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心肌缺血

冠心病心肌缺血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态心电图记录的ST段改变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手段。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91%,特异性78%。心肌缺血总负荷是心脏相关死亡的最强且独立的危险预示因子。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常可能出现无痛性缺血型ST段变化,劳力性或静息心绞痛都可见。动态心电图监测到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的病人也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动态心电图记录的ST段改变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手段。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91%,特异性78%。无痛性心肌缺血表现为无心绞痛发作,但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可以记录到缺血型ST段和T波改变,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病人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及时记录心电图,因此动态心电图监测是其诊断的主要工具。

(一)对心肌缺血总负荷的评价

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后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心肌缺血预示着不良的预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是心脏相关死亡的最强且独立的危险预示因子。

(二)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评价

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常可能出现无痛性缺血型ST段变化,劳力性或静息心绞痛都可见。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动态心电图监测到的心肌缺血和后来的冠状动脉事件以及心脏性死亡之间存在联系,说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动态心电图监测到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的病人也有重要的预后意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时间或总负荷还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缺血累计时间较长(24h>60min)者更支持可能有3支冠状动脉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一组关于健康人日常生活中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流行性及预后意义的报道显示,678例年龄在55~75岁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男性和女性经48h动态心电图监测,77例(11.4%)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所有病人追踪5年,77例无痛性心肌缺血者中,16例(20.7%)发生了死亡或心肌梗死。提示此检测手段可用于确定高危个体。

(三)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以确认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时ST段改变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两者的关系。同时也能确定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这对判断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动态心电图因为可发现无痛性ST段抬高发作,因此更适合于评价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四)对缺血发作时伴随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与心绞痛发作可以互为因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的连续心电图监测发现,50%的病例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复杂的室性异位节律、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这些心律失常主要见于有明显ST段抬高(4mm或以上)的患者,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前壁导联ST段抬高的心绞痛患者,而缓慢性心律失常见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在ST段抬高最高期或治疗使ST段回落期都可能发生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期出现的心律失常代表缺血性心律失常,ST段回落期出现的心律失常代表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间持续的越长,出现后者的机会就越多。

(五)抗心绞痛治疗效果的评价

动态心电图可以通过监测用药前后缺血型ST段的变化来客观评价抗心绞痛药物的治疗效果。早期采用ST段变化的定量分析,引入心肌缺血总负荷概念后,直接进行用药前后的缺血总负荷比较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缺血的量变。动态心电图也可用来评价心肌血供重建治疗手段(如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