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尿潴留(尿失禁)

尿潴留(尿失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尿潴留中医称之为“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本病属祖国医学“癃闭”、“关格”的范畴。本病多由老年肾气亏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或因中气不足,膀胱传送无力,均可导致小便潴留而成癃闭,此属虚证;若因中焦湿热下注膀胱,阻遏膀胱气化;或因跌打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筋脉瘀滞,均能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此为实证。

尿潴留中医称之为“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癃与闭两者有轻重、缓急之分,病势缓、小便不利,点滴而下者谓之“癃”;病势急、小便不通、欲溲不下者谓之“闭”。

(一)发病原因

本病属祖国医学“癃闭”、“关格”的范畴。《证治准绳》记载:“关格者……必小便不通”,《医学心悟》中言:“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本病多由老年肾气亏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或因中气不足,膀胱传送无力,均可导致小便潴留而成癃闭,此属虚证;若因中焦湿热下注膀胱,阻遏膀胱气化;或因跌打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筋脉瘀滞,均能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此为实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有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两种,前者常见于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尿路结石嵌顿、膀胱内肿瘤或血块堵塞膀胱等;后者是由排尿功能障碍所引起,常见于麻醉、手术后,或由于大脑和脊神经受伤、炎症等所致。

(二)临床表现

小便淋漓不爽,排尿无力,小腹胀满或疼痛;或者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部分患者可见面色苍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等症。

脊椎检查可知T11至L5棘突后凸或偏歪,椎旁有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结节,X线片可见脊柱小关节错位、脊柱侧弯、椎体骨质增生等。

(三)脊柱穴位调理

1.取穴

(1)背腰部:肾俞、三焦俞、肓门、志室、大椎、至阳、悬枢、命门、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八、秩边、胸华佗夹脊、腰华佗夹脊。

(2)胸腹部:膻中、中府、缺盆、神阙、气海、关元、中极、曲骨。

(3)下肢部:足三里、阴陵泉、曲泉、三阴交、太溪、昆化、涌泉

2.手法 点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振法。

3.操作过程

(1)术者用拇指或示、中指依次点按患者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处的穴位,每穴约1分钟。拇指点按命门穴,双后拇指点按肾俞穴,双手拇指点按八穴。

(2)患者俯卧,术者用单掌按揉其腰背部肌肉,时间为10~15分钟;术者用双手五指拿捏腰背部肌肤,次数为10~20次;术者用掌根横向推擦其腰部(命门)与骶部(八),以透热为度;术者以空拳叩击腰骶部,在骶部力量可稍重,时间为3~5分钟;术者在其腰部和骶部施掌振法,时间各为1~2分钟。

(3)患者仰卧,术者在其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施掌摩法,时间为5~10分钟;术者用单掌轻揉其神阙穴区和气海穴区,时间各为5~10分钟;术者用单掌沿腹部正中线由上向下直推(尿失禁者由下向上),次数为15~30次,动作均匀和缓,力量适中;最后术者在关元、气海、曲骨等穴处施指振法,时间各为1~2分钟。可辅以按揉或指振患者百会、中府、云门、膻中等穴。

(四)腹针调理

1.取穴 引气归元,腹四关。

2.配穴 幽门、通谷、阴都、石关、水分。

3.功效 补肾健脾、固涩小便。

4.操作 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后可加灸神阙、气海、关元,时间为10~20分钟。

(五)全息针辅助调理

1.耳针调理

(1)取穴:肾、膀胱、尿道、三焦。

(2)配穴:交感、皮质下、脾、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也可用耳压法。

2.头针调理

(1)取穴:额旁3线、顶中线、顶旁1线。

(2)配穴:额旁2线。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l0次为1个疗程。

3.眼针调理

(1)取穴:肾、膀胱、下焦区。

(2)配穴:脾、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鼻针调理

(1)取穴:肾、膀胱。

(2)配穴:脾、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也可用下焦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面针调理

(1)取穴:肾、膀胱。

(2)配穴:脾、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背针调理

(1)取穴:肾俞、膀胱俞、三焦俞。

(2)配穴:脾俞、肺俞、胸11至骶1夹脊穴。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也可用电针,针后可加灸,留针30分钟,每日 1次,10次为1个疗程。

7.腕踝针调理

(1)取穴:下1区、下5区。

(2)配穴:上1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摄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 1次。10次为1个疗程。

8.第2掌骨侧针法调理

(1)取穴:肾、腰、下腹。

(2)配穴:压痛敏感点。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涩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手针调理

(1)取穴:肾点(夜尿点)、三焦、命门。

(2)配穴:脾、肺。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涩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0.足针调理

(1)取穴:肾、膀胱、遗尿点。

(2)配穴:腰痫点。

(3)功效:补肾健脾、调气约脬、固涩小便。

(4)操作:常规针刺,急性者用强刺激;慢性者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