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溶石常用的治疗方法及溶石药物的选择

溶石常用的治疗方法及溶石药物的选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溶石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溶石和灌注溶石。本药适用于结石直径<2cm、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固醇型结石患者。此种溶石治疗的药物价值昂贵,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且必须终身服药。适用于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及胆道手术后综合征。②本品可提高胆汁内抗生素的浓度,合用抗生素治疗胆道炎症可提高疗效。约有10%的用药者可出现发热、胆管炎、胰腺炎,严重者甚至出现败血症。

溶石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溶石和灌注溶石。口服溶石药物以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为代表,主要溶解以胆固醇为主的结石。胆结石可分为胆固醇型、胆色素型和两者兼有的混合型,不同的胆结石所采用的溶石药物及溶石方法也有差异。故在溶石治疗前,一般要了解结石的性质和胆石成分再选用药物。

◆ 口服溶石疗法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只有胆汁酸类的溶石药物,且只能溶解胆固醇结石,对钙化性和胆色素结石不起作用。

1.鹅去氧胆酸 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升高等,并可刺激结肠引起腹泻。

本药适用于结石直径<2cm、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固醇型结石患者。治疗剂量为每日400mg,疗程为6~24个月。溶解结石的有效率一般为30%~70%。治疗期间每半年做B超或口服胆囊造影1次,以了解结石的溶解情况。此种溶石治疗的药物价值昂贵,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且必须终身服药。如停药3个月后,胆汁中胆固醇又将重新变为过饱和状态,结石便将复发,据统计,3年复发率可达25%。目前,此种溶石治疗还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苯巴比妥与鹅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常能增加溶石效果。

注意事项:①胆固醇结石患者在治疗中如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甚至加重,应中止治疗,可酌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②本品服用期较长,一般需半年甚至1年以上,才能起到溶解胆石的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每6个月检测1次血清胆固醇,每6~9个月做1次胆囊造影或超声波检查以监测疗效。③慢性肝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梗阻性肝胆疾病患者、胆道感染者、胰腺炎患者、高血压未控制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胆囊无功能者、X线照射结石阳性患者、胆囊X线造影不显影者均应禁用本品。

2.熊去氧胆酸 本品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使本品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有利胆作用。本品可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显著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适用于胆囊功能正常、透光、直径10~15mm的非钙化胆固醇型胆结石。如近年使用的优恩弗,每粒胶囊含UDCA 250mg。

用法:口服。①利胆:每次50mg,每日3次;②溶石:每日450~600mg,分早、晚2次服用。胆结石清除后,每晚50mg口服,以防止复发,疗程最短为6个月。

注意事项:①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由于复发率较高,建议溶石成功后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② 胆道完全性梗阻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及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慎用。③避孕药可增加胆汁饱和度,用本品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其他节育措施,以免影响疗效。

研究资料显示,口服鹅去氧胆酸每日400mg或熊去氧胆酸每日600mg,至少用药半年,溶石总有效率(结石数量减少、变小或消失)约50%,结石完全消失率仅为20%,无钙化小结石效果较好。鹅去氧胆酸引起腹泻可高达17.9%,尚可导致肝功能损害(ALT、AST升高)。1981年第16届欧洲肝病学会主张联合用药,即鹅去氧胆酸每日每千克体重8.3mg与熊去氧胆酸每日每千克体重7.0mg联合应用,既可减少副作用,又可保持溶石效果,报告14例联合用药1年,溶石总有效率42.8%。

3.丁醚二醇(保胆健素) 可促进胆汁迅速、大量、持久地分泌,可有效地减轻胆道的炎症水肿及所致的胆汁反流,恢复胆管畅通。还有松弛肝胰壶腹括约肌的作用,有助于胆汁排入小肠,但无促胆囊收缩作用。本药可促进胆汁分泌,还可对胆道系统进行机械冲刷作用,促使泥沙样结石及术后残留结石排出。适用于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及胆道手术后综合征。

用法: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饭前服用。可酌情增至每日2~3g。一般服药6~10天即可显效,疗程可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①胆管完全梗阻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忌用。青光眼及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②本品可提高胆汁内抗生素的浓度,合用抗生素治疗胆道炎症可提高疗效。

◆ 灌注溶石疗法

胆囊结石的灌注溶石治疗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①经皮肝穿刺到达胆囊或胆管直接灌注溶石;②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置管。早在1985年就有人报道应用经皮肝穿刺胆囊插管注入辛酸甘油单脂或甲基叔丁醚,直接在胆囊内溶石,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胆酸钠 是机体胆汁中的主要胆汁酸成分,药源广,易于制备,且价格低廉。溶石成功率为65%~70%。副作用与口服胆汁酸制剂相似。约有10%的用药者可出现发热、胆管炎、胰腺炎,严重者甚至出现败血症。

2.辛酸甘油酯 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吸收障碍的中链三酸甘油酯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管胆固醇结石及其术后残石的局部溶解药,同时具有营养和乳化作用。有报道显示,辛酸甘油酯胆石全溶率为26%,部分溶石率为29%,有效率为55%,但有36%的患者对此无反应。其副作用发生率为67%,以腹痛最常见,约40%。此外,尚有食欲下降,呕吐及腹泻,2/3病例尚可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

3.甲基叔丁醚 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速效的胆固醇结石直接溶解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其溶石作用较辛酸甘油酯强50倍,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胆固醇溶解剂。有报道其结石全溶解达95%,但其远期疗效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治疗中约50%病例可出现恶心、十二指肠炎,偶有溶血及麻醉现象。个别病例可出现出血性肺炎、肾衰竭。

◆ 胆色素结石的治疗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原发性胆管结石发生率较高,且以胆色素结石为主。设法溶解胆色素结石成为我国胆管结石灌注溶石治疗的重点。给药途径通常是术后留置的T形管,对于无T形管者,可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导管给药。目前研究较多的胆色素结石溶解药物有以下两种。

1.复方橘油乳剂 以橘油(96%为柠烯)与复方胆酸钠,按1∶9配制的乳剂,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均有较强的溶石作用,且对胆管黏膜无明显刺激作用,是溶解以胆色素为主要成分的肝胆管结石的较好药物。

本品须由临床医生使用。在无菌操作下,本药可经多种途径灌注治疗,每日或隔日灌注1次,每次30~50ml,7~10次为1个疗程。结石消失率44.7%,有效率83.6%,副作用有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发生率约50%,若减少首剂用药量则可防止。

2.复方胆汁酸制剂 以1%依地酸二钠(EDTA-2Na)与1%~2%胆酸钠(或鹅去氧胆酸)配制成pH7.5~8.0的复方制剂。临床应用时每日1次经T管滴注,250ml/次,结石消失率约40%,有效率80%。副作用多表现为腹泻、腹痛,疗程长亦是其缺点。

药物溶石结石消失后,肝仍不断产生胆固醇过剩的成石胆汁,尚有结石复发的可能。患者存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妊娠等因素时,结石更容易复发。单一结石复发率低,多个结石多复发率高。据相关统计显示,结石溶解消失后突然停药,约有50%的病例复发,复发时间在6个月至4年。为防止复发,结石溶解后,用鹅去氧胆酸治疗量的1/2 或 1/3,即每日200~300mg长期维持治疗,对防止复发很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