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茵陈蒿汤证

茵陈蒿汤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茵陈蒿汤证与抵当汤证皆有身黄之症。茵陈蒿汤证则属湿热内壅,肝胆疏泄失职,郁蒸而发黄,以发热,口渴欲饮,但头汗出,至颈而止,或身无汗,小便短赤,身目发黄色鲜明,腹微满,大便不畅或秘结为主证。急投大剂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化裁:10月14日:上方服后,当天连续排大便3次,色黑状如糊,量约一痰盂。袁老认为,此为湿热所致,书以茵陈蒿汤原方:

【证象】 谷疸:恶寒发热,纳呆不食,食即头目昏眩,心胸不安,小便不利,腹部胀满,久久发黄,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证质】 湿热俱盛,蕴滞中焦。

按:本方证为谷疸湿热俱盛的证治。湿热郁蒸,营卫不和,故见恶寒发热。胃气不苏,难以受纳,强食不消,浊气内扰,湿热困脾,故见纳呆不食,食即头目昏眩,心胸不安。湿热内蕴,下注膀胱,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郁阻气机,腑气壅滞,故腹部胀满。湿热俱盛,内困于脾,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故久久发黄,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证治】 清热利湿,化瘀退黄。

【证方】 茵陈蒿汤方(图14-1)。

用以下3味,以水2 400毫升,先煮茵陈,取1 200毫升;将大黄、栀子加入,煮取600毫升,去渣。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次,温服。

服上方后,患者小便通利,小便如皂荚之状,颜色黄,这是导致发黄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体外的表现。至次日,腹满即减轻或消失。

图14-1 茵陈蒿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按: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药,栀子助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大黄通利大便,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泄出,推陈致新。三药合用,使郁于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出,则黄疸亦随之消退。

本方先煮茵陈,主要是为了充分提取茵陈的有效成分。此外,临床观察表明,茵陈煎煮若不充分,对胃有一定刺激。延长煎煮时间可减轻其对胃的刺激,所以,本方先煮茵陈是有实际意义的。

【类证辨析】 茵陈蒿汤证与抵当汤证皆有身黄之症。然抵当证属热与血结的瘀血发黄。以小便自利,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失常如狂、发狂,脉沉涩或沉结为主证。茵陈蒿汤证则属湿热内壅,肝胆疏泄失职,郁蒸而发黄,以发热,口渴欲饮,但头汗出,至颈而止,或身无汗,小便短赤,身目发黄色鲜明,腹微满,大便不畅或秘结为主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瘀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肝炎,消化性溃疡,肥胖症,阑尾炎,肝性脑病,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肺炎蚕豆病,新生儿溶血症,皮肤病等。

现代研究】 药现实验证明:本方具有利胆、降低血清胆红素,抑制胆固醇结晶聚集、减少成石趋向,保护胃黏膜、维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降低血压和高胆固醇和抗菌等作用。

【医案选例】

(1)刘某,男,39岁,渔民。1975年10月13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0天,在舟山群岛捕鱼出现疲乏,食欲缺乏,尿黄。曾赴当地县医院就诊,经肝功检查,黄疸指数12单位,谷丙转氨酶200单位,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即在某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曾用保肝和支持疗法,并服中药20余剂,病情未见好转,继而出现腹水、昏迷。经各种急救处理并输血,仍未见效,病情危重,出院返家,回家后急来我院求治。检查:体温37℃,脉搏110次/分,呼吸24次/分;神志昏迷,巩膜深度黄染,舌苔黑而浊腻。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胀,有移动性浊音,肝触不到,肝浊音界在右季肋上1.5厘米,全身皮肤深度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患者带回的最后一次肝功化验报告:黄疸指数80单位,凡登白双相反应阳性,麝浊25单位,麝絮(),锌浊27单位,脑絮(),总蛋白7.58克/升,白蛋白3.5克/升,球蛋白4.08克/升,谷丙转氨酶372单位。西医诊断: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中医辨证:阳黄、急黄。治以解毒、清热、化湿。急投大剂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化裁:

茵陈100克,大黄24克,栀子18克,黄柏18克。水煎。每日2剂。

10月14日:上方服后,当天连续排大便3次,色黑状如糊,量约一痰盂。小便亦行,色赤如皂角汁状。腹部稍软,神志略清醒,口干索饮,仍循前法。

10月23日:患者已省人事,能进流汁和半流饮食,能回答对话。又服药8天,脉转缓和,黄疸渐退,腹水明显消退,能自行坐卧,每目下午排黑色大便2次……将原方药量减其半,日服1剂。

11月3日:黄疸基本消退,小便清长,腹水减退,精神好转,食欲转佳,能食干饭,自行在室内慢步。至此病势已去八九,正在恢复阶段。若再过用苦寒,恐伤脾胃,即将上方药量再减其半,并加金银花、丹参、白芍、泽泻茯苓甘草。然后用丹栀逍遥散加茵陈,同时配合保肝西药以调理善后……全疗程38天,病告痊愈。

1976年1月10目肝功复查正常。同年7月竟能出海捕鱼。随访至今,全身健康。

(林上卿医案)

(2)陈某,女,56岁。1970年秋,突然下血,淋漓不止,经武汉地区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服西药效果不佳,延袁老诊治。患者每月2次来经,每次约有10天,淋漓不断,饮食欠佳,头晕恶心,身热乏力,苔黄腻,脉滑数。袁老认为,此为湿热所致,书以茵陈蒿汤原方:

茵陈15克,大黄6克,炒栀子6克。

3剂病大减,又3剂告愈。

(袁西三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