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的临床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极度急性膨胀,腔内有大量液体滞存。以往认为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腹膜后的手术后易于发生。过度饱食后也可以发生此类情况,其严重性较手术后急性胃扩张为大,治疗上也有一定的区别。此外,长期仰卧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钾等病人也可以发生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关于发病的机制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胃、十二指肠的扩张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小肠系膜将十二指肠横部压迫于脊柱和主动脉上所致。在许多急性胃扩张患者,可见扩张包括胃和被肠系膜上动脉横跨压迫近侧的十二指肠。在身体消瘦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腹膜后脂肪减少和仰卧脊柱前凸位置,也使十二指肠横部容易受压。另一种学说认为扩张是由于胃、肠壁原发性麻痹所致。麻痹原因为手术时牵扯、腹膜后引流物的刺激和血肿的形成或大量食物过度撑涨胃壁所引起的神经反射作用。重体力劳动后的疲劳、腹腔内炎症和损伤、剧烈疼痛和情绪波动都可能是促使胃壁肌肉易于麻痹的因素。实际上机械性梗阻和神经性麻痹两个因素可能均存在,而胃壁肌肉麻痹很可能占主导的作用。胃麻痹扩张后可将小肠推向下方,使小肠系膜和肠系膜上动脉拉紧,易于压迫十二指肠,使胃内食物和咽入空气及胃、十二指肠的分泌液和胆汁、胰液大量积存。这些液体的滞留又可以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引起更多的分泌和渗出液,使胃扩张的程度显著加重,这样又可以进一步牵拉肠系膜引起内脏神经刺激,加重胃、十二指肠的麻痹,于是形成恶性循环,使扩张更加重。
【病理生理】
胃和十二指肠高度扩张,可以占据几乎整个腹腔,胃壁可能因为过度伸张而变薄,或因炎性水肿而增厚,或因血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穿孔。在大多数病人可以发现十二指肠横部受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甚至十二指肠壁可能发生压迫性溃疡。在少数病人,全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也呈现扩张。在晚期,胃黏膜上有小糜烂出血点。在病程中,大量液体继续不断分泌,积存于胃、十二指肠腔内,并且不能在胃、十二指肠内被吸收,因而造成体内脱水和电解质丢失,终于出现酸碱失衡以及血容量缩减和周围循环衰竭。胃壁坏死穿孔可以引起急性腹膜炎,导致休克。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症状与体征 初期患者仅感觉无食欲,上腹膨胀和恶心,很少有剧烈腹痛。随后出现呕吐,起初为小口,反逆出胃内积液,以后量逐渐增加。患者呕吐时似毫不费力,从无干呕现象。呕出液常具有典型特性,开始为深棕绿色浑浊液体,后呈咖啡渣样,为碱性或中性,隐血试验为强阳性,但不含血块,亦无粪便臭味。呕吐后腹胀不适并不减轻,此时若插入胃管,即发现胃内尚积存大量相同液体,甚至可达3~4L,说明所谓呕吐症状实际上是胃、十二指肠内积液过满后的溢出现象。此时检查可发现腹部呈不对称膨胀(以左上腹和中腹较明显)和水震荡声。全腹可能有弥漫性轻度触痛,肠蠕动音减低或正常。如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则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逐渐出现,患者极度口渴,脱水征明显,脉搏快弱,呼吸短浅,尿量减少,终于因休克和尿中毒而死亡。
如在病程中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全身情况显著恶化,全腹有明显压痛,腹腔内有积水征,则表示胃发生坏死穿孔。
2.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手术后初期或过分饱食后,如出现上述溢出性呕吐症状和具有上述特征的吐出物,并发现上腹部胀满、水震荡声,即应怀疑为急性胃扩张。应立即置入胃管,如吸出大量同样液体,诊断即可确定,不应等待大量呕吐和虚脱症状出现后,才考虑到这种可能。
化验检查可反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程度,包括血红蛋白增高、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以及低氮血症。酸碱平衡紊乱决定于电解质丧失的比例,可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体温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增多并不常见。
在创伤、感染后发生时,一般不易联想到急性胃扩张的诊断。如在腹部X线平片上见左上腹部弥漫性一致阴影,胃气泡水平面增大,或侧位片上有充气扩大十二指肠时,应考虑到急性胃扩张可能。上腹部CT可明确诊断,可见扩张胃腔占据上腹部。
鉴别诊断应与弥漫性腹膜炎、高位机械性肠梗阻、肠麻痹区别。在弥漫性腹膜炎,体温常升高,腹膜刺激体征明显,肠腔呈普遍性气胀,肠蠕动音消失。在机械性高位肠梗阻,常有较明显的腹痛,肠蠕动音增强,呕吐物含小肠内容物,腹胀不显著。肠麻痹主要累及小肠下端,故腹胀是以腹中部最为明显。在这三种情况下,胃内一般没有大量液体积存,而且胃内积液吸空后,症状并不立刻减轻。
【预防和治疗】
在上腹部大手术后采用胃肠减压,至术后胃肠暂时性麻痹消失、蠕动恢复时停止,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有效措施。手术时避免不必要的组织创伤和手术后注意患者卧式的变换,也具有预防的意义。避免暴饮暴食,尤其在较长时期疲劳和饥饿后不过分饱食,对预防发生急性胃扩张很重要。
对手术后急性胃扩张一般常用的治疗有三方面措施。
1.置入胃减压管吸出全部积液,用温等渗盐水洗胃,禁食,并继续减压,至吸出液为正常性质为止,然后开始少量流质饮食,如无滞留,可逐渐增加。
2.经常改变卧位姿势以解除十二指肠横部的受压。如病情许可,可采用俯卧位,或将身体下部略垫高。
3.静脉输入适量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以矫正脱水和补充电解质的损失,必要时输血。给予生长抑素抑制分泌,如有低钾性碱中毒,除补充水和氯化物外,还需补充钾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控制血糖。每日记录水盐出入量,并作血化学检查(钠、钾、氯化物、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等)。维持尿量正常。
4.暴饮暴食所致的胃急性扩张,胃内常有大量食物和黏稠液体,不易用一般胃减压管吸出,常需要用较粗胃管洗胃才能清除,但应注意避免一次用水量过大或用力过猛,造成胃穿孔。如经减压或洗胃后,腹部膨胀未明显减轻,或大量食物不能吸出,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胃壁清除其内容物。对已有腹腔内感染、气腹或疑有胃壁坏死的患者,应在积极准备后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简单有效为原则,术后应继续胃管吸引减压,或做胃造口术。
参考文献
吴蔚然.急性胃扩张.见:吴阶平主编.黄家驷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2-1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