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下坏疽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少数病例,红肿范围较大,炎症浸润重,呈现蜂窝织炎而无中央软化区。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危重疾病,由于感染的细菌多来自于护理新生儿的人员,在护理新生儿时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洗手,不定时地给新生儿翻身,变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受压时间过长。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皮肤蜂窝织炎,其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疾病特点】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在冬季比较容易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也可为表皮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埃希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多来源于产房、新生儿室用具、工作人员带菌等。病变部位多在颈背、臀、腰骶骨等受压部位。典型表现为炎症局部皮肤广泛红肿、毛细血管反应明显,按压时变苍白,局部温度升高,边界不清,触之有硬肿感,病变迅速向周围扩散,中央部位皮肤颜色变为暗红或紫褐色,质软,触之有皮肤与皮下分离的感觉,或漂浮感,如积脓较多时可有波动感。病情发展迅速。数小时内可明显扩散,晚期,因皮下组织广泛坏死,皮肤呈紫黑色,严重者中央皮肤呈黑色焦痂,与健康皮肤形成分界线,脱落,使局部形成大面积的溃疡。少数病例,红肿范围较大,炎症浸润重,呈现蜂窝织炎而无中央软化区。在体质较好,免疫力强的患儿,能使病变局限,形成脓肿,预后较好。全身表现主要为发热,拒乳、哭闹不安,可出现腹胀、腹泻、呕吐,病情重如合并败血症时可表现为体温不升、嗜睡、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晚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致呼吸和肾衰竭而死亡。

【西医处方】

1.苯唑西林 100mg/(kg·d),分2次。

2.万古霉素 见本章第六节新生儿肺炎。

3.头孢曲松 50~80mg/(kg·d),分2次使用。

4.新鲜血浆 10~15ml/kg。

说明

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严重时要切开引流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

(1)皮下坏疽的病原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表皮葡萄球菌、穿透芽胞梭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在病变初期即应积极选用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苯唑西林,或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然后再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调整。为铜绿假单胞菌可选用哌拉西林或头孢拉定。

(2)支持疗法也很重要,可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增加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新鲜血浆含有白细胞以及各种抗体,溶菌酶,补体等。较重患儿可少量多次输入注新鲜血浆。

(3)局部用碘酒等消毒,形成脓肿时应切开排脓。

【中医处方】

处方1 犀角消毒饮:防风5g,牛蒡子、荆芥各3g,银花2g,连翘1.5g,蚤休1g。

此方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风毒袭表。患儿患处红肿,肌肤肿硬,灼热疼痛,身热汗出,哭吵厌奶,小便短黄,舌红苔薄白,指纹红。

处方2 神犀丹:玄参、连翘各1.5g,生地黄、金银花、紫草各3g,黄芩、水牛角、板蓝根、天花粉、石菖蒲各2g。

此方解毒泻火,化瘀去腐,排脓生肌。适用于毒火蚀肌。患儿局部灼热,剧痛,色紫,有波动感且可溃破流脓,全身中毒症状重,发热,嗜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厚黄,指纹紫而滞。

外用方

处方1 生肌玉红膏:当归30g,甘草20g,白芷,紫草各10g,生地黄15g,血竭6g,轻粉6g,研成细末,黄蜡60g,前5味药用麻油浸泡3日后去渣,加火将油煎开,加血竭,黄蜡熔化,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再加轻粉,调匀,同时涂于纱布上外敷。

处方2 三黄散:黄芩,黄柏,大黄各5g,一起研为粉末,以清水调和,敷于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红肿热痛者。

处方3 珍珠散:珍珠1g,轻粉60g,煅石膏200g,冰片4g,一起研为粉末,撒于创口,每天1次,用于溃疡久治不愈者。

【康复处方】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危重疾病,由于感染的细菌多来自于护理新生儿的人员,在护理新生儿时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洗手,不定时地给新生儿翻身,变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受压时间过长。

如患儿出现局部皮肤皮下坏疽时,可以碘乙醇局部消毒皮肤,从外向内,并静脉滴注抗生素。对感染的部位,应避免受压。如局部有波动感并且面积较小时,可以外敷鱼石脂软膏。如坏疽面积较大,则请外科医生切开排脓、引流,每天换药3~4次。

对患皮下坏疽的新生儿,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能量的供给达到120kcal/(kg·d),如患儿血球蛋白低下,可输注新鲜血浆或丙种球蛋白。

如患儿恢复期溃疡久治不愈,面积较小者可用中药珍珠散外敷,面积较大者则要考虑植皮。

【点评】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皮肤蜂窝织炎,其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菌多来自于患儿的护理人员的手,所以,护理新生儿的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一定要洗手。患儿进院后,如刚起病,要选用针对球菌疗效较好的药物,如局部已经有波动感,则应切开排脓或外敷鱼石脂。同时取脓液涂片染色找细菌、做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定时清洁消毒患处,保持患处干燥,避免受压。

应注意支持疗法,保证患儿每天摄入的能量达到100~120kcal/kg。可以输注新鲜血浆或丙种球蛋白以增加患儿的抵抗力。

如患处形成了慢性溃疡,清洁消毒应避免使用过氧化氢以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可用新洁尔灭(苯扎溴胺)等消毒,保持患处干燥,也可用珍珠散外敷。如创面较大,可考虑植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