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论证资料

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论证资料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尚无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理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选择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理论上是最佳的移植种子细胞。

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并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目前细胞治疗的种类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以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1)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①多个移植中心均采用环磷酰胺(CTX)加集落刺激因子(G-GSF)动员及大剂量CTX预处理移植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具体方法:患者首先需要动员后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多采用环磷酰胺加集落刺激因子。待白细胞>3×109/L以后,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达108/kg(包含CD34达106/kg)即予保存,患者再经预处理后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快速回输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部分再次给予集落刺激因子观察白细胞,一般在移植后10d左右上升至>1×109/L,提示移植成功。②大部分患者均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2~4g/m2,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 d),连用5d的方法;预处理大部分采用40~60μg/(kg·d),连用2~4d;因为单独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有可能使狼疮病情加重的危险,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就是强烈的免疫抑制,其摧毁原有的体内紊乱的自身免疫状态,环磷酰胺可杀灭体内快速增殖的免疫效应细胞,而造血干细胞对环磷酰胺具有抵抗性,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起到促进骨髓重建的作用。发热、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是大剂量环磷酰胺的常见不良作用。③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重建大大滞后于造血重建,给机体受损组织以修复的机会,并希望在免疫重建后达到新的免疫平衡。因为有大剂量的免疫抑制以及体内去除T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在1年甚至2年内都处于免疫低下状态,T辅助细胞和B淋巴细胞大多在1年以后尚未恢复正常水平,因此,移植后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感染,特别是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真菌的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虽然经过积极治疗移植后相关病死率较低,但抗感染、保护脏器、预防损伤等治疗大大增加了治疗成本。

(2)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包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很少,占骨髓中有核细胞的0.001%~0.010%,但其可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多代不发生分化。间充质干细胞有支持造血、调节免疫、修复组织、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多种作用。②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可有效分离培养,所培养扩增的细胞成分单一,且保持干细胞特性,适于以后临床应用。③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扩增及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比较,发现狼疮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生长增殖特性及对T细胞增殖影响上无明显异常。④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对B细胞的表面刺激分子表达、增殖、免疫球蛋白分泌有相似的抑制作用。⑤另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异常,表现为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较正常缓慢,易衰老,传代过程中活力会逐渐丧失。他们为2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示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因为不需要动员、预处理及体内去除T细胞治疗,故整个移植过程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治疗成本也相应缩小。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尚无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理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选择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理论上是最佳的移植种子细胞。尽管异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近期没有免疫排斥反应,毕竟是异体的细胞,远期是否会发生排斥反应需要长时间观察方可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