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时不可随意,必须遵守“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注意方法”的原则,因为不是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对患者都有利。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如果患者锻炼不当,也可能带来种种不利健康的负效应,如可出现血压波动、心肌缺血、关节病加重等。所以患者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要因人而异选择运动项目:必须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大小、糖尿病的类型、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饮食和药物治疗情况等。对任何一个患者,都要根据以上情况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锻炼项目,可考虑散步、慢跑、做操、打拳以及较长时间的行走或者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以及跳舞、扭秧歌等。
(2)每次运动时间以0.5~1小时为宜: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一是体力不行,二是易发生低血糖。可根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每次锻炼时间掌握在0.5~1小时,并应选择在晚餐后半小时开始锻炼。这正是血糖较高的时候,此时锻炼有利消耗糖分,而且锻炼完睡觉,有利睡眠,可防止肥胖。
(3)运动量要合适:运动量不能用运动时间来衡量,因为运动项目不同,达到运动量的时间也不相同。运动量用心率计算是比较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数脉搏,数15秒的脉搏数乘以4可得出每分钟心率(也可直接数1分钟)。运动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220-年龄)×85%的范围内,可认为运动量比较合适。符合有氧运动的要求。例如:一位50岁的人,运动后的心率范围=(220-50)×60%~(220-50)×85%=102~144次/分比较合适。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170减去年龄作为运动中适宜的平均心率。50岁的平均心率应在120次/分上下。
(4)运动的次数:一般而言,每周运动3次为宜,少于此数则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如果身体可以,每周运动5次,甚至天天运动,效果会更加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