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多关节挛缩(arth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是一个综合征,指胎儿活动少,出生后多个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出现四肢关节多种畸形。国外数据显示发病率大约1/3 000,1841年已有研究记录。
一、病 因
目前还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有几种学说。
1.脊髓神经异常。母妊娠期间,脊髓前角细胞发育异常,导致肌肉发育不全,胎儿出现活动障碍,出生新生儿可伴有腹裂和肠道闭锁等畸形。
2.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的体节发育中,脊索和神经管发育异常,肌细胞外基质来源于外侧中胚层,而肌细胞来源于体节中胚层,肌细胞外基质缺少或被脂肪替代,出现肌发育异常。
3.有重症肌无力的母亲,其自身抗体可传给胎儿,抑制乙烯胆碱的抗体功能。引起胎儿自身免疫性肌麻痹。
4.动物实验发现,鸡胚胎用箭毒2d,鸡就出现多关节挛缩,与人相似。鼠胚胎期用箭毒后,新生鼠也出现类似畸形。另外,鸡胚感染柯萨奇病毒和纽卡斯尔病后,也出现多关节挛缩,这提示病毒可能在其患病中有一定作用。
5.虽然该病多为散发,但家族发病已有报道。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与性联遗传已有个案报道。
二、病理及分型
1.脊髓的前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胎儿期肌肉的运动降低。关节的大体形态相对正常,但关节囊增厚和纤维化,缺乏皱襞,皮肤和皮下与骨面贴得紧,肌腱与鞘有粘连。肌肉可有纤维化和脂肪变性。
2.病理上分两型,即肌病型和神经型。肌肉型的脊髓、前角和神经根正常,肌肉较苍白、质硬和纤维化,该型占7%。神经型中脊髓、前角和神经根均异常,占93%。
三、临床表现
1.基本表现 母亲妊娠期间有胎动少,胎位不正。出生后常见的体态是膝关节伸直,双足马蹄,肘关节和腕关节屈曲,上下肢均有不同程度萎缩。受累的关节多同时累及上下肢,个别可仅累及上肢或下肢。受累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异常受限制,但头颈活动较正常。患儿常有躯干中心线附近的血管瘤,智力发育相对正常。
2.临床分类 Ⅰ型,手的畸形有特点,拇指内手,手指屈曲交叉重叠。伴有足马蹄和垂直距骨。颅面可有畸形。Ⅱa型出四肢畸形外,伴有上腭裂和矮小。Ⅱb型,有线粒体异常,伴有上睑下垂和眼肌麻痹,肌肉较硬,没有掌纹,有父亲向儿子或母亲向儿子遗传的特点。Ⅱc型,有唇裂。Ⅱd型有脊柱侧弯。Ⅱd型有牙关紧闭症,手挛缩明显,掌指关节伸直。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母亲妊娠史、病史和体检,一般能够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由于多关节挛缩是一个症状或体征,很多疾病和综合征均可有多关节挛缩的表现,在作出诊断前,系统检查和排查也很必要,要注意排查遗传代谢、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五、治 疗
1.由于疾病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别,治疗方案要针对每个不同患儿的具体情况。治疗的目的是使患儿能够坐立和(或)直立行走,上肢有基本功能,达到能相对独立生活的目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下肢要恢复正常的力线;维持关节已有的功能;通过肌腱转移手术,使关节的主动活动性改善;尽可能改善关节的功能。虽然疗效不确定,但支具和物理治疗要尽早开始。下肢关节挛缩通常先治疗膝关节,然后治疗髋关节,6月龄就要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6~12月龄就治疗髋关节屈曲挛缩。患儿能直立后,足和手的手术要考虑进行。脊柱侧弯和其他骨性手术要到10岁后进行。
2.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如果髋关节活动受限,没有任何功能,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好,要考虑放弃手术。如果脱位后,髋关节有一定功能,6月龄可行内侧入路切开复位(Ferguson手术),术后人位石膏固定。年龄大的髋脱位要从前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后根据髋臼情况,选择骨盆截骨。髋关节挛缩的患儿,需要做软组织松解,严重者要行股骨短缩。
3.膝关节过伸的患儿出生后即行石膏固定,6个月后效果不好要考虑行手术治疗。四头肌V-Y延长和股骨缩短是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屈曲挛缩,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屈曲挛缩得不到治疗,患儿将不能直立和行走。治疗的方法可行后内侧和外侧的半腱肌和半膜肌松解延长,关节囊松解,严重者行股骨短缩治疗。
4.马蹄足畸形常常为僵硬型,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治疗的方法在早期可行石膏和支具治疗。严重者行广泛软组织松解,可考虑行Mecky手术,后内侧广泛松解,内侧肌腱松解,跟腱延长。年龄大的要行截骨手术。
5.上肢畸形治疗要求基本达到肩关节活动能满足肘和手能在桌面活动,使患儿将来能自行饮食和使用电脑,尽早物理治疗,改善上肢关节被动活动的范围。首先要使肘关节屈曲,继而改变肱骨旋转功能,矫正腕的畸形,改善拇指内收。后期是否手术要根据个体畸形的情况,旋转合适的肌腱和骨的手术。
(唐盛平)
参考文献
[1] 唐盛平,周亚玲,刘正全,等.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1):12-15.
[2] 唐盛平,刘正全,全学模,等.胸所乳突肌巨微解剖与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的关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19-20.
[3] Cheng JC,Tang SP,Chen TM,et al.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a study of 1,086cases.J Pediatr Surg,2000,35(7):1091-1096.
[4] Tang S,Liu Z,Quan X,et al.Sternocleidomastoid pseudotumor of infants and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fine-structure research.J Pediatr Orthop,1998,18(2):214-218.
[5] John Anthony Herring,Tachdjian′s Pediatric Orthopaedics/from the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Saunders Elsvier,2008.
[6] Sarnat HB.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congenital myopathies.J Child Neurol,1994,9(2):193-2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