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酸与其衍生物损伤及防治

有机酸与其衍生物损伤及防治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丙酸属于低毒类,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丙酸可使啮齿类动物胃癌发生率增加,给大鼠喂饲含4%丙酸的食物14d,可见胃黏膜溃疡形成和结节。吸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发生肺水肿。吸入后轻度中毒,可有上呼吸道炎症表现。国内也有类似的事故发生。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

一、甲 酸

【临床特点】

1.短期暴露的影响

(1)吸入:可致眼结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咽部不适,咳嗽、呼吸困难。有使人中毒死亡的报道。

(2)皮肤:引起刺激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结膜充血、皮肤灼伤、水疱。

(3)口服:致死量约为30g,可见流涎、口腔和喉部有灼热感,并伴有呕吐、吐血、腹泻及剧烈腹痛,常因肾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2.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部紧迫感及鼻塞和鼻窦炎症状,个别有哮喘发作。皮肤接触可出现局部发黑和角化,鼻黏膜和牙有腐蚀斑。

【处理措施】

1.人身防护

(1)吸入:空气中浓度超过限值,应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2)眼:佩戴化学防溅眼镜。

(3)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围裙)和胶靴,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冲洗器具。

2.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予以吸氧。可给予2%~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防治化学性肺炎。

(2)眼部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现场无上述溶液则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重者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水交替滴眼,必要时请眼科处理。

(3)皮肤接触后,用清水、生理盐水或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4)误服者催吐、洗胃及导泻。洗胃可用温水或2.5%氧化镁溶液,不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引起胃穿孔的可能。可口服牛乳、豆浆及蛋清等黏膜保护药。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为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二、丙 酸

【临床特点】

丙酸属于低毒类,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丙酸可使啮齿类动物胃癌发生率增加,给大鼠喂饲含4%丙酸的食物14d,可见胃黏膜溃疡形成和结节。大鼠经口LD50为4.92g/kg,兔经皮LD50为0.5g/kg。丙酸进入体内转化为琥珀酸而参与代谢。吸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发生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严重眼损害。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大量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处理措施】

参见甲酸中毒的处理。

三、冰 醋 酸

【临床特点】

1.属低毒类,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对眼、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1)吸入: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酸气溶胶,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咽部刺激、咽干、鼻分泌物增加、鼻出血、头痛等刺激性症状。

(2)眼接触:引起眼睑水肿、结膜充血。

(3)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出现化学灼伤,有水疱和疼痛。

3.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乙酸蒸气或气溶胶可对人体产生慢性作用,出现咳嗽、咳痰、胸部紧迫感及鼻卡他性鼻窦炎等症状。个别的接触者引起哮喘发作,局部皮肤发黑和角化、鼻黏膜和牙的腐蚀斑和贫血等。

【处理措施】

1.人身防护

(1)吸入:当空气中蒸气浓度不明时,应佩带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2)皮肤: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冲洗器具。

2.急救措施

(1)吸入: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眼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慢的水流冲洗患眼至少20min。

(3)皮肤接触: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污染皮肤。

(4)口服:应以碳酸氢钠稀溶液作催吐药。

3.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为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四、草 酸

【临床特点】

1.急性吸入乙二酸蒸气,可引起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鼻出血等。并有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刺激征。

2.接触乙二酸粉尘或溶液,可引起皮肤黏膜灼伤。

3.非职业性中毒,口服中毒时病情甚重,即感到口、咽和胸骨后灼热、疼痛,咽下困难,口干,烦渴,频繁呕吐(呕吐物可呈血性),上腹剧痛,血便。检查可见口腔、咽部黏膜红肿、溃烂,脉弱不规则,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可出现低钙血症,表现为牙关紧闭、肌肉抽搐、四肢麻木和疼痛及腱反射亢进。严重者可惊厥、木僵及昏迷。尿中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甚至引起肾衰竭以及由于低血钙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

【处理措施】

1.皮肤、黏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剂。

2.误服中毒者应尽快用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再由胃管灌入10%葡萄糖酸钙40~60ml。也可用高钙牛奶、粉笔灰或其他含钙物质,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低血钙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40ml。必要时每隔1~2h重复使用。

