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往来寒热案

往来寒热案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湿热久郁,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之域,引起少阳枢机不利,表现为持续的往来寒热、胸胁满痛等证,则是主要矛盾。少阳趋于和解,热毒尚未控制,当乘胜挺进。此次感冒,恶风,头痛,身痛,未即时解表,邪气内传,引动宿病,侵袭半表半里,使少阳枢机不利,所以口苦、咽干、往来寒热。其多汗,津液越出,有传阳明之势,但犹往来寒热,未离少阳之域,仍当从少阳论治。

1.胆石症、慢性胆囊炎

【脉案】林某,男,52岁,农民,四川金堂县人。1970年10月20日初诊。

望诊:形体瘦长,神清气爽,面色深黄而晦滞,状如烟熏,两目白睛黄染,情绪平静,倦怠表情,与年龄相比略显苍老,无特殊强迫姿势。舌质色正,舌苔黄厚腻。

闻诊:语言清楚,对答准确,语音略低,无异常气味。

问诊:每日午后发热(低热)恶寒,至后半夜热退,已2个月余,同时伴以右上腹部连及胁肋疼痛,心下痞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欲食,大便结滞,小便似浓茶。西医曾作胆囊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因顾虑手术而请中医治疗,已服药数十剂,时而有所缓解,但寒热始终未能彻底控制,疼痛未完全缓解,而来医疗队求治。

切诊:右上腹拒按,轻度板实感。六脉沉弦,左关弦甚。

辨证:湿邪蕴结,少阳不枢。

立法:和解少阳,化湿解郁。

处方:小柴胡汤加茵陈、草果、郁金。

柴胡30g,法半夏12g,黄芩15g,党参15g,甘草3g,生姜10g,红枣5枚,茵陈15g,草果6g,郁金12g。3剂,每日煎服1剂,分4次:寅辰二时各服1次,余2次白昼服。暂忌油腻肥食甘食物,清淡素食为主。

10月25日二诊,上方3剂尽,寒热休止,饮食知味,大便畅,小便黄色转淡,痞满除,自觉胁肋不疼,但按之仍疼,其余诸证也缓解,病者十分高兴,察其黄腻厚苔已退大半,脉仍沉而微弦,左关甚。前方既效,勿庸更张,再进五剂,疏利气机,以除余邪。

11月3日三诊:诸证消失,舌质色正,舌苔薄白,中见淡黄色苔,六脉沉而弦缓,目珠仍微黄,未出现排石征象。上方去草果,嘱其调服数剂之后,去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或排石疗法,以图根本。

【治验思路解析】病人来诊之前已服中药数十剂,查病人已服处方,皆按治黄疸法,用清热除湿利胆之品,其中单服金钱草达数十斤之多。也有用通下腑实之法者,皆未收效。仔细分析,该病虽以湿热壅滞为因,表现面黄、目黄、尿黄、苔黄等。但湿热久郁,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之域,引起少阳枢机不利,表现为持续的往来寒热、胸胁满痛等证,则是主要矛盾。过去的治疗未分主次,但见黄疸恒以清热利湿之法治。不知少阳三焦不疏,气机郁滞,虽利湿而湿不去,虽清热而热不解的道理,故久治不效。病未离少阳,而有往来寒热等证,妄行攻下,大有引邪内陷,病深莫解之弊,此仲景所谆谆告诫,何况病人虽大便结滞,但腹不实满,身不潮热,无阳明腑实征象,单纯地攻下之法,也不相宜。

六腑以通为用。少阳之腑在胆,胆腑实邪亦可通下(不一定大便结燥),但如存在往来寒热之柴胡证时,当先和解表里,使气机疏利,再攻下实邪,以涤荡胆腑。如此先后步骤,仲景在第106条中讲得明白:“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愈。”至于少阳不和兼湿热黄疸者,亦宜和解少阳为主。仲景在第100条中也讲得明白:“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由此可见,本病久治无效的原因,在于未分清主次和先后步骤。临床治疗许多疾病无不如此,开出的处方是对证的,结果没有效验,多半是没有分清主次、先后的缘故。

