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寒论的学术源于古医经家

伤寒论的学术源于古医经家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医经家、经方家是《汉书·艺文志》对医学书籍的分类。医经家有理法无方药,实属理论医学范围。经方家有方药无理法,当属临床医学范围。所谓“勤求古训”,就是继承了古医经家的学理;“博采众方”,包含了古经方家的方药;“撰用”意味着不是全盘照搬,而是经过周密地思考、精选加以应用的;“并平脉辨证”,就是通过他自己的实践,使理法方药,一线贯穿,而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是一部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医经家)与临床医学(经方家)结合起来,成为理法方药比较完备,内容明确而系统的专著。

所谓医经家、经方家是《汉书·艺文志》对医学书籍的分类。《汉书·艺文志》载医经七家,即:《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除《黄帝内经》外,其他都失传了。医经家有理法无方药,实属理论医学范围。该志载经方十一家,即:《五脏六腑痺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妇人婴儿方》《汤液经方》等。这些书都亡佚了。经方家有方药无理法,当属临床医学范围。

顺便解释一下“经方”的含义。《汉书·艺文志》所谓“经方”,实际上就是经验方,与后世人们所言“经方”含义不一样。可以说在宋以前说的“经方”,都是指经验方而言。自从刘河间等人尊仲景为“医圣”之后,仲景之书成为经书、经典,他的方也就成为“经论方”或“经方”了。所以,宋以后所称之“经方”的“经”字,实指经典之“经”,而宋以前的“经方”之“经”字,乃经验之“经”,不能混为一谈。至于为什么仲景不把自己的书名之曰《伤寒经》,而云《伤寒论》,明代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解释说,仲景不欲以“经”自居。方氏说:“名曰虽论,实则经也”。所以,方有执、成无己书中所言“经云”,皆指《伤寒论》。

仲景在《伤寒论》原序明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一十六卷”。所谓“勤求古训”,就是继承了古医经家的学理;“博采众方”,包含了古经方家的方药;“撰用”意味着不是全盘照搬,而是经过周密地思考、精选加以应用的;“并平脉辨证”,就是通过他自己的实践,使理法方药,一线贯穿,而写成《伤寒杂病论》。原序的标题是:“伤寒卒病论”。而序文中则是:“伤寒杂病论”。“卒”与“杂”字形相似,乃传抄之误。一般说,传抄过程中标题不太容易错,而文中字句则易错,故书名当以《伤寒卒病论》为妥。序文中所言“素问”,即《黄帝内经素问》;所言“九卷”,即《灵枢》或云《针经》;“八十一难”即《难经》;“阴阳大论”,有人认为是指《素问》运气七篇: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即通常所称之七篇大论,至于“胎胪药录”,当指小儿与药书,亡佚待考。由此可见,《伤寒论》的学术源于古医经、经方家,尤其与《内经》《难经》的学理一脉相承,毫无疑议,但有人硬要把《伤寒论》与《内经》《难经》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割裂开,使《伤寒论》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岂非无稽之谈而何?

稍微离题解释一下《难经》的问题。《八十一难》之名,始见于《伤寒论》。梁·《七录》有《黄帝众难经》的名目,众,即八十一之谓;难,一般都认作解释《内经》疑难之义。《难经》的作者不明,因《隋书·经籍志》载《黄帝八十一难》二卷,没有作者名称。而晚成的《旧唐书·经籍志》始载《黄帝八十一难经》,秦越人(扁鹊)著,显然失据。故清·徐灵胎《难经经释》序中说:旧题秦越人撰,盖不可定,实两汉以前书。而且王叔和引所谓《扁鹊脉法》并不见于《难经》,而书中引《难经》之文,又不称“扁鹊曰”。可见,《难经》的作者是个疑问。不过,《八十一难》见于仲景序文,而叔和之《脉经》又引用《难经》之文,说明《难经》确实是两汉以前的书,称为古医经之一种,大概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九卷”《针经》,本已流散不全,是唐代人搜其残篇,改名《灵枢》,也非其真面目。近代学者谢利恒肯定《黄帝针经》即《灵枢》,尚无异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