4.合理补液和应用利尿药,纠正酸中毒,防治肾损害所致的尿毒症。

5.其余参见硫酸及硝酸中毒的处理。

五、氯 乙 酸

【临床特点】

1.急性中毒的轻重程度取决于现场氯乙酸(雾或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皮肤侵入是否引起中毒与皮肤受害面积有关,无明显潜伏期。刺激症状:雾或粉尘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吸入后轻度中毒,可有上呼吸道炎症表现。经休息和对症处理数小时至数日内即可恢复。吸入高浓度的酸雾或粉尘迅速发生严重中毒,出现嗜睡、呼吸深,咳嗽、恶心、呕吐,数小时后出现严重的肺水肿,胸部X线片可有散在的小点片状阴影或两侧密度均匀的云絮状阴影或蝶翼状阴影。

2.皮肤。氯乙酸液或粉尘直接接触皮肤可出现红、肿、水疮,伴有剧痛,水疱吸收后出现过度角化,经数次脱皮后痊愈。如受侵皮肤面积在10%左右时应注意观察经皮肤吸收而中毒。

3.眼。本品酸雾或粉尘溅入眼内,可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角膜组织损害。

【处理措施】

立即脱离事故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肤至少15min;眼污染时应分开眼睑用微温水缓流冲洗至少15min。注意勿让冲洗后流下的水再污染健康的眼;使病人安静,保暖,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轻度中毒病人以支持疗法为主,同时给予对症治疗。较重中毒病人应早期、适量、短程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控制肺水肿。

事故案例:国外曾报道在一次意外事故中,1名工人约10%的皮肤被氯乙酸浸渍,虽然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但10h后仍中毒死亡。国内也有类似的事故发生。

其余参见硝酸损伤。

六、三氯乙酸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 300mg/kg(大鼠经口);5 640mg/kg(小鼠经口)。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戴带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4)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5)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min。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七、苦 味 酸

【临床特点】

本品有毒。主要引起皮肤伤害,有很强刺激性。

1.短期暴露的影响

(1)吸入:对鼻黏膜有刺激性,支气管炎。

(2)眼接触:引起结膜炎,角膜损伤。

(3)皮肤接触:引起过敏性皮炎。

(4)口服:1~2g可引起溶血、出血性肾炎和肝炎。

2.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并损伤红细胞,引起出血性肾炎、肝炎、黄疸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吸入:使用合适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具(防护服、呼吸道防护具等)。

(2)皮肤:除使用有效防护具外,还可使用放油膏和工业用皮肤清洁剂。

(3)眼:佩戴防护眼镜。

2.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2)眼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20min。

(3)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min。

(4)口服:误服后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八、二甲基甲酰胺

【临床特点】

1.刺激症状 DMF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

2.皮肤 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

3.眼 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

4.胃肠道症状 患者常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

5.肝 急性中毒时肝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逐渐增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

6.严重急性中毒 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

7.生活性中毒 曾有原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DMF灌肠,作为治疗药物而引起肝病,病情呈进行性加剧,类似亚急性肝坏死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性脑病,预后凶险。

8.特殊危险者 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首先出现胃肠系统症状,以后有中毒性肝病的表现。

2.生物学检测 血中测二甲基甲酰胺或尿中测一甲基甲酰胺,作为吸收本品的指标。

3.肝功能试验异常 可作为肝有病变的指标。

4.综合分析现场、临床特点 诊断一般不困难,当一群体陆续发生肝疾病时,应做现场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5.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常有将本品引起的中毒性肝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在早期更应引起注意。鉴别诊断要点是重视询问接触毒物史,现场调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以及正确评价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的诊断意义等。此外,要和药物性肝病相鉴别。

【处理措施】

1.急救处理 本品尚无特效解毒药。皮肤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眼污染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必要时请眼科检查。口服毒物必须彻底洗胃。

2.重点针对中毒性肝病 卧床休息;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给予B族维生素;葡萄糖液注射;选择1~2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如干酵母、葡醛内酯、二异丙胺、维丙胺、胆碱等;较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20~60mg/d,分次肌内注射,用药不超过1周,逐步减量,需特别注意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3.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4.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5.其他 因二甲基甲酰胺可在皮肤灼伤愈合后出现肝病变的表现,故在早期即应注意,给予必要的治疗,如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葡萄糖等,应严密观察,有无迟发性肝病的发生。

九、氯甲酸甲酯

【临床特点】

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1.健康危害 本品对呼吸道、眼结膜有剧烈刺激作用。人接触后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及表皮灼伤。较高浓度时发生肺水肿。本品刺激强度为氯气的5倍。