这次处理,用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使少阳枢机畅利,加苦平微寒之茵陈,清利下焦之湿热;草果仁辛温芳香,化中焦之湿浊;郁金辛苦微寒,行气而疏解三焦之郁滞。全方辛散苦降,双解表里,邪正兼顾,重在畅通气机为法。寅辰时,是少阳木旺之期,此时服药助其升发之气,更能取效。即仲景所谓:“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的道理。

2.感冒,鼻窦炎

【脉案】冯某,女,38岁,医生。

望诊:形气虚弱,腠理不密,神清性急,面白少华,右侧颊连及耳下、颈部明显肿胀,皮色不红,表情倦怠,痛苦,头略偏左,咽部干燥少津,色紫暗,舌苔薄黄而腻。

闻诊:语言清楚,叙述条理,无异常气味。

问诊:素有多年未愈之慢性鼻窦炎,经常因感冒而诱发。1个月前受凉感冒,恶风,头痛,身痛,渐至鼻塞不通,只能张口呼吸,夜间常因“闭气”惊醒,咽部干燥疼痛,口苦甚,经滴鼻剂、漱口剂、四环素略有缓解,但半月前右侧面颊逐渐肿起,仍口苦、咽干燥疼痛,过午则发热(低热至中等发热)恶寒,至夜半振汗出,尽湿衣衫,热退身凉,日日如此。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口渴思饮。因对青霉素过敏,用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注射1周无功,又加服中药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板蓝根、黄连、山豆根之类),凡十剂,中西药并进,证情如故,主治医生劝其另延中医,纯用中药治疗而来就诊。

切诊:六部弦滑而数。

辨证:外感引动鼻渊宿疾,化热为毒,干及半表半里,使少阳枢机不利。

立法:和解少阳,兼微寒解毒。

处方:小柴胡汤加升麻、蒲公英。

柴胡30g,黄芩12g,法半夏10g,党参15g,甘草6g,生姜10g,红枣5g,升麻30g,蒲公英30g。4剂,每日1剂。暂忌油腻辛辣肥甘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11月16日二诊:上方服二剂后,过午寒热与夜半汗出显著减轻。4剂服完,寒热与汗出消失,咽干燥与口苦缓解,黄苔转薄,脉仍弦滑微数。惟右颊之肿胀如故。少阳趋于和解,热毒尚未控制,当乘胜挺进。原方加野菊花30克,再服4剂,以观后效。

11月21日三诊:颊部肿胀全消,精神好转,但仍感乏力,咽部色淡红而润,舌苔薄淡黄有津,舌质色正,脉缓弱。热病之后,气阴未复。竹叶石膏汤去石膏,加石斛,4剂。配合食疗养之,日进沙参粥(沙参30克,煎取药汁,粳米2两煮粥,后入冰糖适量即成)一餐,并进鸡子、瘦肉、水果之类,调理善后而愈。

【治验思路解析】病人体质虚弱,腠理不固,易遭外邪入侵。此次感冒,恶风,头痛,身痛,未即时解表,邪气内传,引动宿病,侵袭半表半里,使少阳枢机不利,所以口苦、咽干、往来寒热。《灵枢》指出,手少阳三焦之脉,其支者,下颊至颧,出走耳前,病则嗌肿、喉瘅、颊痛。其右侧面颊肿胀,亦属少阳经脉之患。其多汗,津液越出,有传阳明之势,但犹往来寒热,未离少阳之域,仍当从少阳论治。邪入少阳,“血弱气尽”,正邪分争,形成均势,只驱邪而不扶正,往往难以取效,何况病人体质本虚,罹病日久,气液已伤,显然不能沿用前法。故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使枢机畅利,内外通达,热毒或从外散,或从内消,自无郁滞不解之由,是从整体论治之义。《本草纲目》云:“升麻甘苦平微寒,善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与蒲公英配合,有很强的解毒消肿作用,配此二药,针对局部论治为辅。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法。

