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引流管堵塞:由于膀胱手术出血形成的血凝块或者术后残留的膀胱组织碎片堵塞引流管,冲洗不畅通而造成膀胱过度充盈,刺激膀胱收缩导致痉挛的发生。
2.精神因素:临床观察发现,由于烦躁、恐惧、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诱发膀胱痉挛。烦躁与紧张造成躯体的挛缩与强直,可直接导致膀胱痉挛,而且患者越紧张膀胱痉挛的程度越严重。
3.膀胱颈及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后尿道等部位有交感神经分布。如果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注水过多、牵引过紧,膀胱造瘘管放置位置过低,触及膀胱三角区均可引起膀胱频繁收缩,发生痉挛。
4.腹压增高:术后腹胀、便秘、剧烈咳嗽,均可导致膀胱内压增高刺激膀胱,当膀胱压力增高至一定程度时即可造成冲洗液反流现象。
5.冲洗液的温度与冲洗速度:笔者发现,冲洗液的温度与冲洗速度对膀胱痉挛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温度过低使患者感觉全身发冷时,刺激膀胱括约肌而引起膀胱痉挛。冲洗液速度过快,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越高。
6.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前列腺增生者,膀胱出口部位长期梗死,逼尿肌代偿性增生、肥厚,膀胱内压增高。膀胱高敏状态、不稳定膀胱和膀胱顺应性降低,手术切除后极易出现逼尿肌无抑制收缩。
【临床表现】
1.膀胱痉挛是膀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表现为术后2~6h出现下腹部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有急迫的排尿感,个别患者因此常表现为呻吟不止、不能入眠,甚至大汗淋漓,用一般解痉类药物往往收效甚微。
2.膀胱内压升高导致尿管周围血性尿液外溢,冲洗液血色明显加深,冲洗不畅,严重时可出现反流现象,不仅病人痛苦难忍,而且延缓伤口愈合。
【治疗】
1.首先应给予心理安慰,嘱患者做深呼吸,全身放松,与别人交流分散注意力。
2.如有血块堵塞导尿管,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出血块。
3.口服托特罗定、心痛定、普鲁本辛等药物。也可用钙离子阻滞药异搏定30mg加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4.2%利多卡因20ml膀胱内灌注,同时应用镇静药。
5.肌注654-2注射液10mg,必要时隔4h重复1次。
6.如因气囊过大压迫膀胱颈引致的膀胱痉挛,可将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抽出一部分,有时收效明显。
【预防】
1.术前对疑有不稳定膀胱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如有明显膀胱颈梗阻,又存在不稳定膀胱,则预防性应用托特罗定、异搏定、普鲁本辛等口服,以减少膀胱三角区与后尿道的敏感性。
2.术中妥善放置导尿管:用可吸收线将导尿管末端悬吊于膀胱前壁,以减少导尿管与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3.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膀胱冲洗液出、入速度一致。应根据引流液颜色调整冲洗的速度,如果引流不通畅或尿中血液颜色加深,则应加快或加压冲洗,必要时用注射器抽出血凝块,防止因引流管阻塞造成膀胱过度充盈,刺激膀胱发生痉挛。
4.预防并缓解紧张情绪:术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让病人术前了解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使其有心理准备。术后应采取措施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情绪,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必要时为了有效控制膀胱痉挛,可适当应用镇静药。
5.减轻尿道及膀胱颈的刺激:术后在尿道内留置的气囊导尿管,型号及气囊内注水量应适宜,导管应固定于一侧大腿的前内侧,保持自动位。患者平卧,减少活动,翻身时动作轻、稳,减轻尿管对尿道的刺激。术后12h气囊及时放水,并放松牵引,可避免痉挛发生。另外,膀胱造瘘管放置位置不可过低,避免刺激膀胱三角区而引起膀胱痉挛。
6.防止术后腹压增高:术前禁止患者吸烟,防止感冒着凉,以免术后剧烈咳嗽造成腹压增高。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待肠蠕动恢复后,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饮食的同时,增加粗纤维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造成腹压增高,而引起膀胱内压增高,导致膀胱痉挛的发生。
7.调节冲洗液的温度与速度:冲洗液的温度应选择在20~30℃为宜。温度过高会使膀胱壁血管扩张,加重出血,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发生痉挛。冲洗速度以80~120滴/min为宜,同时应视洗出液血色深浅随时调整冲洗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