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肝炎会导致黄疸吗

慢性肝炎会导致黄疸吗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病原学上分,各自为独立的疾病,因临床表现相似故统称为病毒性肝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甲型肝炎以学龄前儿童为多,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小儿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主要侵犯肝脏,其基本病理改变相似。休息和饮食是各种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基础治疗。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药物,药物治疗的原则基本上是保肝、退黄、支持和对症。

【疾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确认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型肝炎(现又发现己型和庚型肝炎)。从病原学上分,各自为独立的疾病,因临床表现相似故统称为病毒性肝炎。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形坏死及肝脏间质炎性浸润。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证候各异,但主要特征有:食欲缺乏、恶心、厌油、乏力、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及黄疸,少数形成慢性,极少数呈重症经过。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甲型肝炎以学龄前儿童为多,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经肠道传染的甲型和戊型肝炎可因水源或水产品污染而造成暴发流行;而肠道外传染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以散发为主,无季节性。一般甲型和戊型肝炎预后良好,不转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预后较差,常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在临床类型中以重型肝炎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较高。

【西医处方】

处方1 α-干扰素(α-IFN):幼儿100万U;儿童200万U肌内注射,隔日1次,用6个月。

处方2 泼尼松1~2mg/(kg·d),口服,1~2周。

处方3 拉米夫定片:幼儿50mg;儿童100mg口服,每日1次,用6个月。

说明

(1)病毒性肝炎无特效药物可治疗,而以休息和营养疗法为主。急性期患儿需充分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黄疸消退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仍应继续休息1个月左右,如病情无反复,则小儿可以上学,但半年内不应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劳动。营养方面应根据“三高饮食”的原则即给予高糖、高蛋白和高维生素,脂肪入量应适当减少,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

(2)“处方1”只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疗程半年。“处方2”只用于急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HBsAg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急性者疗程1~2周,慢性者则疗程较长。

(3)“处方3”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对成人有肯定疗效,但尚无16岁以下患儿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

(4)肝炎需肠道隔离30天。

(5)重症肝炎患儿的治疗要点。①支持与护理:严密隔离,防止各部位的继发感染和褥疮,已有或疑有感染时,应适当给对肝肾无损害的抗生素。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适量给予各种维生素,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有昏迷征象时应禁食,限制液量输入以减少脑水肿的可能,可输入葡萄糖液以维持营养及供给热量。待昏迷情况好转后逐渐进食,先给少量糖类,病情稳定后给蛋白质。②促进肝细胞再生:可输入人血白蛋白或血浆和输入人胎肝细胞悬液等。③防止血氨增高: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清洁肠道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④调整氨基酸代谢:应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氨基酸复合液,调整支/芳比例。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严格控制输入液量,保持体内水的负平衡,每日入液量应为生理需要量的80%,液体张力为1/3张。此外,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脱水。⑥防止出血:输入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因子,注射维生素K、维生素C。一旦证实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应予肝素,直至出血控制。⑦改善微循环:可用山莨菪碱(654-2)和右旋糖酐-40等。⑧其他:注意防止肾衰竭和低血糖

(6)肝炎的预防:基因重组疫苗5μg于小儿出生时预防接种。5岁时加强。

(7)母婴传播的阻断: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每次0.5ml/kg于小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以后每月1次,共2或3次,最后一次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方法见上。

【中医处方】

处方1 茵陈18g,栀子12g,生大黄6g(后下)。

此方为茵陈蒿汤《(伤寒论》)。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用于本病而见湿热证者。

处方2 茵陈、附子各15g,干姜9g,甘草6g。

此方为四逆汤(《寒微旨论》)。功效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主治阴黄。用于黄疸而见寒湿证者。本方乃治疗阳衰阴盛之剂,如为湿热黄疸,当禁用。

处方3 桃仁、大黄各12g,桂枝、甘草、芒硝各6g。

此方为桃仁承气汤(《伤寒论》)。功效破血下瘀。主治淤血黄疸。用于胆汁淤积型黄疸。对湿热壅结之阳黄证或寒湿凝滞之阴黄证,本方禁用。

处方4 茵陈12g,茯苓9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桂枝6g。

此方为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功效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本方适宜湿热黄疸,湿多热少者。阴黄忌用。

【康复处方】

1.慢性肝炎都应严格卧床休息至肝功能正常后1个月,肝功能正常后,继续适当休息1个月,学龄前儿童半年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或劳动。

2.高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重症期根据情况限制钠、蛋白质、粗纤维的食物和水分摄入。

3.观察患儿饮食、呕吐、腹胀、黄疸、排便、出血、发热、水肿、意识等情况。

4.病毒性肝炎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3周;乙型肝炎患儿的个人用具、食具应与健康人分开,并不宜入托幼儿园。

5.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养成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和肥皂洗手的习惯。

6.患儿的餐具、便具、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彻底消毒,用含氯制剂浸泡0.5~1小时。

7.服用护肝药物,如多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C、肝泰乐等。

8.密切接触者应做好医学观察及个人防护,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甲型肝炎疫苗预防甲型肝炎,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9.门诊复查,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点评】

小儿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主要侵犯肝脏,其基本病理改变相似。休息和饮食是各种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基础治疗。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药物,药物治疗的原则基本上是保肝、退黄、支持和对症。急性病毒性肝炎属自限性疾病,可因地制宜选用西药或中草药治疗,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用药切忌太多太滥。慢性肝炎的治疗应视病儿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性地选用抗病毒、保护肝脏、调节肝功能、改善微循环、防止纤维化的中西药物。重型肝炎应加强病情监察,设法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淤胆型肝炎除基本的治疗原则外,强调利胆退黄。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未明原因之前,也应遵循基本治疗原则,同样强调利胆退黄,并适当给予有利于胆红素摄取、转运和诱导转换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