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行间的关系

同行间的关系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医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足,值得医学社会学工作者、医院管理工作者加以注意。上级医生担负着帮助下级医生解除疑难,指导工作的责任,下级医生对上级医生的诊断治疗要及时执行。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应明白,医生的上下级关系与其他行业的上下级关系不完全相同。2.尊重同行 医医关系的另一重要原则是尊重他人。

人们在评论同行之间的关系时,常常用“同行是冤家”来形容,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观点,它与医生的宗旨、工作性质、任务、医德是相违的。从医疗实践的现代规模来说,医生职业在本质上便是一个要与其他医生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其自身功能的职业。所以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医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专门研究医生之间关系的著作,业已出现,例如弗里德松在1975年曾著一册300页的书《一起行医》,专门讨论医生们结合在一起从事医疗实践;斯瓦兹和喀特1978年编的《医学社会学中的主要论著》一书,在“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这部分中,曾选载该书的第10章,并另行加了一个标题:“医生之间的同事关系”。不过,这种研究仍然只是初步的。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足,值得医学社会学工作者、医院管理工作者加以注意。

(一)同行间的交往与矛盾

在医学分科愈来愈细、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由于各人心理品质、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医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个别的问题。

1.与科室主任的交往 医生与科主任交往,希望科主任能在业务上过硬,关心下属,分配工作机会时能一视同仁,多给下属以指导和帮助。科主任则希望下级医生能很好地贯彻自己的工作意图,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各项医疗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医生与主任之间的矛盾。如有的医生不体谅科主任工作的难处,服从意识差,强调个人利益多,考虑科室工作少;遇疑难病例不请示不报告,怕被瞧不起;少数科主任对老医生不够尊重,对与自己合得来的医生偏爱亲近,对后进医生一味指责,或只顾抓工作,不关心医生需求;有的主任有权威心理,趾高气昂,对下级是家长式的关系。这些均可造成医生与科主任之间的人际冲突。

2.与同级医生的交往 同级医生之间,因年龄经历相似,业务能力相当,容易出现相互嫉妒、相互猜疑、互不服气的行为。同级医生的矛盾还可能表现在工作上的不协调。如在转诊时,接诊医生在患者或家属面前,诋毁原经治医生。易诊时,原经治医生对新接诊医生不支持,不协助,有时相互设难,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这样就会使医生之间相互关系紧张、松散而难以配合和协作;有的因为患者经济困难,各专业之间相互推诿;有的拉关系,搞小圈子,容不下意见不同的人和事;医生间的矛盾还有可能是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如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进修学习、工资提级、奖金发放时,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设置障碍,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荣誉等,严重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与下级医生的交往 由于年龄差异,经历不同,不同年龄的人知识水平、思想方法、医德境界不同,不同年资的医生往往各自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不能正确看待其他年龄段的同行,成为影响医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因素。上级医生担负着帮助下级医生解除疑难,指导工作的责任,下级医生对上级医生的诊断治疗要及时执行。下级医生工作在一线,最直接地与患者接触,应当是对病情的变化知之最多者,所以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的意见也要认真听取,以避免主观,才能保持决策的正确性。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应明白,医生的上下级关系与其他行业的上下级关系不完全相同。对下级医生来说,上级医生的经验固然可贵,但任何经验难免有自己实践的局限性,所以下级医生既要学习上级医生的经验,又不能视为金科玉律一成不变,这也是有碍医生进步的因素之一。

4.与实习医生的交往 医生与实习医生之间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带教医生希望实习医生工作主动、多问、多学、多做,尽快独当一面;实习医生则希望带教老师医德高尚,业务熟练,待人热情,带教耐心。医生与实习医生间的人际交往一般较好。但有时也会有一些矛盾。带教老师往往喜欢勤快、聪明的学生,而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眼里又没有活的实习生往往表现得不耐心,批评指责较多,甚至操作也不放手,不仅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产生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的学生傲慢,不虚心,自认为有本事,似懂非懂,不尊重带教老师,开医嘱时不请示,甚至造成一些差错事故,给带教老师增加心理压力,出现不愿意带学生的心理状况。

