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3.白细胞直方图 血液分析仪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RDW、HDW明显增高,为小细胞不均一性高色素性贫血。骨髓恢复时,HFR和MFR迅速上升。

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1)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容器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2)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的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淋巴细胞位于35~90fl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位于160fl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与稀释液中Hb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浓度。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1)光散射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①激光与细胞化学法;②容量、电导、光散射(VCS)法;③电阻抗与射频法;④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

(2)光散射法红细胞检测原理: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体积,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得出MCV、MCH、MCHC值,并显示红细胞散射图、单个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直方图。

(3)光散射法血小板检测原理: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测量细胞折射指数(RI),低角度(2°~3°)光散射能测量细胞大小。在二维散射图上得出血小板数量和相关参数。

(4)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①利用新亚甲蓝使网织红细胞RNA着色,加入使红细胞内Hb溢出的试剂,使其成为“影细胞”,然后采用VCS原理,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②利用碱性槐黄O等荧光染料与网织红细胞内的RNA结合,以波长488nm氩氖激光束为激光源照射网织红细胞,得到前向散射光强度(细胞体积大小)和荧光强度(胞质内RNA多少),形成二维显示散点图,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和相关参数。

3.白细胞直方图 血液分析仪提供细胞体积分布图形。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最右侧峰又低又宽为中性粒细胞峰,左右两峰间的谷区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表2-4)。

表2-4 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主要原因

4.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

5.血小板直方图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2~30fl分布,呈左偏态分布,集中分布于2~15fl。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

6.血液分析仪部分检测参数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正常参考范围为24~34g/L。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RDW、HDW明显增高,为小细胞不均一性高色素性贫血

(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①鉴别血小板减低的病因。②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3)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DW增大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PDW减低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4)LFR和HFR。①骨髓移植:HFR增高提示有较多未成熟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HFR变化比网织红细胞计数变化更具有意义。②贫血:溶血性贫血时,Ret、LFR、HFR明显增高。肾性贫血时HFR上升、LFR下降、Ret正常。③放疗和化疗:HFR和MFR减低早于LFR。骨髓恢复时,HFR和MFR迅速上升。

(5)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RMI减低,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6)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指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与总网织红细胞百分比。①IRF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关系见表2-5。②IRF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计数更早反映骨髓细胞生成和骨髓移植成功。IRF是骨髓移植成功最早、最灵敏的指标。③监测肾移植后红细胞生成情况:IRF是肾移植成功较早、较灵敏的指标。

表2-5 不同疾病IRF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关系

7.红细胞直方图在贫血中的应用

(1)小细胞性贫血。①RDW正常: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fl,波峰在75fl处,基底较窄,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②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fl,波峰在65fl处,见于缺铁性贫血。③RDW明显增高:红细胞显示双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波峰在50fl处,大细胞峰顶在90fl处,基底较宽,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

(2)大细胞性贫血。①RDW正常:红细胞主峰右移,分布在75~130fl,波峰在100fl处,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②RDW轻度增高:红细胞峰右移,基底增宽,分布在75~150fl,波峰在105fl处,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③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右移,出现双峰,以100fl处峰为主,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

(3)正细胞性贫血。①RDW正常:红细胞分布在55~110fl,波峰在88fl处,见于慢性病贫血、急性失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②RDW轻度增高:红细胞分布在44~120fl,波峰在80fl处,见于血红蛋白异常、骨髓纤维化。③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分布在40~150fl,波峰在90fl处,见于早期或混合性营养不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