2.急性毒性 LD5050mg/kg(大鼠经口);7 120mg/kg(兔经皮);LC50338mg/m3,1h(大鼠吸入);人吸入190×10-6(190ppm)10min致死,肺水肿;人吸入50×10-6(50ppm),上呼吸道黏膜和肺的炎症;人吸入10×10-6(10ppm)10min,流泪;人吸入0.005mg/L,呼吸道,眼有持久性的刺激及表皮灼伤,皮肤过敏。

3.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小鼠吸入1 000mg/m3 10个月,为最小致死浓度。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灭火方法 用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

十、氯甲酸乙酯

【临床特点】

健康危害:人接触后主要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高浓度时可发生肺水肿。涂于豚鼠皮肤引起深度坏死及形成焦痂。与兔眼接触造成永久性角膜损害。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2.急救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灭火方法 用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

十一、硫酸二甲酯

【临床特点】

中毒时受损的主要靶器官是眼和呼吸系统,表现为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症表现为肺炎、肺水肿。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常经过6~8h的潜伏期后迅速发病,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人接触500mg/m3(97ppm)10min即致死。刺激反应表现为有一过性的眼结膜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轻度中毒表现为明显的眼结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羞明、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咳嗽咳痰、胸闷等,两肺有散在干啰音或少量湿啰音,肺部X线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表现为明显咳嗽、咳痰、气急、伴有胸闷及轻度发绀,两肺有干啰音或哮喘音可伴散在湿啰音,胸部X线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表现为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两肺广泛湿啰音,胸部X线符合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窒息(喉头水肿、大块坏死的支气管黏膜脱落),或出现较严重的纵隔气肿、气胸、皮下气肿。

【处理措施】

1.急救处理 首先迅速将中毒病人救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服,彻底清洗皮肤,对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24~48h,及时吸氧,给予镇静、祛痰及解痉药物等对症治疗,眼部受污染时现场及早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再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可的松与抗生素眼药水交替滴眼,早期、适量、短程的糖皮质激素疗法可有效防治肺水肿。皮肤灼伤采用抗感染及暴露或脱敏疗法。要时刻警惕迟发性中毒效应的发生。

中毒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密观察病情,急救治疗包括合理吸氧,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止咳祛痰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早期、适量、短程;早期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

硫酸二甲酯有机化学中用作甲基化试剂,但随着对碳酸酯研究的深入,硫酸二甲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相信不久将为无毒的碳酸酯完全取代。

2.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沙土灭火。

十二、醋酸甲酯

【临床特点】

1.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2.急性毒性 LD505 450mg/kg(大鼠经口);3 700mg/kg(兔经口)。

3.刺激性 家兔经眼:100mg,中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60mg,轻度刺激。

4.致突变性 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啤酒酵母菌338×10-4(33 800ppm)。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参见呼吸系统防护措施。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十三、乙酸甲酯

【临床特点】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接触较高浓度的本品,可引起眼、鼻、咽喉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出现进行性的麻醉作用。停止接触后恢复较慢,有时可造成角膜混浊。对皮肤可引起皮炎及湿疹。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高浓度可发生麻醉作用及肝、肾充血;持续大量吸入,则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慢性影响可有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内脏浊肿和脂肪性变。偶有对本品发生过敏者,小量吸入后可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

【诊断要点】

1.轻者表现为眼灼热感、流泪、咳嗽、胸闷、头痛、头晕等眼、鼻、喉及气管黏膜的刺激作用。

2.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尚有引起视神经萎缩的报道。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可用4%碳酸氢钠洗胃。若出现甲醇中毒症状,则按甲醇中毒处理。

3.灭火方法 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十四、乙酸乙酯

【临床特点】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十五、磷酸三甲苯酯

【临床特点】

1.急性毒性

(1)侵入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加热至沸点时产生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

(2)中毒机制:邻位异构体(TOCP)主要有迟发性神经毒作用,间位和对位异构体实际无毒,不引起神经脱髓鞘病变。习惯上,商品磷酸三甲苯酯的毒性以TOCP的浓度为依据。TOCP吸收后分布于全身,TOCP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及粪排出,少量经呼气排出。TOCP的毒性在不同动物种族间有差异,小鸡为最敏感的动物之一。小鸡经口给50~500mg/kg,发生迟发性神经病。大鼠经口给840mg/kg或更大剂量才引起脊髓变性。动物的迟发性神经病为“逆死型神经病”,神经变性发生于远端,向细胞体发展,其特征为接触后2~3周发生后腿瘫痪。

