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异性免疫缺陷

特异性免疫缺陷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致疾病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或缺失。该病的特点是血循环和淋巴组织中缺乏B细胞及各类免疫球蛋白,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原发性联合缺陷病主要表现为T细胞和B细胞均发育障碍而导致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为性染色体遗传缺陷,约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50%。

(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

所致疾病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主要是由于B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B细胞对T细胞传递的信号反应缺陷所致。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或缺失。如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病)、选择性IgA缺陷、X-性联高IgM综合征等均属此类。

1.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又称Bruton病,该病为X性连锁隐性遗传,多见于男性婴幼儿。该病的发病机制为B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影响酪氨酸激酶正常合成,使B细胞发育停滞于前细胞状态,导致成熟B细胞数目减少甚至缺失。该病的特点是血循环和淋巴组织中缺乏B细胞及各类免疫球蛋白,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患儿在出生后6~8个月发病,可有结膜、咽、皮肤、中耳、气管和肺部反复化脓性感染,但对胞内寄生菌和真菌感染反应正常。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2.选择性IgA缺陷 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主要特征是血清IgA<50mg/L,SIgA含量也很低,IgG、IgM含量正常或增高。该病的临床表现极不一致,约半数以上患者可无临床症状,或只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道感染,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反复感染。患者常伴有类风湿关节炎、SLE等自身免疫病或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一般不采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但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自行恢复合成IgA的能力。

3.X性联高IgM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为X性连锁隐性遗传,患者多为男性。该病特点为血清IgM增高。其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使得T-B细胞协同作用受阻,导致B细胞不能增殖和发生Ig类别转换。患儿易反复感染。

(二)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

所致疾病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10%。主要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致使T细胞数目减少,也可因某些酶或膜糖蛋白等分子缺乏而致T细胞功能障碍。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是该类疾病的代表。

1.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该病特征为胸腺缺如或发育不良而导致的T细胞功能缺陷。其发病机制为非遗传性。在胚胎发育第12周左右,Ⅲ、Ⅳ咽囊发育障碍,使起源于该部位的相应器官组织如胸腺、甲状旁腺及大血管等多种脏器发育不全。本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这类患儿的母亲多有嗜酒史,推测该病可能与乙醇中毒有关,在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例中,其发病可能与第22号染色体某区域缺失有关。临床表现为患儿易反复发生胞内菌、病毒和真菌感染。接种卡介苗、牛痘、麻疹等减毒疫苗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对移植物不出现排斥反应。采用胚胎胸腺移植有效。

2.T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抗原诱发的T细胞应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启动T细胞活化过程中,参与激活的有关分子如CD3γ、CD3ε基因变异,导致TCR-CD3复合物表达水平降低;ZAP70基因变异,导致TCR信号转导障碍,T细胞不能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原发性联合缺陷病主要表现为T细胞和B细胞均发育障碍而导致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该病可发生在淋巴干细胞发育的不同环节上受阻,如造血干细胞产生不足、中枢淋巴器官发育不全、T细胞和B细胞成熟分化障碍和缺乏细胞间相互作用,因而该病临床表现也呈多样化。

1.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有X性联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遗传类型。

(1)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为性染色体遗传缺陷,约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50%。该病发生机制为IL-2受体γ链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的编码产物是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共有的γ链,它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并调控T、B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γ链突变使T细胞发育停滞于ProT细胞阶段,从而致病。患儿表现为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数减少,B细胞数量正常但缺乏功能。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①腺苷脱氨酶和嘌呤磷酸化酶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腺苷脱氨酶和嘌呤磷酸化酶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上述酶的缺乏,引起核苷酸代谢产物dATP和dGTP在胞内蓄积,对早期T细胞、B细胞有毒性作用,尤以T细胞受损显著。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表达缺陷病,此病有两个类型,即MHC-Ⅰ类分子表达缺陷和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前者虽然淋巴细胞内MHC-Ⅰ类分子合成正常,但由于TAP基因突变,不能将抗原肽转运至内质网,不结合抗原肽的MHC-Ⅰ类分子很少能够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导致CD8T细胞功能受损,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样也并非MHC-Ⅱ类基因本身缺陷,而是由于调节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基因发生缺陷所致。由于胸腺基质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T细胞阳性选择受阻,导致CD4T细胞分化障碍。诊断该病的特征性指标是所有骨髓来源的细胞均不表达MHC-Ⅱ类分子。

2.其他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1)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为TCR和Ig重链基因断裂、DNA修复障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基因缺陷。

(2)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为X性连锁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短臂编码WAS蛋白的基因缺陷,细胞骨架功能障碍,使T、B细胞间相互作用受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