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杲脾胃虚弱致痿论

李杲脾胃虚弱致痿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杲论痿之病因乃因湿热所起,因痿病多发于六七月间夏秋之交,湿热之令大行,湿热蕴蒸,刑伤大腑,肺失清肃,治节不行,肾乏生化之源,肾阴亏虚,骨不坚强而发痿躄。其论痿病,根源在脾。在战乱频繁的金元时代,饥饿、劳累是疾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李杲师承张元素之学,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世尊之为“补土派”。

李杲论痿之病因乃因湿热所起,因痿病多发于六七月间夏秋之交,湿热之令大行,湿热蕴蒸,刑伤大腑,肺失清肃,治节不行,肾乏生化之源,肾阴亏虚,骨不坚强而发痿躄。另外,肺恶燥,胃亦恶燥,阳明经气相通,湿热久蕴,化燥伤阴,阳明虚弱,则宗筋弛纵。李杲创用清燥汤,其意在于上下分清而保气液,清热利湿而不致化燥,保存肺胃之阴以润养宗筋。其论痿病,根源在脾。如《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治疗以甘温之品温养胃气,使生长之气旺,如党参、黄芪、干姜、肉桂等,升中阳以鼓动脾胃功能,下入肾以温阳散寒,使肌肉得养,骨髓充实,痿病自愈。

在战乱频繁的金元时代,饥饿、劳累是疾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李杲师承张元素之学,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世尊之为“补土派”。

朱震亨所处时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治用辛热燥烈,极为普遍。他针对时弊,创立己见,提出“相火论”和“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擅用滋阴降火法治病,其学术思想既宗《黄帝内经》之旨,又继承刘、张、李之精华,被称之为“集医之大成”,后世尊称其为“滋阴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