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在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建立了EMSS体系,但发展极不平衡,其模式和医疗技术力量虽不尽相同,却均具有本国特色。1976年在第94届国会上正式通过EMSS法案,将全国分成304个EMSS区,各自负责管区的急救工作,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急救网,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目前,美国将警察、消防、医疗救援综合为一体形成“911”体系。

目前在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建立了EMSS体系,但发展极不平衡,其模式和医疗技术力量虽不尽相同,却均具有本国特色。

在美国,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倡导建立急救医疗体系。1970年部分美国城市成立了急救医疗体系,通过通讯指挥中心和统一的急救呼号,协调院前的现场急救。同年成立急诊护士协会。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1976年在第94届国会上正式通过EMSS法案,将全国分成304个EMSS区,各自负责管区的急救工作,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急救网,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目前,美国将警察、消防、医疗救援综合为一体形成“911”体系。该体系“网络”星罗棋布,既各自独自运行,又紧密协调配合,快速有效地处理国民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直至重大突发群体事件。

在德国,从1980年始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也称“空中救护车”,实行50km半径空中救护,10分钟内赶赴现场。

我国EMSS体系形成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虽曾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但限于当时国家的财力和认识水平,多半规模小、设备简陋,大多只能起到对伤病员的转运作用。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1983年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后规定了急诊室(科)的任务,急诊医疗工作的方向、组织和管理以及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急救医学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随后,全国各大、中城市医院纷纷成立急诊科,加强了急诊的领导和管理。1987年5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从此,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0年批准成立,经过2年的建设,第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迅速执行国内外紧急救援任务的现代化专业化救援队伍建成。目前,各大、中城市,已普遍设立了“120”急诊呼救电话,EMSS体系从无到有,正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