠腔内。长链脂肪酸及单酰甘油被吸收后,在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为三酰甘油,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以出胞方式释至胞外,再扩散入淋巴(图7-9)。中、短链脂肪酸和单酰甘油是水溶性的,可直接吸收入血。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较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仍以淋巴吸收为主。

图7-9 脂肪吸收示意图

(四)无机盐的吸收

各种无机盐吸收的情况不同,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的吸收快,多价碱性盐吸收慢。凡与钙结合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

1.钠和负离子的吸收 钠的吸收是主动的,通过上皮细胞膜上钠泵的活动,降低了膜内钠浓度,使肠腔内的钠可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入细胞。每日摄入的钠和消化腺分泌的钠有95%~99%都被吸收了。小肠和结肠均可吸收钠,但吸收量不同,单位面积吸收的钠量以空肠为最大,回肠其次,结肠最小。钠吸收过程产生的电位差,可促使肠腔内负离子如Cl-向细胞内转移。同时如前所述,钠的主动吸收为单糖和氨基酸的吸收提供了动力,反之,单糖和氨基酸的存在也促进Na的吸收。

2.铁的吸收 人每日吸收铁约1mg,铁吸收的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铁的吸收是主动过程。对铁的吸收能力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如缺铁性贫血患者、急性失血患者、孕妇、儿童等吸收铁的能力增强。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为三价铁,不易被吸收,需要还原为亚铁才能被吸收。维生素C能将高价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故胃液中的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3.钙的吸收 小肠各部都有吸收钙的能力,但主要在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吸收能力最强。钙的吸收也是主动过程。但通常食物中的钙只有一小部分被吸收。钙只有在离子状态才能被吸收,任何使钙沉淀的因素均阻止钙的吸收。机体吸收钙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的吸收,肠腔内pH为3时,钙呈离子状态,最易吸收;②维生素D能促进钙进入肠黏膜细胞,并协助钙从细胞进入血液;③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或者与胆汁酸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④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由于对钙的需求增加,其钙吸收量也增加。

4.负离子的吸收 在小肠内吸收的负离子主要有Cl-。肠腔内Na被吸收所造成的电位变化可促进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但也有证据表明,负离子可独立地转运。

(五)水的吸收

人体每日由胃肠吸收的水约8L,其中摄入的水为1~2L,由消化腺分泌的液体可达6~8L,随粪便排出的水仅为0.1~0.2L。水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尤其是氯化钠吸收后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被动吸收的动力。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的吸收量很大,但消化液的分泌量也很大。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严重呕吐、腹泻可使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导致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六)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扩散的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但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能在回肠被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吸收相似,它们先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进入细胞后再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