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治颈椎病

防治颈椎病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间盘退变是本病的内因,各种急慢性颈部外伤是导致本病的外因。枕头高度为肩部至耳部的高度为宜;重症患者治疗后,可选用一宽硬领围于颈项部,用以固定颈椎,并要注意保暖。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间盘退变是本病的内因,各种急慢性颈部外伤是导致本病的外因。本病属于中医学项筋急、颈肩痛、眩晕等范畴。

临床根据所刺激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本病通常分为5型。

(1)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颈肩背疼痛,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胀痛或灼热痛,伴有针刺或电击样痛。重者为阵发性剧痛,影响工作和睡眠。颈部后伸或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可加剧。部分患者伴有头晕、头痛、耳鸣,劳累或受寒后易诱发疼痛。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麻木和疼痛部位往往相同,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2)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体位性眩晕,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至某一位置时易诱发或加重。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持物落地、猝倒等,颈肩痛、颈枕痛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3)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有沉重感,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枕部或颈后痛。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窝胀痛,心跳加快、心律紊乱,血压升高、肢体发凉,畏寒、多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伴有如头晕、眼花、眼睑下垂、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或伴有耳鸣耳聋等。

(4)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上肢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单纯运动功能障碍或单纯感觉障碍或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同时出现,如无力、颤抖、腿打软、易绊倒,或有麻木、疼痛、烧灼感,甚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失禁。常伴头颈部疼痛、面部发热、出汗异常等。

(5)混合型颈椎病:凡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同时出现者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

1.推拿治疗

(1)患者坐位。用轻柔、按揉、捏拿、弹筋拨筋点穴等手法在颈项两侧及肩部治疗,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水肿吸收,为下一步手法治疗创造条件。

(2)用手法进行颈椎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宽,以扩大椎间孔;同时为纠正颈脊柱力学平衡创造条件。本法适用于神经根型。脊髓型及椎动脉型慎用。

(3)患者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医生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颏部,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头部。

(4)患者仰卧,肩后用枕垫高。医生立于床头,右手紧托患者枕部,左手托住颏部,将患者头部自枕上拉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牵引持续1~2分钟。然后轻轻将头向左右旋转和前后摆动。此时往往可听到整复时的弹响声。

(5)按揉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再用直擦法治疗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拿肩井(图7-1)、搓理抖上肢而结束手法治疗。

图7-1 拿肩井

手法治疗颈椎病时动作要轻柔和缓,力度适中,切忌动作粗暴,也不可急骤旋颈和各种超过生理范围的强制被动运动,以免引起脊髓损伤,四肢瘫痪,特别是对脊髓型颈椎病应忌用;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应慎用整复手法。

2.牵引疗法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常同手法治疗配合进行。牵引方法:坐位牵引时颈椎前倾25°左右,重量3~5kg,每次20~30分钟。重症者采用卧位牵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情况和临床症状酌情处理。

按:颈椎病的理筋手法治疗,尤其在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低头工作不宜太久,避免不正常的工作体位;避免头顶、手持重物;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枕头高度为肩部至耳部的高度为宜;重症患者治疗后,可选用一宽硬领围于颈项部,用以固定颈椎,并要注意保暖。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