TOCP的代谢产物磷酸邻羟甲苯。环邻甲苯酯为神经毒剂。神经毒性酯酶的抑制导致迟发性神经病。接触TOCP后不久,神经毒性酯酶约抑制65%,则预示随后可发生神经病。

2.临床表现 急性TOCP口服中毒常先出现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约经1~2d消退。一般经7~28d发生迟发性神经病,以运动型为主,常先有腓肠肌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可伴有下肢轻度感觉异常,后有下肢无力,并迅速进展为明显的弛缓性瘫痪,重症者也可出现锥体束征。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速度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3.实验室检查 可发现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也有报道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者。病理检查显示轴索变性。

【处理措施】

口服后患者清醒,立即进行催吐和洗胃,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发生迟发性神经病者可给复合维生素B和糖皮质激素。对症处理。无特效解毒药。如出现胆碱能症状时可应用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或碘解磷定。

十六、硫酸二甲酯

【临床特点】

中毒时受损的主要靶器官是眼和呼吸系统,表现为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症表现为肺炎、肺水肿。吸入后至出现中毒症状有30min至48h的潜伏期。轻度中毒时有明显的眼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表现为羞明、流泪、结膜充血、咳嗽、咳痰、胸闷,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啰音或少量湿性啰音;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两肺下野较明显,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时表现为明显咳嗽、咳痰、气急、伴有胸闷及轻度发绀,两肺散在干啰音或伴有局部湿啰音或两肺散在喘鸣音;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两肺中下野可见斑片状阴影或肺野透过度降低,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时则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两肺散在湿啰音;胸部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多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少数呈蝶翼状阴影,符合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同时还可伴发窒息,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严重者出现成年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处理措施】

1.急救处理

(1)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更换污染衣服,尽早用大量稀氨水或清水冲洗皮肤或以10%碳酸氢钠溶液擦洗身体。对刺激反应者需观察24~48h。中毒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给予雾化吸入和支气管解痉药,必要时可采用面罩加压给氧或做气管切开。

(3)眼部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以可的松眼药水与抗生素眼药水交替滴眼。

(4)全身症状可对症处理及采用支持疗法,可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喉水肿和肺水肿的发生。

(5)化学灼伤局部采取暴露疗法或脱敏疗法,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中毒可给予食管、胃肠黏膜保护药,行催吐或导泻疗法。

2.灭火方法 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沙土。

3.其余处理措施 参见总论。

十七、异氰酸甲酯

【临床特点】

1.吸入性中毒之症状 低浓度,造成流泪及鼻腔、咽喉部的刺激。高浓度,造成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分泌物增加等,甚至肺水肿及有生命危险。

2.皮肤接触性中毒之症状 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过敏,造成气喘发作。

3.眼睛接触性中毒之症状 浓度4×10-6(4ppm)时感到刺激并引起流泪,继续暴露可能对眼造成永久性伤害。

4.食入性中毒之症状 可产生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等肠胃道症状,严重者会合并躁动不安、抽搐之神经症状。

【处理措施】

1.中毒急救基本处理原则 不管吸入性、接触性或食入性中毒之伤害,均可先给予100%氧气;若意识不清,则将患者置于复苏姿势,不可喂食;若无呼吸、心搏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复苏术(CPR)。

2.吸入性伤害之急救 给予100%氧气;检查呼吸,若呼吸停止,施以人工呼吸(不宜用口对口人工呼吸);若心搏停止,立即施以体外心脏按压;用5%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

3.皮肤接触性伤害之急救 立即处置以肥皂或中性清洁剂及水清洗皮肤;冲洗时以剪刀将污染衣服脱除,同时也将鞋子与袜子脱除;继续用水冲洗至少15~30分钟;冲洗结束时,利用干净衣物,覆盖受伤部位。

4.眼睛接触性伤害之急救 立即且持续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30min;隐形眼镜必先除去或用水将它冲出来;用湿润棉棒将眼任何可移除之异物移除;不时地将患者上下眼皮拨开冲洗,因病患可能疼痛而无法张眼;冲洗完毕用干净纱布覆盖,并以纸胶布固定。

5.食入性伤害之急救 若无呼吸,立即施予人工呼吸;若心搏停止,立即施予体外心脏按压;切勿催吐;若有意识,用水彻底地润洗口腔;食入10min内,若患者无意识丧失或呕吐,可给予喝240~300ml的水或牛奶,以稀释其浓度;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患者向前倾或仰躺时头部侧倾,以减低吸入呕吐物造成呼吸道阻塞之危险。

6.灭火方法 洒水、化学干粉、泡沫、二氧化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