3.发热待诊案

【脉案】杨某,男,38岁,工人。1990年8月11日初诊。

病史:患者于半个月前因突然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进住本市某职工医院,初以“病毒感染”,注射柴胡针、庆大霉素,服板蓝根冲剂等,治疗1周未效。继则经各种必要检查,排除疟疾、结核、心肌炎、胆囊炎等,也试用过抗疟药、抗生素及中药银翘、白虎等亦未效。乃自动出院前来门诊。

刻诊:自诉每日上午如常人,午后渐觉恶寒发热,自量体温38~38.8℃,头痛,周身酸软,至夜半微汗出而热解,口苦,咽干舌燥,不欲饮,胃脘痞满,偶有恶心,不欲进食,大便日2~3次,稀溏不爽,小便短黄。察其面色苍暗,神疲懒言,呼吸调匀,脘腹濡软,舌苔黄厚而滑,脉滑数。

辨治:其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恶心不欲食,少阳半表半里之定证已具,和解少阳乃属定法。于是以小柴胡汤加味与服。

处方:柴胡20g,黄芩15g,党参15g,半夏l0g,生姜l0g,红枣l0g,甘草5g,青蒿15g。每日1剂,服3剂。

15日复诊:自诉恶寒发热略有减轻,但体温仍在38℃左右,恶心除,余症如故。因虑其往来寒热仍存,示少阳定证仍在,但胃脘痞满,苔黄厚而滑,说明内尚兼湿热,故用小柴胡汤、藿朴夏苓汤与蒿芩清胆汤化裁与服。

处方:柴胡20g,黄芩15g,青蒿15g,竹茹15g,藿香15g,厚朴15g,茯苓15g,茵陈15g,法半夏l0g,枳实l0g,白豆蔻l0g。每日1剂,服3剂。

18日三诊。上方服完2剂,体温正常,往来寒热已罢,口中和,胃脘适,饮食知味,3剂服完,已无任何不适,惟食量尚未恢复,稍多进饮食则感饱闷不舒,乏力。察其舌苔薄白而滑,脉平。是邪气已去,脾胃未复,拟楂曲平胃散加扁豆、山药3剂调理而愈。追访月余,上班如常。

【治验思路解析】本案初诊郭老即抓住往来寒热的证候特点,果断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但仅略收寸效。是否辨证错误,并非少阳柴胡证?但正如前所言,凡见小柴胡汤定证,即可作为用方依据。效果不如预期,何故?细思患者往来寒热,头痛,周身不适,虽为风寒邪气自表入而踞表里之间的现象,但其舌苔黄滑,胃脘痞满等,表明夹湿热为患。仲景只阐述了风寒自表入,侵袭半表半里所致少阳证,对湿热邪气自口鼻入,直犯中道,留恋三焦所致少阳证,却未涉及,后者是温病学家的发挥。此正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谓:“伤寒少阳病者和解表里之半,用小柴胡汤即可,而少阳三焦湿热,则应分消上下之势,当用杏朴苓之类,或温胆汤之走泄”。于是采取伤寒温病合法治之,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藿朴夏苓汤、蒿芩清胆汤,三方合治,既调畅少阳枢机,又通畅三焦,使气机得畅,湿热得以有所出路,自然疗效立显。如此这般,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帖。

还需指出的是,临床上初诊辨证失准导致疗效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患者复诊时提出未效,时医常会很自然的认为是辨证失误,但通过此案可以看出,有时辨证的大方向没错,如果疗效劣于预期,反复斟酌仍发现初诊辨证所得病机存在,就应该从是否辨证病机认识不全面,病位是否恰当,病情轻重是否判断准确等方面入手思考,而不要一见复诊描述未效或失效者,均以辨证错误一言概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