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简报

村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简报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尽管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与封锁,但环境比较稳定。陕甘宁边区的卫生防病实践,是党政军民一体化进行的。陕甘宁边区八年卫生建设,是围绕保障军民健康,讲究卫生,防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多发病而展开的。1.卫生宣传工作的拓展 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当即指示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宣传,组织军民开展卫生运动,以达到改善环境,移风易俗,减少疾病,保障健康之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尽管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与封锁,但环境比较稳定。中央十分关心边区军民的疾苦,大力发展边区的卫生事业,在继承和发扬红军卫生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开展卫生防病与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的卫生防病实践,是党政军民一体化进行的。在实践过程中,不但逐步加深了对保障军民健康重大意义的认识,也培养出一支卫生队伍,掌握了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工作方法。

陕甘宁边区八年卫生建设,是围绕保障军民健康,讲究卫生,防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多发病而展开的。当年的一套组织措施,如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和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与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在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建设成就与所开展的卫生防病工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说的“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医药卫生事业”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社会实践

1.卫生宣传工作的拓展 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当即指示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宣传,组织军民开展卫生运动,以达到改善环境,移风易俗,减少疾病,保障健康之目的。1939年4月7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把卫生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对当年的活动作了概括:“在民主的边区政府领导下,边区卫生运动,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这表现在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大大减少,表现对群众生活的深切关怀。注意开展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教育;对于医药科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为使运动更加广泛展开,在这篇社论中还指出:这不仅依赖于领导卫生运动的机关同志们的努力,更主要的是推动全边区人民起来热烈参加,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卫生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这是不可缺少的伟大的抗战工作的一部分”。此后,从机关、部队、学校开始,进一步推动了卫生运动的蓬勃发展。

1944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陕甘宁边区虽已建立了人民的新文化,但还有不少的封建遗迹的实际,向边区文教大会的代表们郑重提出:“我们要告诉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同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这一指示的发出和在各根据地的贯彻,从而推动了卫生工作和卫生宣传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要组织、发动群众,使卫生运动大众化和经常化,并能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重要的就是要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卫生意识,一旦群众了解了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去做,卫生运动就会做好,就会坚持下去,就会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当时进行卫生宣传已经做到了:

(1)形式多样: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如口头宣传,对部队是定期上卫生课,对于居民则是利用开会及预防接种时,采用口头方式宣传卫生知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在节假日,在“庙会”中演唱有关卫生知识的歌曲,当年编演的《卫生儿歌》《李大旺看病》《劝婆娘》等,幽默风趣,具有针对性、趣味性,颇受群众欢迎;报刊上还经常发表党政领导机关有关卫生工作的社论、决定、通知、计划与总结,交流典型经验,表扬先进。如《解放日报》每半月刊出一期卫生专栏,先后刊出56期;军委总卫生部还创办了《国防卫生》杂志,卫生合作社选编出版了卫生宣传小册子《卫生常识》;举办卫生展览会,介绍医药成就,宣传防病方法,普及卫生常识。早在1937年冬八路军军医处就兴办过一次卫生展览(图2-11)。1941年中国医科大学校庆十周年时,又举办过一次规模甚大的卫生展览,毛泽东同志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了“办得很好”,赞扬展览办得成功。同年5月,在延安文化俱乐部又举办了一次。1944年7月,边区卫生署举办了延安市首届卫生展览,毛泽东同志还为这次展览会题词“为全体军民服务”。这些展览使观众从中受到教育。

图2-11 八路军军医处举办的卫生展览会,图为会场一角

引自《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

(2)目的明确:卫生宣传的目的是发动群众,落实到群众的生活中去。其一,要紧紧依靠群众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如生产模范、交通队长、小学教师及各级行政领导,他们的参加,就能很快地带动起来。其二,要结合卫生防病活动,运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宣传。延安地区的几间大医院,都是免费为群众诊治疾病,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特别是推广新法接生,给难产施行成功手术,使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大大降低;这些典型事例对于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最具说服力。其三,开展竞赛,组织评比,表扬先进,以点带面,是群众运动通用的好办法。其四,在各级展开运动,搞好卫生设施,如营房装门窗、厨房装纱窗、厕所设暗道,剩食盖纱罩,设垃圾坑点,建深坑厕所,改造畜圈,用堆肥方法处理粪便,改善水源和挖排水沟等。军委总卫生部对部队卫生管理也提出了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居民群众中,则多以“卫生公约”形式来保证卫生活动持久地进行。

(3)方法实在:群众卫生运动的开展,需要卫生科学技术的指导,方能使运动不断深入和提高。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1938年1月,组成边区防病委员会,聘请马海德、张仁俊、傅连暲、黄祖炎、张一知、吕振球、辛兰亭等人员组成,指导边区的卫生防病工作。1939年5月18日,驻地部队也成立了防病委员会,指导部队的卫生防病和卫生宣传工作。1940年5月26日,为了把延安的党政军各系统的卫生防病工作协调起来,组成了延安市防病委员会,统一指导延安地区卫生运动的开展,并决定各机关、部队、学校、群众组织都成立防病委员会。从当年的卫生宣传报刊资料看,防病委员会每年都有计划、有总结,每个时期都提出具体要求,并派出医疗队、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同时进行具体指导。如延安市防病委员会向军民宣传:每个居住院落设立一个厕所;每个村寨挖好一口井;每天洗一次脸;打扫一次院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勤洗衣服、常晒铺盖;注意防寒防湿;有病不请巫师,要请正规医生;提倡灭蝇、灭鼠、灭虱子。