5.与进修医生的交往 进修医生为了深造专业知识、为晋升或考研创造条件、与高水平的专家建立联系,舍弃原工作单位熟悉的工作环境,只身来到陌生的环境中,是具有流动性的医学人才。随着医疗纠纷的反应日益激烈,上级医生不敢放手,进修医生临床实践操作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外科进修医生反映进修期间只能书写临床病历,及在手术台上观看,最多偶尔做第一助手,没有临床操作机会。上级带教医生应多对进修医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新入院患者,要分析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临床技能操作时要亲临指导,对进修医生应尽量给予实践操作机会。

(二)同行间交往的原则

1.患者健康利益至上 在处理医医关系之中,要以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把对医医关系的考虑放在第二位。例如,当患者的病情复杂,超出经治医生本身的能力时,本应将患者转诊或请其他医生会诊,但由于医生从自身经济收入考虑,或医生将自身的“面子”放在首位,不愿意承认需要别的医生的帮助,硬撑门面,独立诊治,这便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利益,耽误治疗。有时候恰恰相反,愿意将患者转出去,左一个会诊,右一个会诊,显然超出实际的需要。这样做自然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在转来转去之中延误治疗。再如,在医生会诊中,年轻的医生往往不敢发表意见,而要等上级医师发表意见之后加以赞同,即便上级医师的意见可能并不正确,为了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也不发表不同的意见。

小资料

名医谈医医关系

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孙思邈在他的巨著《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中指出:“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愈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意即医生不能攻击贬低别的医生,自吹自擂,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偶然治愈一病,就自满自傲,自以为天下无双,瞧不起别的医生,这真是一个医生最严重的毛病。

2.尊重同行 医医关系的另一重要原则是尊重他人。著名的《胡弗兰德医德十二箴》的第十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尊重和爱护你的同行,如不可能,最低限度也应该忍让,不要谈论别人,宣扬别人的不足是聪明人的耻辱。每个医生在医疗上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不宜去作轻率的判断。要尊重比你年长和爱护比你年轻的医生,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这些思想一方面道出了正确处理医际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建立新型和谐的医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同行间交往的技巧

和谐、友爱的医际关系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条件。正因如此,从古到今,正确处理医际关系始终是人们重视的课题。

1.既要参与竞争,又要精诚合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竞争要在精诚合作、公平公开下进行,反对搞庸俗的“关系学”。医疗机构是一个人才、技术相对密集的场所,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要特别注意克服“文人相轻”现象,大力倡导“文人相重”,携手合作。对别人高于自己的学识、招数,要服气,要主动学习;对自己的长处、优势,不要沾沾自喜,趾高气昂。

2.既要努力进取,又不追名逐利 人生在世,总想有所成就,在新形势下,更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名逐利与进取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出名也好,获奖也好,首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为了振兴医疗卫生工作。时下,为追名逐利而弄虚作假者,有之;拉帮结派互相吹捧者,有之;你争我斗恩恩怨怨者,也有之。试想,这样又怎会形成合力?如不彻底抛弃个人“名利”,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发展。为名为利不择手段争长竞短,到头来也只会害人害己。

3.既要自尊自信,又要见贤思齐 有志之士,在竞争中要充满必胜信念,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然而,有信心不能生妒心。即使是事业有成,极孚众望,也要见贤思齐。对胜于自己的人,切忌眼红、嫉妒。通过竞争,人才辈出是好事,人人进取,各施所长,互相尊重,形成比学识、比技术、比风格、比贡献的良性竞争。对于自己不能施治的疾病,一定不能以不知为知,强行医治,而贻害患者,而要将患者转送给专门治疗这种病的专家。在处理同行之间的关系时,在评价同行的工作及技术水平时,如果能时刻牢记“智者千虑尚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有希望把同行关系处理好。

4.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宽厚待人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竞争,要在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下进行,依法行事。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起步,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于是有人就会趁机钻空子,搞小动作,有的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惜冒险犯规。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和现象,要敢于批评,坚决抵制,决不姑息袒护。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人情味,以团结为重,不能盛气凌人。

5.既要服从上级,又不盲目随从 在社会群体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始终存在的。下级要服从领导,尊重上级的意见,尤其是领导集体的决策,要坚决执行。对某一问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时,可通过各种恰当的形式提出来,特别是发现上级在指挥欠妥时,要勇于进谏。领导也是人,不是神,难免工作有疏漏。领导者也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对富于建设性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要积极加以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