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方药组成完全相同,因用量不同,所以主治病证不尽相同,提示临证用方必须根据病变证机而调整方药用量。以此选用通脉四逆汤温壮阳气散寒,加生川乌、生草乌温阳逐寒止痛,生姜温阳散寒并解川乌、草乌之毒。又,审病变证机为寒气凝结,非用通脉四逆汤则不能温壮阳气散寒,只有量大功专,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再因寒凝较甚,故加生川乌、生草乌,以增强通脉四逆汤温阳逐寒止痛的作用。

【歌诀】 

回阳通脉四逆汤,主治阳虚格阳证,

用药剂量要辨清,救逆通阳有奇功。

【方药】 甘草炙,二两(6g),干姜三两(9g),强人可四两(12g),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8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功效】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学用导读】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方药组成完全相同,因用量不同,所以主治病证不尽相同,提示临证用方必须根据病变证机而调整方药用量。

【中医辨证】

1.少阴阳虚阴盛格阳证 下利清谷,手足逆冷,或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身反不恶寒,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无物可下而自止,或汗出不止,烦躁,舌淡或暗或紫,苔白,脉微或无。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少阴阳虚格阳证的基础方,以治疗脾肾阳虚证、肌肉骨节寒凝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阳气大虚而不能温煦,阴寒内盛而浸淫肆虐,以致少阴阳虚,阴盛格阳。

4.审证要点 心悸、心烦、身反不恶寒、或面色赤、手足逆冷、舌质淡、脉微欲绝。

5.随证加减用药 若虚阳既格拒于外又格于上者,加葱白,以破阴回阳,宣通上下阴阳以交纳;若腹中络脉失和者,减葱白,加芍药,以通达络脉,与甘草相用以缓急止痛;若阳气大虚,阴寒内盛者,加生姜,以温中降逆,散寒止呕;若虚阳浮越而郁于咽者,去芍药,加桔梗,以利咽降逆;若下利无度而无物可下,阳气大虚而无力鼓动血脉者,去桔梗,加人参,以益气,与附子、干姜相用,以温补阳气,通达血脉。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之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病毒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内分泌失调性水肿等。

【医案助读】 韩某,男,34岁。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因雨淋,关节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左膝关节剧烈疼痛甚于右膝,膝下冰冷,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辨为骨节寒凝证。方用通脉四逆汤加味:附子10g,炙甘草12g,干姜15g,生川乌6g,生草乌6g,生姜3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第1次煎煮50分钟,第2次煎煮25分钟)。二诊:两膝关节疼痛减轻。续服前方12剂。三诊: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3g,以巩固治疗效果。

诊治提示:根据关节疼痛剧烈、膝下冰冷、口淡不渴辨为寒气凝结。以此选用通脉四逆汤温壮阳气散寒,加生川乌、生草乌温阳逐寒止痛,生姜温阳散寒并解川乌、草乌之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又,审病变证机为寒气凝结,非用通脉四逆汤则不能温壮阳气散寒,只有量大功专,才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再因寒凝较甚,故加生川乌、生草乌,以增强通脉四逆汤温阳逐寒止痛的作用。

【方证研究】 阳虚不能温养而阴寒充盛,则下利清谷;阳虚不能温煦,则手足逆冷;阳虚导致心神不得所养,则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虚阳浮越于外,则身反不恶寒,面色赤;寒气凝结,则腹痛;寒气上逆,则干呕;寒气郁结于咽,则咽痛;阴津不得阳气固摄而下陷消亡,则利下无物而自止;阳虚不能护阴,则汗出不止;阴寒肆虐心神,则烦躁;舌淡或暗或紫,苔白,脉微或无,为阳虚格阳之征。其治当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方中生附子温壮阳气,驱逐阴寒;干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暖脾胃阳气;甘草补中益气,与附子、干姜相用,补气之中以补阳,温阳之中以壮阳,使附子、干姜辛热温阳而不耗散。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心肌缺氧缺血、抗休克、抗炎、镇静、镇痛、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使用禁忌】 痰热证、湿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