驻地部队、机关、学校,在群众性卫生运动中,积极参加卫生宣传,帮助群众搞好环境卫生,为群众送医送药。有的机关还派出医疗组,结合防病治病,调查地方病流行情况;还有的组织妇女卫生组,为驻地孕妇做产前检查,免费开展新法接生;有的发动地方干部,利用集市会议、农闲季节共同进行宣传,边做工作,边为群众防病治病。

2.基层卫生保健组织的出现 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是在群众卫生运动普遍开展、逐步深入的前提下,先后创办起来的。尤其是卫生合作社,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在基层卫生保健组织的建立上,创造了一种合作医疗的新形式。

(1)成立保健药社:保健药社创立于1938年,设在安塞,由边区政府民政厅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保健委员会共同投资开办。1939年一度扩大为边区制药厂,以中药为原料加工丸、散、膏、丹和酊剂,以及生产80余种成药,如汗必灵、敌痢散、当归精等,采用外购原料加工成为注射剂和片剂,另外,生产脱脂棉、纱布等物资,支援前线。

(2)兴建卫生合作社:各地卫生合作社的建立,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以延安卫生合作社为例,开诊四个月,门诊达3 813人次,除日常门诊外,在消灭流行性疾病、推广新法接生、开展卫生宣传、指导群众开展卫生运动等方面,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讲话中说道:“要提倡讲卫生。要使边区一千多个乡镇都设立一个小小医务所,”这就是对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

3.“为全体军民服务”思想的确立 “为全体军民服务”是1944年7月毛泽东同志为延安市卫生展览会的题词,这是党领导下的卫生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工作方向。实际上,以预防疾病为主、广泛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和建立基层卫生组织等,都是从为全体军民的健康服务这一总方向出发的。也可以说,都直接关系到“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的大是大非问题。要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我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宗旨。

概括起来,从为全体军民服务出发,落实到为保障全体军民健康的实际活动之中,这就是陕甘宁边区卫生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4.妇幼卫生宣传教育更加广泛 陕甘宁边区广大农村妇女患病的比较普遍,婴幼儿死亡率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严重的是旧式接生,不但脐带的感染导致破伤风,使新生儿夭折,而且产期的陋习,也危害产妇健康,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妇科疾病。

党中央十分关心妇幼卫生问题。1939年就制定了有关优待妇女儿童的政策性规定,加强了妇幼卫生工作,情况逐年有所好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从宣传教育入手,推广新法接生:广大农村妇女,长期受到封建习俗的束缚,卫生知识贫乏,如不会生育,还以为是命中注定,有的还求助于神灵,迷信活动十分猖獗。这与经济生活与文化知识水平的低下密切相关。因而运用多种形式,展开卫生宣传,给他们讲解经期、妊娠期和产时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已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推广新法接生,仅1944年下半年,就在边区各地开办助产训练班18期,一方面集中轮训旧接生婆,同时也培养新法接生员。一般学习时间为3个月。在陕甘宁边区,旧接生婆就有200多名,她们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毫无消毒观念。因此,惟一可行的办法,是从帮助、改造旧接生婆入手。此外,有的部队卫生机关,还为驻地群众设立临时产室,以保证母婴健康。如某部队驻地,在建立临时产室前,当地居民孕妇分娩83次,死产53次,占63.85%;当建成临时产室之后,婴儿出生一个活一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

(2)建立妇幼保健机构:1940年1月,边区政府公布在民政厅内设保育科,各市、县政府第一科内设主管保育科员;区、乡政府设保育员,专管妇女和儿童保健工作,办理统计、登记、宣传教育等事务,这是抗日根据地开了妇幼保健工作单列出来的先河。

1938年7月4日,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会分会,它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当时设在汉口)的分支机构。儿童保育会担负保育员的培训,设立保健所,开展妇幼保健宣传与活动;调查边区儿童人数、健康与教育情况,向政府提出建议,并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在保育会领导下,开办了延安第一保育院,开院一年就接收并培训了各根据地送来的儿童300余名,之后再送入小学继续接受教育。

(3)防治婴幼儿常见病:在边区,婴幼儿的一大疾患是新生儿破伤风,后来推行了新法接生,发病率大大下降。其他疾病,如天花、麻疹、白喉、脑膜炎、痢疾、回归热、斑疹伤寒以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则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防治。种牛痘防天花已在边区逐渐普及;对其余几种传染病,主要是从讲究卫生入手,在各个不同季节,广泛深入宣传防病知识。如1942年夏季,中央总卫生处发出《预防小儿痢疾和腹泻的通知》,要求做好卫生宣传,隔离传染病人,注意饮食卫生。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防病委员会发出《防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通知》,强调预防小儿感冒和肺炎,提出了九条防范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1945年春和秋,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分别编辑出版了《妇孺卫生常识》和《农村卫生常识》两种科普书(图2-12)。《妇孺卫生常识》由沈元晖、王晫、杨炬编著,苏光绘图。书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新法接生的知识和技术,是为边区农村培训助产接生人员编印的教材。《农村卫生常识》的内容多从当年《解放日报》摘来,共分农村常见的传染病及简易急救法、农村卫生、妇孺卫生、如何推行卫生工作4部分。

在儿童的常见病中,消化不良占相当比重。据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小儿科门诊统计,占患儿总数的50%。其原因主要是哺乳不当或不注意饮食卫生所引起,也有的是患其他疾病合并发生的消化不良。因此,在候诊时,在报刊上广泛宣传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宣传哺乳期合理喂养,定时定量;断奶时要注意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的营养成分。为了搞好儿童饮食卫生,延安儿童保育分会还编印了《儿童饮食指南》、《小儿食谱》等小册子,分发给群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图2-12 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9年3月印行的科普图书《农村卫生常识》与《妇孺卫生常识》

引自:王东胜,黄明豪编的《民国时期健康教育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