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中肠道损伤
在简单的子宫切除术中,肠道损伤相当少见。但在妇科肿瘤手术,尤其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肠道损伤的危险明显增加。在卵巢癌的手术中,常常需要游离横结肠。由于横结肠大都已被胂瘤或“大”网膜饼”包裹,分离和解剖时可能会很困难,一不小心便会损伤横结肠和胃。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也常被盆腔肿瘤浸润,有时甚至可侵及黏膜层。因此,在行盆腔肿物切除时,也很容易损伤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另外,在行宫颈癌根治术,从直肠表面分离阴道时,也有可能损伤直肠。对以上这些容易损害的肠道部位,在手术结束关腹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时发现肠道损伤,并做适当的处理。
如果损伤仅是浆肌层,可用细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加固薄弱点。若发现肠道已完全破损,黏膜已翻出或有粪便或肠液流出,应立即用干净纱垫保护腹部切口和破口周围的组织,然后用细丝线缝合肠道破口。缝合时应注意勿使肠腔过度狭窄。如果肠道破口很大,或肿瘤已侵及肠黏膜,最好是施行肠切除和吻合术。同样,某一肠段的血供受到障碍,肠管的颜色明显不正常,也应行切除和吻合术。清洁修补创面和防止污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肠道手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很大,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生素。为了保持肠道的功能,除了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一般不做结肠造口术和小肠造口术。如果妇科胂瘤医生进行肠道手术有困难,应请普外科医生上台,协助处理。
(二)直肠阴道瘘
妇科胂瘤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放疗后的患者,有时可能会发生直肠阴道瘘。小的直肠阴道瘘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者患者仅主诉偶尔有气从阴道排出。较大的直肠阴道瘘,患者常发现有粪便从阴道流出。一般粪瘘的阴道开口位于会阴体的深部,另一个开口则位于直肠或肛管的上端。而由根治性手术、放疗或肠改道手术所造成的粪瘘,开口都位于阴道顶端,但临床症状是相同的。大部分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就可证实粪瘘的存在。如果粪瘘较小,可将一手指伸进直肠,再打开阴道,用一探针在阴道后壁探视,常常不难发现瘘道。直肠-乙状结肠镜能够确定粪瘘的存在和位置,但是,如果瘘管口很小,或位置就在齿状缘的上下,直肠-乙状结肠镜也可能误诊。个别的情况下,也可借助亚甲蓝试验来明确诊断。具体方法是:先在阴道内放干净的纱布,然后向直肠内灌注亚甲蓝稀释生理盐水,让患者行走20分钟后,将阴道纱布取出,若阴道纱布蓝染,则证明有粪瘘存在。对诊断较为困难的病例,有些学者建议,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阴道内灌满水,再向直肠内充气,若发现阴道的水中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有粪瘘存在。
瘘管的大小、数目、位置,周围组织的健康情况以及肛门括约肌是否受累都是影响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如果粪瘘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造成的,一定要取活检明确诊断。对于放疗后组织坏死所导致的粪瘘,在放疗的效应没有解除之前,一般不宜进行手术修补。清洁洗肠是术前准备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复杂的粪瘘,患者术前5天应该给低渣饮食,术前2天应口服抗生素并进行清洁洗肠。术后,患者应常规给予抗生素,禁食4~5天,并使用胃肠外营养治疗。
(三)短肠综合征
切除过多小肠常可导致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由于胃液过度分泌、胆结石、腹泻、水电解质紊乱、肾结石和吸收不良所造成的营养不良。一般认为,切除小肠超过200 cm通常都会出现短肠综合征,然而,切除回肠终端的小肠不足30 cm也会造成明显的吸收障碍。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不但取决切除小肠的长度,而且还与切除的部位有关。
通常,克隆病(Crohn disease)是造成短肠综合征最主要的原因,但在妇科肿瘤领域,盆腹腔放疗后的手术也是造成短肠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显然,为了将肿瘤彻底切除,有时可能会切除较多的小肠,但更多的小肠切除是为了手术、放疗和腹腔化疗后的肠梗阻。在做这种手术时,常会遇到十分严重的粘连,肠管已变成纤维包裹团,形似“盔甲”。对于这种情况,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行肠切除或小肠造口术。小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更多,现已很少采用,而较多采用小肠切除。过多小肠被切除后,对大肠造成了过多的负担,导致腹泻和水电解质吸收障碍,因而造成了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下。
1.胃液过度分泌 这主要取决于切除小肠的长度。过度分泌的胃液进入肠道,使得肠道内的pH降低,影响了肠道的吸收功能。胃液过度分泌常在手术后立刻出现,但随后会逐渐减少。
2.胆结石 Heafon和Rend等人报道。在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中,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由于吸收障碍导致胆盐减少所致。
3.腹泻 在某种意义来说,腹泻是小肠缩短后液体吸收障碍的一种反映。另外,结肠内过多的不能吸收的胆盐也会加重腹泻,因为胆盐能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并可使结肠黏膜过度分泌。胆盐也可增加结肠的蠕动。
4.肾结石 由于肠道内的钙不能与草酸盐结合形成草酸钙排出体外,草酸盐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导致肾结石的发生。此外,胆盐对结肠黏膜的作用,也使得草酸的吸收明显增加。结肠的功能愈好,肾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就愈大。
5.吸收不良 由于小肠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也明显加快,因而导致营养素的吸收不良。如果终盲端回肠或回盲部已被切除,吸收不良会更加严重。
治疗:患者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或已存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术前应给予胃肠外营养或要素饮食。在手术期间,应尽最大的可能保留较多的小肠,尤其是回盲部的小肠。大段的结肠切除有可能使病情更加严重。由于大量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术后的治疗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特别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营养治疗队伍来协助妇科肿瘤医生维持患者的营养、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术后还应使用一些药物来抑制肠蠕动和胃酸过多分泌。消胆胺(Cholestyramine)对降低结合性胆酸,减少腹泻可能会有帮助,但对于大量的回肠切除术后的腹泻却常常无效。由于长链的三酰甘油减少,术后需要补充中链三酰甘油。对于尿中草酸盐明显增加的患者,应给口服钙剂并减少饮食中草酸盐的摄入。随着剩余小肠的不断适应,其功能也能逐渐恢复,以达到口服足够营养要素的水平。但也有些患者必须给予长期的胃肠外营养。
肠道的适应:通常,剩余的肠道可以通过黏膜的增大和肥大来克服长度的不足。已有研究表明,剩余小肠的黏膜和肌肉都会明显增生,甚至在小肠的实际长度上也会有所增加。结肠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加,黏膜也会增生。在肠道适应过程中,结肠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结肠切除的患者,肠道适应的能力明显降低。小肠管腔内食物是刺激小肠增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鼻饲管饮食比全胃肠外营养要好,而且,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尽可能的口服饮食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手术治疗:曾经有人试过重新再造循环肠袢,设置逆蠕动肠段及结肠中间插入等手术,但效果均不理想。小肠移植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但它常需要同其他的器官一起进行,而且目前正在实验阶段,还不能用于临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